蘇聯攻打柏林佔據優勢,為何還傷亡30萬人?

那年花曾落

在二戰中,蘇聯紅軍在各個參戰國當中損失程度是最慘重的,一共有620萬名士兵陣亡、2300萬士兵受傷或者失蹤,而德意志帝國國防軍在東線和蘇軍作戰陣亡人數為370萬左右。因此,蘇聯在與德國進行的最後戰役——柏林圍城戰中犧牲的人數應該不算多了,當時的德國已經註定是敗局,只是想拖住蘇聯而更多地向西方國家投降和靠攏。

在包括柏林圍城戰在內的整個二戰中,蘇聯紅軍付出了慘重代價,主要有來自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二戰前期,蘇聯在斯大林的清洗過程中主要軍隊領導均被清洗,導致軍隊戰鬥力、指揮和預判能力急劇下降。而相對應的是,德軍採用了閃電戰,其破壞力大在歐洲其他地方的戰場已經表現的很明顯,法國也就撐了一個多月。同時,黨衛軍又對蘇聯佔領區採取高壓政策,因此蘇聯戰俘的生存率也就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蘇聯士兵的陣亡人數如此之高跟蘇軍高層的指導思想有關,其認為軍隊是為國家完成特定任務而鞠躬盡瘁的,因此沒必要太在意士兵個人的損失。這點在蘇軍處於完全優勢的柏林圍城戰中也表現的很明顯,當時蘇聯領導人將德國帝國議會大廈當做攻陷德國的最終標誌,因此從1945年4月29日就開始強攻該建築,但是該建築雖然經過炮擊但是建築質量還是相當靠譜,成為了德軍死防的地點。蘇軍這種強攻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截止5月1日德軍撤退為征服這棟建築就死亡了2000多名蘇軍。至今,當我們參觀聯邦德國議會大廈時候還能看到當年蘇聯士兵用俄文寫下的辱罵希特勒和德國的文字。

在歐洲戰場結束後,蘇軍依然沒有改變這種觀念,在美國人對日本扔下兩顆核彈後,蘇聯為了爭取亞洲的利益,於1945年8月9日對日本關東軍不宣而戰。雖然當時的關東軍是強弩之末,但是仍然是一支70萬人左右的軍隊,蘇軍也是付出了相當的代價。而同時,我們看看美國,為了避免日本人和美軍玉石俱焚,人家先是跨島作戰以達到讓島上日軍處於補給困難而自生自滅的境地,後來又使用了原子彈,更是通過協議方式慫恿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大戰日軍,其理念則更加顧及勝利的代價。


陳皮果子

第一、納粹抵抗的非常頑強,希特勒知道自己即將迎來人生末日,卻不打算乖乖束手就擒,希特勒決定德軍統帥部撤離柏林,他本人則留下“與柏林共存亡”。他下令軍事機關的所有參謀和文職人員都毫無例外地參加戰鬥,將退卻的官兵立即處死。德國方面包括意大利,最後一共拼湊了80萬軍隊,德軍抵抗很頑強,一直到蘇軍攻入國會大廈,才最終放棄抵抗,他們的困獸猶鬥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第二,雖然戰爭進入到最後階段,德軍的指揮能力和戰鬥素養還是非常高的,德軍在柏林方向的防禦是重兵密集的縱深防禦,包括外圍的奧得河、尼斯河地區及柏林防禦地域,在外圍的兩道防禦地帶,他們依託有利地形,頑強扼守每一條戰壕,每一個散兵坑,給予蘇軍很大的殺傷。柏林是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系完整,工事非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蘇軍前進越艱難。堅固的樓房、隱蔽的地下室、地下鐵道、排水溝壕等等,都為德軍提供了發揚火力的支撐點。因此,蘇軍不得不逐棟樓房爭奪,逐條街道攻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曾有蘇軍士兵回憶,德國軍隊的炮火及其稀少,但是德軍的槍法很準而且一旦步兵接近德軍的陣地,德軍就會不要命的衝出來白刃戰,德軍的白刃戰能力也很強經常需要兩三個戰友一起才能抵擋住一個德軍的進攻。


兵工科技

法國戰敗不守巴黎,德國戰敗也不炸巴黎,屬於君子協定。

蘇聯人只想復仇,一定要打柏林,要把柏林打成人間地獄,德國人只有捨命相陪,變成惡魔與蘇聯天使決一高下。

蘇聯付出三十萬傷亡,得到了一個廢墟,失去了世人的尊重,引發了東西方冷戰,得不償失。

德國因為縱容納粹,支持希特勒獨裁,嚐到了失地賠款的結局。

蘇聯因為抗擊納粹得到世人尊重,卻因為攻打柏林,破壞文物,軍紀敗壞受到世人的唾棄。

如果斯大林比希特勒更大氣,和平解放柏林,蘇聯就是偉大的國家。


心有遠芳

需要明白的一點是,佔據優勢,並不意味著沒有犧牲。而且,在爭奪柏林的戰鬥中,德軍還有幾十萬部隊在希特勒的鼓動下守衛著柏林。蘇軍對柏林志在必得,德軍則誓死捍衛首都,這場戰爭必定極其慘烈。

當時,固守柏林的軍隊,主要包括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總兵力在80萬人左右。這些軍隊,配備有大量的重型武器,擁有700門火炮和迫擊炮,同時尚有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42架作戰飛機。這個兵力和武器裝備,勢必成為擺在蘇軍面前的一塊硬骨頭。

為了儘快佔領柏林,蘇軍更是下了血本。當時蘇聯調動了共計250萬人的兵力,包括步兵、騎兵、空軍、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為了減少人員傷亡,蘇聯還調配了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同時徵調了2450架飛機。希望通過重型武器的火力壓制來儘快突破德軍防線。

從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和武器裝備來看,蘇聯是佔據著明顯優勢。但是,德軍則依託防禦工事,利用河流和有利地勢,組建了多道防線,誓死抵抗。蘇聯於1945年4月16日開始發起進攻,直至4月25日才實現了對柏林的全面包圍。

經過多日激烈戰鬥後,雙方又在柏林城內開始了慘烈的巷戰。希特勒在柏林留下的幾十萬的精銳,為的就是要做困獸之鬥。蘇軍的傷亡,也主要發生於城市巷戰中。當時,德軍在柏林內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利用地面建築、地下室、排水溝和地下鐵路,同蘇軍進行節節抵抗。

儘管蘇聯在人數和裝備上佔據優勢,但卻並不熟悉地形。可以說,在最後幾天的城市巷戰中,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痛代價。不過,經過蘇軍的英勇奮戰,德軍最終呈現出了全線潰敗。

面對蘇軍的猛烈進攻,德軍也開始出現了動搖。儘管希特勒還在抓緊組織和動員兒童參戰,但已經有部分德軍向蘇軍投降。到5月9日時,已經失去了“元首”的納粹德國,最終宣佈投降,柏林爭奪戰最終以蘇聯的勝利結束。

據戰後統計,蘇軍在此站中付出了三十萬人的傷亡的代價,但同時也取得了重大勝利,繳獲了大批物資和裝備。法西斯德國的投降和柏林戰爭的結束,標誌著歐洲戰事的結束。


碣石樵子

據維基百科的數據: 蘇軍參戰250萬(進攻柏林市區的有150萬),德軍參戰766750人(其中參與柏林市區防禦的有45000名士兵和警察,另有40000名“人民衝鋒隊”成員)。 會戰結束,蘇軍有81116人死亡或失蹤,280251生病或受傷。德軍有92,000-100,000被打死,220000人受傷,480000被俘(其中柏林市內有22000軍人、22000名平民死亡) 綜上所述,蘇軍的陣亡人數在8萬左右是比較可靠的。


觀潮聽濤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屬於歐洲戰場的主要戰役有諾曼底登陸戰,阿登森林反擊戰等等。但是最殘酷、最激烈的戰鬥非攻克柏林莫屬。此役,蘇軍在武器裝備、軍隊數量等方面相較於德軍具有壓倒性優勢。但是據戰後統計,蘇軍在柏林的總傷亡人數達30萬之巨,屬於典型的慘勝。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拋開意識形態差異不談,主要分成以下幾點:

一,柏林是納粹德國的首都,從國家層面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因此,從軍隊到普通民眾大都擁有極強的抵抗意志,他們雖然心裡很清楚幾乎沒有反敗為勝的可能性,但還是進行絕望的抵抗。其次,守衛部隊以作戰經驗豐富及受納粹思想毒害極深的黨衛軍為主,故殺傷力極強,從攻克國會大廈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二,此役,德軍做為守方具備熟悉地形和風土人情的先天優勢,從作戰角度而言,這一點至關重要,在保存己方實力的同時給攻方造成重大傷亡也屬於正常情況。

三,柏林戰役中,美、英、法軍幾乎按兵不動,任由蘇軍獨立攻擊德軍,從作戰效能來看遠不及兩面夾攻的鉗形戰術有效。這種局面對於德軍是有利的。

四,蘇軍最高層從戰略角度考慮,希望以獨立且快速佔領柏林來體現出實力和優越性,因此對於傷亡數量的容忍度較高,故只求速勝而相對不講戰術。


民間公益踐行者陳忠銘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按照題主的意思,既然蘇聯佔據了巨大優勢,那麼蘇聯就應該不費一兵一卒佔領柏林咯?

事實上,蘇聯傷亡30多萬人,既有蘇聯內部的因素,也有德國方面的因素。

1、蘇聯

蘇聯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能打勝仗,但是傷亡是敵人的數倍。

先說1939年諾門坎戰役,蘇軍陣亡失蹤9,703人,受傷15,251人。而日軍陣亡失蹤8,440人,受傷8,766人。

而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了,僅僅是開戰的數個月呢,蘇聯就損失了超過百萬的軍隊,其中超過70萬人投降德軍,調轉槍口進攻蘇聯。而在整個蘇德戰爭時期,蘇聯紅軍傷亡超過2960萬(其中死亡及失蹤915萬、被俘446萬、傷病1832萬)。而德軍傷亡1180萬(其中死亡及失蹤380萬、被俘160萬、傷病約700萬)。

蘇聯的單兵素質一直以來都不如德軍,而在蘇德戰爭初期損失大批軍隊後,新補充的軍隊中,這種問題就更加凸顯。

再加上蘇德戰爭爆發前,斯大林在蘇聯內部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大清洗”,致使許多優秀的軍事指揮官被處決,到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都不能有效組織軍隊反擊,導致傷亡慘重,一潰千里。

而作為蘇聯救火隊員的朱可夫,雖然能力卓著,但是和德國的古德里安、曼施坦因比起來,還是差出很遠,指揮者素質的差別直接決定了雙方傷亡的大小,而每次戰役蘇聯的傷亡都是德軍的數倍。

針對德軍的閃電戰,蘇聯有樣學樣,併發明瞭自己的戰略,即“大縱深作戰”,這是閃電戰的加強版,需要的是大規模的軍力投送以及雄厚的後勤支撐,而這是德軍難以支撐的。大縱深作戰是要在德軍的正面上找到一點,打開突破口,而後迅速大兵團穿插,向縱深突擊,進而向兩翼擴張,擴大突破口,直至最後德軍的崩潰。

這樣的戰術一次兩次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德軍明白了蘇聯的套路後,就學會了在蘇聯打開突破口的時候,從後面來上一刀,讓蘇聯失去突擊力量,最終導致蘇聯的潰敗。

事實上,幾乎每次蘇聯的進攻,都是需要犧牲數倍於德軍的兵力才取得的。所以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蘇聯在進攻柏林時傷亡那麼大了,因為進攻其他地區也一樣,蘇聯一直都是這個思路。

2、德國

德國在面對蘇聯和美英的兩面夾擊時,是怎麼做的呢?

西線德軍流傳著一句話就是:“在東線狠狠的擋住蘇聯人,直到美國人來踢我們的屁股。”

這說明,德國已經放棄了兩線防禦的計劃,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東部戰場。在西線,除了諾曼底的抵抗和阿登戰役的反擊,德國再也沒有大的軍事行動。而在東線,德國和蘇聯進行了殊死搏殺。

之所以德國會這麼做,是因為英美法德等國,在古代屬於同一個文明體系,這和蘇聯的斯達夫民族截然不同,因此德國對西方比對蘇聯有親和力。

再者,德國進攻蘇聯時,對蘇聯的破壞激起了蘇聯紅軍的怒火,圍困列寧格勒900多天,城內居民死亡大半。可想而知如果蘇聯佔領了德國,德國的處境將會多麼悲慘。事實上,從蘇聯軍隊跨入德國本土時,蘇聯紅軍就開始了對德國人的猛烈報復,不計其數的德國婦女被蘇聯人姦淫,大量財產被蘇聯人拆下運走,而德軍戰俘也在西伯利亞受盡折磨。所以,德國為了自己的生存,沒有理由不跟蘇聯人拼命。蘇聯在東部的進攻可謂一步一個坑。

而此時的西方英美法等國家,則主動放慢了進攻柏林的速度,目的是讓蘇聯獨自進攻柏林,巨大的傷亡會消耗蘇軍的戰鬥力。

所以,單獨進攻德國重點防禦的柏林的蘇聯軍隊,勢必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您的關注!


靜Yes

先來看看蘇聯和德國的實力對比,當時的柏林德軍還擁有著近80萬軍隊,蘇聯方面的進攻力量則為250萬。德軍當時擁有1萬多門各種類型的火炮,蘇聯方面集中了1.4萬門火炮。另外德軍的坦克數量為1500多輛,蘇聯的數量大致與此相當。由此可見,柏林駐紮的德軍依然擁有著強大的戰鬥力。

柏林戰役一共持續了20多天,德軍的抵抗異常激烈。儘管東線和西線的作戰以及消耗了德軍大量的精銳部隊,但是當時柏林城內依然有著為數不少的德軍精銳部隊進行防禦作戰。這些老兵們在蘇軍進攻的路上,給予了他們極大的殺傷。當蘇軍進攻到國會大廈的時候,抵抗更加激烈,蘇軍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另外就是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在西方的思想觀念中,首都非常重要。什麼都可以丟掉,放棄,首都不能丟掉或者輕易放棄。有人可能會說,那麼法國巴黎為什麼二戰初期輕易就被德軍拿下了?當時法國巴黎駐軍不多,另外由於德軍的閃電戰極其快速,巴黎也就被德軍拿下了。但是德國柏林不一樣,希特勒當時深陷柏林,意圖與蘇聯血戰到底。因為這些因素,導致了蘇聯佔據極大優勢了的前提,還是付出了30萬的傷亡代價。


大國重器解析

蘇聯攻打柏林佔盡優勢,為何傷亡30萬人?

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納粹德國在1945年3月左右,就已經瀕臨完蛋了。任何一個納粹軍人都知道,投降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他們不敢向蘇聯人投降,一則是害怕所謂的紅色思想,另一個就是納粹軍人自知作惡多端,害怕落入蘇聯軍隊手中被報復。所以這些納粹軍隊拼命反抗,希望在能擋住蘇聯人投降西方美英法軍隊。



第二點:希特勒喪心病狂的在柏林動員了大量軍隊抵抗蘇聯,包括老人婦女,甚至兒童。在1945年4月,希特勒為了抵抗蘇聯人,竟然命令西線的溫克將軍的第十二集團軍軍隊放棄防守柏林西部,轉而防守東部。

第三點:在上一條中,我們提到了溫克將軍,此人極善防守,他的防守指揮無可指摘。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竟然還突破了蘇聯的保衛,帶領成建制的軍隊退入了易北河盟軍防區,向美英聯軍投降了。這說明德國軍隊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戰力。畢竟這是本土作戰,已經不再是侵略他國,而是保家衛國了



第四點:希特勒始終沒有離開柏林,這保障了德國的指揮系統一直可以得到指令。不要小看這一點,帝國的崩潰往往是從失去中央指揮開始的。希特勒始終不離開柏林,並在自殺前命令鄧尼茨接任帝國元首,這使得德國一直有完整的指揮系統運轉,這保證了有軍官去指揮德國人抵抗到了最後一刻。要知道,柏林的德軍投降是在1945年5月2日後,魏德林上將簽署投降書之後才發生的。

綜合以上四點,我們可以看出,除去強大的武裝力量之外。德國人直到最後仍然保持著統一的指揮,高昂的保衛家鄉的精神,以及出於對蘇聯的恐懼和“痛恨”,這些都導致了納粹德國軍人瘋狂抵抗蘇聯軍隊,這也是為什麼蘇聯人傷亡達到了30萬。


王斌兔斯基

雖然蘇軍有數量優勢 但是在兵員素質 武器裝備 後勤補給上都遜於德軍 德軍的部隊建制雖然都被蘇軍在之前的大大小小戰役裡給殲滅了 但其殘部的戰鬥力還很強 到柏林戰役時仍有30萬人堅守柏林 並且在法蘭克福 布勞澤高地等易守難攻的地段部署了防禦 還有帝國防守大師海德里系的加成 士兵受法西斯主義的腐化 認定法西斯主義還有救 作戰意志很強 其裝甲部隊仍有剩餘的虎式 豹式 追獵者 獵豹殲擊車 等數量不等的高質量裝甲反裝甲武器 海量的鐵拳和坦克殺手火箭筒和反坦克地雷 對付t34和斯大林2等裝甲車輛其實不虛 加上是主場作戰 城市地段 還有德軍把建築破壞 給蘇軍裝甲部隊製造麻煩 儘管蘇軍有城市戰的經驗 但是 面對柏林這個城市還是很頭痛 畢竟德軍在這裡集結了最後的重兵 陰險的德軍處處給蘇軍制造麻煩 善於與蘇軍周旋 擊毀 殺傷了不少蘇軍坦克 人員 也預示著蘇軍這場戰役不會贏的太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