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海鋒|浙大碩士12年成百度副總裁,肩負最大中文搜索未來

李根 發自 上地十街

在這次量子位的專訪中,吳海鋒給出答案。

專訪吳海鋒|浙大碩士12年成百度副總裁,肩負最大中文搜索未來

專訪吳海鋒|浙大碩士12年成百度副總裁,肩負最大中文搜索未來

吳海鋒回憶,當時最主要工作的就是自然語言處理(NLP),做的都是文本理解、語言理解——把人的語言轉換成機器的語言,把機器的理解轉換成人能看懂的東西。

NLP的工作,吳海鋒一做就是7年。

抉擇點出現在2013年,吳海鋒主動請纓,決定從技術管理者向業務管理者轉崗,負責起整個圖片搜索業務。

專訪吳海鋒|浙大碩士12年成百度副總裁,肩負最大中文搜索未來

搜索進化三時代

吳海鋒附議李彥宏的觀點,以PC、移動和AI三個大時代去看搜索變化。

  • 第三階段即AI時代。吳海鋒認為它剛剛嶄露頭角,這個時代下,智能交互形式將更加多樣,於是更豐富的智能硬件、更多樣的搜索渠道和產品載體,也將成為可能。

即便本質依然是搜索,但這位搜索老兵判斷,AI時代的搜索,外形概念將不再重複固有足跡。

對於搜索的本質,吳海鋒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搜索的產品本質在於連接,一端是用戶,另一端是用戶表達的需求,以及整個信息世界。

不論是PC、移動互聯網,還是AI時代,中間技術有不同,但本質並未發生改變,而且在“前AI時代”裡,搜索就在解決大量的NLP問題,所以實際上也能以最常見的AI產品視之。

然而在PC和移動時代,AI尚是冷門,NLP也未受到廣泛關注。但就在這個階段的積蓄中,用戶表達和需求,都發生了變化。

一是搜索表達從專業化走向口語化。以前的搜索query可能是“電腦”、“開機”和“藍屏”,但如今用戶更願意直接鍵入“電腦開機藍屏怎麼辦呀”,對於搜索的智能有了進一步要求。

另一方面是人機交互。不再是鍵盤和文字,從圖片、視頻到語音,新的交互驅動了搜索生態的變化,以及搜索能力的進化。

如何看待這種進化?

吳海鋒舉例說,PC時代的訴求是前10條滿足用戶,移動時代的訴求是4-5條(一個手機屏幕),到現在的追求是1條準確回答用戶。

而且更具挑戰的是,基礎數據在瘋狂擴張,需要運用新技術、新架構去促進搜索引擎的發展。

這種新技術、新架構,實際就是AI。

不過,吳海鋒也認為,更激動人心的技術時代正在徐徐展開,如果說他是伴隨中文搜索成長起來的一代,那AI也同樣帶來更重大的機會,他認定技術小夥伴們可以好風憑藉力。

技術創新心路歷程

從應屆畢業的一線技術員工,12年裡成為執掌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的VP,吳海鋒對自己這一路的心路歷程,也立足此時進行了總結。

他歸結為以下幾點:

  • 第一,技術信仰。無論是NLP,還是圖片搜索,都在進行當時技術邊界的突破。他們沒有實際業務,也沒有線上指標可參照,滿足感完全來自技術上的創新,如果不是對技術深懷敬畏和信仰,無法走到今天。

  • 第二是創新焦慮感。從成為技術團隊leader開始,整個團隊和業務發展的壓力都不小,這個階段裡“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一個基礎技術團隊不能持續創新、提供新東西,就可能失去持續價值,所在這這些年裡,吳海鋒堅持每年都要有新技術探索,每年都要投入人力創造新價值。

  • 第三,擁抱變化。在2013年看到搜索的挑戰後,吳海鋒主動請纓轉崗,捨棄NLP方面的一些管理權,把更多精力投入當時方興未艾的圖搜新業務中。他回憶說,那時只是希望打破自己天花板,但也是嘗試擁抱變化,從一個新技術開始,探索出應用和商業模式,會讓成就感得到更大滿足。

不過吳海鋒也強調,時代轉關,時代浪潮一浪接一浪,現在AI狂飆突進,會有更大的機會屬於新一撥技術信仰者。

Seize your Moment.

— 完 —

誠摯招聘

վ'ᴗ' ի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