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稻谷委托加工销售首拍火爆成交

为了进一步加快陈稻消化速度,国家从2月28日开启委托加工稻谷竞价交易,首批为江西和安徽2013年产中晚籼稻4.04万吨,结果全部成交,委托加工平均价231元/吨。委托加工首拍顺利,预计后期国家将加大投放力度和投放频次,期望通过创新交易方式,进一步加快稻谷市场去库存速度。

2月28日稻谷委托加工销售首拍火爆成交

2月28日委托加工稻谷交易结果

2月28日稻谷委托加工销售首拍火爆成交

根据2月28日委托加工稻谷竞价交易公告,按照双方签订的《委托加工稻谷验收确认单》标明的稻谷实际出库数量和规定的籼米出米率52%、粳米出米率62%计算,精确到公斤,保留整数。

公告还明确本次大米销售底价:籼米3150元/吨,粳米3400元/吨。

那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加工企业进行受托加工是否会有收益,下面试算几组理论加工收益:

2月28日稻谷委托加工销售首拍火爆成交

注:1、碎米价格按2400元/吨,米糠价格按1500元/吨,稻壳价格按200元/吨计。2、部分未达到52%出米率的稻谷需加工企业自行承担部分,在计算加工收益中,使用方案中的籼米销售底价(3150元/吨)进行扣减。

若按上述计算结果,加工企业进行受托加工只要竞拍的稻谷质量不是特别差,则仍可获得加工利润,在当前加工行业相对萧条的情况下,将会刺激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

本次交易,加工企业主要考虑以下两点:

一是未来大米包销的价格风险。根据文件,本次加工大米的销售底价为籼米3150元/吨,粳米为3400元/吨。以籼米为例,如果国家以3150元/吨的底价挂牌15天竞拍无果,中标企业就要包销。这个价格,相比新粮的收购价,自然是很有优势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竞价标的对应的品种,均为2013年产籼米,这就与新米不可同日而语了,折价的幅度较大。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交易数据显示,同样为早籼米,2017年委托销售2016年产的早籼米成交均价仅为3300-3500元/吨,普遍成交在3300元/吨,这可比同期华南口岸同等级的新早籼米报价降低了300-500元/吨。这反映了新陈米之间较大的价差。而国家本次竞价的品种年产时间更为久远,已经超过了大米3年储备期限,只能用于工业,不能作为口粮了。这样看来,要市场买单,折价幅度要更大,加工企业或将承受一定的价格风险。

二是需要承担的成本和加工稻谷副产品所产生的利润。如上所说,本次竞价的标的不是稻谷本身,而是“加工企业对委托加工稻谷所产生的副产品抵顶加工成本后可上交的款项”。换言之,这次的“成交均价”体现了企业对加工稻谷副产品能产生的利润、加工成本的总体考虑。如果副产品利润-加工成本-可上交收入>0的话,意味着交易有利可图。可见,委托加工稻谷交易中,加工企业的利润点主要集中在加工稻谷所产生的副产品。一般大型碾米设备工艺加工稻谷时,每100斤稻谷加工成大米时,约得精米70斤、稻壳20斤、米糠(油糠)6斤、碎米4斤。具体情况加工企业肯定最清楚。本次交易100%的成交率,表明了企业的态度。当然,这只是首场拍卖,国家和加工企业双方都在试探和摸索,后续运行效果如何,还得继续观察。

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