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河南山東等小麥嚴重的受凍面積在100萬畝左右

針對近期有關河南山東多地小麥不出穗,可能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潘文博25日表示,初步調查,這次強降溫造成小麥嚴重的受凍面積在100萬畝左右,部分葉片發黃、葉片皺縮。(有關分析認為,如果新麥產情利空發酵,或將醞釀一波大行情……)

當前新季小麥由南至北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也是小麥赤黴病發生流行的關鍵期。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一段時期,江淮、黃淮冬麥區降水顯著多於常年,並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將加重赤黴病發生流行,對小麥安全生產構成威脅。對此,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緊急部署小麥赤黴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實防控措施,遏制病害大範圍流行成災,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中華糧網計劃於5月7日-11日組織“2018年主產區小麥產購銷形勢考察”活動,重點考察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江蘇等小麥主產區產情和市場形勢,對災情會做進一步調研分析,歡迎您與我們同行。

眼下正值春耕生產大忙時節,4月25日,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春耕生產有關情況。

據介紹,今年春耕生產進展順利,開局良好,夏糧生產基礎較好。各地備耕備播工作抓得早、抓得實,農資供應充足,機具檢修調度及時。截至4月24日,全國已春播農作物4.41億畝,完成意向的33.2%,進度同比快1個百分點。其中,早稻栽插和中稻育秧均過八成,播栽質量提高,秧苗長勢較好。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耕生產是關係全年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的第一仗。潘文博介紹,從氣候、政策、市場等多種因素來看,今年春播糧食作物進展順利。而且種植意向呈結構調優態勢。一是減少無效供給,水稻、玉米麵積調減,預計今年水稻意向種植面積4.4億畝,比上年減少1000多萬畝,其中東北寒地井灌稻面積減少140萬畝,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麵積500多萬畝。二是增加有效供給,大豆、雜糧雜豆等緊缺品種面積擴大,預計雜糧雜豆1.4億畝、增加100多萬畝,棉花面積持平略減,糖料持平略增,油料、蔬菜、飼草面積增加。三是增加高效供給,綠色優質產品面積擴大,強筋弱筋小麥、優質稻穀、“雙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產高糖甘蔗等面積增加。

潘文博表示,此次強降溫造成小麥嚴重的受凍面積在100萬畝左右。

清明節前後我國大部地區出現了強降溫天氣,部分地區的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2度到零下5度。這次強降溫有兩個特點,一是集中在小麥主產區,像河南、山東等地。二是這次降溫發生的時間點比較關鍵,就是在小麥拔節孕穗期間,這個時期小麥抗寒能力比較弱,容易受凍。小麥凍害是一種隱形災害,我們叫“啞巴災”,田間的表現具有滯後性,一般受凍後一到兩週後才能顯現出來。

近期我們也組織了農業部的小麥專家指導組的專家到受凍地區實地探查,對影響進行了評估。初步調查,這次強降溫造成小麥嚴重的受凍面積在100萬畝左右,部分葉片發黃、葉片皺縮。特別是一些春性的品種和土壤墒情較差的田塊影響大一點,可能會影響穗粒數。

經過專家會商分析,我們有這樣一個判斷,這次強降溫造成局部地區小麥受凍,但影響總體有限。嚴重受凍的面積不到全國小麥面積的0.3%,而且這次降溫還有一個特點,先降雨後降溫。沒有出現乾冷、幹凍現象,土壤墒情好的話土壤水分含量高,水分熱容量比較大可以吸收一部分低溫,地表溫度的變化沒有氣溫變幅大,所以墒情好緩衝了降溫的影響。小麥生育期長,它具有較強的調節能力,只要後期肥水管理跟得上,還有可能彌補損失,加至全國大部分地區小麥的長勢是正常的,如果後期不發生大範圍的極端天氣,奪取今年夏糧豐收是有希望有基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