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丙妹鎮,距從江縣城7.5公里處,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莊等五個自然寨組成。也是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保護民族村寨,被譽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態博物館”。


岜沙村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丙妹鎮,距從江縣城7.5公里處,由老寨、宰戈新寨、王家寨、大榕坡新寨和宰莊等五個自然寨組成。也是省人民政府確定的重點保護民族村寨,被譽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態博物館”。

岜沙村共16個村民小組,474戶2244人,土地面積18.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2.45畝,其中稻田1180.62畝,旱地421.83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椪柑、薯類、玉米、西瓜等。

岜沙苗寨的居民建築,服飾頭飾與周邊其他村寨迥然不同,他們自今保持著一兩千年前古老的生產生活方式,著裝依舊保持著強烈的原始色彩。

走進岜沙,有如置身於古遠的原始部落,時間隧道瞬間將人們拉回到數百年前,村民們穿著土法染制的民族服裝,深藍紫色泛著光。

女子身穿大襟的上衣,下穿百折短裙,扎綁腿。領口、袖口、下襬和綁腿都是姑娘們自己繡制的彩錦,項上戴著粗大的銀環。這樣的裝束,即顯示出女子亭亭玉立的身資,又十分便於她們登山和勞作。

男人們梳著小辮,頭挽髮髻,腰間別著砍刀,肩頭挎著獵槍。這山裡雖早已沒有走獸飛禽可打,但男人出門時仍喜歡帶著獵槍,槍已成了他們的隨身飾物。

岜沙的男孩子長到16歲,就要舉行一種古老的“成人節”儀式(苗語叫“達給”),由寨老和巫師共同主持,將其頭頂周圍的頭髮剃掉,只留下頭頂部一小撮頭髮挽成髮髻,發尖飄散於腦後。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男孩長到16歲,剃不剃髮,舉不舉行成人儀式,憑個人自願。不剃髮,不舉行成人儀式的,不僅不準挽發髫,如夭折,按寨上的傳統習慣也只能提葬,不能抬葬。而且捆屍體用的竹篾只有5道,用一塊布將屍體兜著提到墓地。舉過成人儀式的,如夭折,捆屍體的竹篾是7道,而且是用肩抬到墓地,送葬禮儀也很隆重。

在岜沙,方圓幾公里的地方看不見墳冢,小孩生下來就種上一棵樹,待死後將樹砍掉,埋在樹下,然後又種上一棵樹。

目前,岜沙直接參與鄉村旅遊接待的人數有近300人,從事“農家樂”旅遊接待、苗族風情演出、民族工藝品生產銷售已經成為部分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

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芭沙成為貴州省唯一可以私人攜帶火槍的村莊。

如今這裡有賈、王、吳、唐、楊、蔣六姓,因為六姓是結拜兄弟,所以不允許互相通婚,只能跟姓滾的人結婚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