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难兄难弟!下好农资这盘棋,还应这么做······

化肥、农药难兄难弟!下好农资这盘棋,还应这么做······

同为农资行业,农药行业与化肥行业所面临的压力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市场竞争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生产压力如此巨大的当下,农药企业与化肥企业都是如何应对的?化肥企业又能够从农药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哪些启发?未来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究竟如何?农药企业与化肥企业又面临着哪些机遇呢?

精细化是行业发展必由之路

产品同质化一直是困扰着农药和化肥行业的一大痛点,这也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相较而言,农药行业对产品创新研发的力度要求更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更加频繁。那么,在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的当下,农药企业是如何应对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呢?相对粗放化的化肥行业又将如何发展呢?

“相较于化肥行业而言,农药行业一直以来承受的压力都要更大一些。”合肥星宇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普泉表示,农药产品具有滞后性,同时其所适用的对象也极易产生抗药性,这两者使农药产品的使用周期大大减短。同时,农药产品的针对性要更加强,也就要求其对区域、时间及适用对象的划分更加精细化,这些都是化肥所不具备的,这些因素都对农药产品的创新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却并非强国。想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下生存、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必须在创新研发上下苦工。

“植保的各方面要求更高,农药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比化肥行业要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徐东奎表示,从一定层面来讲,化肥与农药行业的处境相同,同样面临着国内环保政策的巨大压力,同样与国外企业在一定领域有所差距,同样具有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尽管相较于农药行业而言,化肥行业的管理显得较为粗放化,但这些因素也为化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化肥行业正在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也是未来的趋势。

他还表示,以六国化工为例,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营养需求,已形成了10多个全程营养解决方案,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支撑这一转变的便是六国化工身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精细化的管理也为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有实力的企业只要愿意创新,肯定可以找到能够施展拳脚的领域。

追溯体系建设是大势所趋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追溯体系的建立既是行业发展需要,也是企业建立产品信息数据库所必须的经历的过程。”安徽众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自云表示,追溯体系的建设对企业建立自身产品信息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智能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未来,通过对产品数量、流向等数据收集,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手的终端数据反馈,有利于企业对市场的把控。同时,追溯体系的建立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肃清市场秩序提供了助力。

与农药行业的强制规定不同,化肥行业虽然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推进肥料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的要求,但并没有强制规定。然而,化肥行业也已经意识到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行业协会与企业已自发进行追溯体系建设。据了解,深圳芭田、山东鲁西、金正大、史丹利、施可丰等企业已经先行建立了化肥产品追溯系统,并取得初步成效。

据悉,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委托,也已会同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化肥行业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方案研究,遴选了14家化肥生产企业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开发了“全国化肥电子防伪追溯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已具备接入条件,近期将正式发布。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建立化肥产品追溯体系,实现化肥来源可追溯、流向可查询、风险可防范、责任可追究,保障化肥的质量安全,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企业需求。

服务带动营销是未来方向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得外界对农药行业产生了诸多误解,而化肥行业也受到同样待遇,土壤问题受到关注的同时,化肥行业也成了众多人口中的罪魁祸首。农资行业的这对难兄难弟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却落得如此境地,难免令人唏嘘。不可否认,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与土壤污染问题的出现与农药与化肥的不科学使用息息相关,但绝非农药与化肥本身造成的,不科学的使用才是元凶。如何做好农技服务工作,科学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是未来企业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表示,农药使用是农药产业各环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施药人用药水平的高低,科学合理地用药与否,在农药使用的最终结果上都会千差万别。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做好农技推广服务不仅是行业的事情,也与企业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鲁西集团氮肥销售部经理赵子深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是未来农资企业服务中一个重要的版块,也是符合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当前国家要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企业从科研创新方面下功夫,也需要从服务中对农民进行引导。毕竟,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具有盲目性,一味地认为“多用肥料多打粮,多用农药少生虫”,改变农民这种固有的错误观念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双减的重要一环。

徐东奎表示,农业形势和农民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市场竞争已有原来的产品竞争升级为以围绕核心产品构建服务体系的竞争。提高农民科学用肥用药意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农民对化肥和农药的认知程度,从而改变化肥农药在农民心中“妖魔化”的形象。企业通过对附加值较高的高效产品的研发,在减少用量的同时也能够保证足够的盈利空间。而随着农民认知程度和种植水平的提高,其消费意识也会得以提升。但是,改变农民的用肥习惯并非一日之功,也绝非企业牵头就能够成功的。引导农民科学用肥用药习惯,需要更多的政府参与,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和权威性,才能快速推动农民素质的提升。

化肥、农药难兄难弟!下好农资这盘棋,还应这么做······

农业新形势为农资行业提供更多可能

化肥和农药同属农资行业,可谓一对难兄难弟。近几年,我国的农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需求也有了极大改变,这为农资行业提供了新挑战,同时也提供更多可能。

随着管理的精细化,越来越多的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呈现到农户的面前,越来越多的贯穿全产业链的综合化服务平台也将搭建而成,作为农业生产两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化肥和农药也有了更多合作的可能。据了解,当前已有一些化肥和农药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也有企业通过整合自身资源,打造出了“种、药、肥一体化”的产业模式。

化肥、农药难兄难弟!下好农资这盘棋,还应这么做······

《中国农资》特别策划

化肥、农药难兄难弟!下好农资这盘棋,还应这么做······

化肥、农药难兄难弟!下好农资这盘棋,还应这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