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時代的淘汰戰——光伏領跑基地的數字化升級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前央視主持人張泉靈一語,雖是“雞湯”,但卻無毒。審視當下時代,互聯網正像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電”一樣成為人類社會的基礎設施,以數字化驅動的智能變革已然佔據中心。

當前,全球170多個國家為搶佔未來數字化世界的“高地”紛紛發佈了相關戰略,全球1000強企業中的67%、中國1000強企業中的50%都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的戰略核心。

數字化旋風席捲光伏圈

2015年我國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數字化旋風便席捲各行各業。而能源作為驅動經濟社會巨輪前行的引擎,搭載數字化列車成為其轉型的最優選擇。縱觀能源行業,將數字化演繹得尤為生動形象的當屬光伏業。

自“互聯網+”率先落地於光伏運維領域起,光伏產業便已開始了智能化進程。所謂智能化即減少人的介入、實現全自動化無人運行,實現故障的自動發現,自動診斷和自動修復,從而提升發電量,減少維護成本,提高系統收益。智能化必須經歷三個階段: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每一個階段背後都攜帶著數字化基因。

一場時代的淘汰戰——光伏領跑基地的數字化升級

於2015年開始實行的光伏領跑者基地,更是優先受益於數字化。相關數據顯示,從2015年第一期1GW到2016年第二期5.5GW,數字化光伏電站的裝機佔比分別超過50%、65%。

一場時代的淘汰戰——光伏領跑基地的數字化升級

一場時代的淘汰戰——光伏領跑基地的數字化升級

在第三批6.5GW光伏領跑者基地中,場景涵蓋山地、沉陷區、鹽鹼地、荒灘戈壁、農光、漁光等多個類型。而數字化加持的優勢之一,可以實現為不同地區、不同場景的電站提供契合自身的解決方案。由此,數字化應用於領跑者基地成大趨勢。而山西、陝西、青海、江西、江蘇等第三批領跑者項目所在省份,均已開啟了數字化轉型升級。

跑贏“電價下調”的必備技能

光伏數字化“變身”大勢所趨,當然這不僅僅是時代的倒逼,更是解鎖成本的內在需求。在領跑基地項目的帶動下,光伏發電側平價上網的倒計時明顯加速,剛剛招標完畢的第三批領跑者項目最低上網電價已進入“0.3元”時代。此時,數字化成為“度電成本下降”跑贏“電價下調”的必備技能。

眾所周知,光伏電站度電成本是25年總投入與總髮電量的比值,降低度電成本,即增大“分母”——發電量,減少“分子”——成本投入。

從發電量考量,以數字化光伏電站的代表企業華為為例,智能逆變器中國效率達98.5%以上,問鼎行業,且MPPT密度高達50%,降低組串失配、陰影遮擋等影響,可用度99.9%,發電量提升2%~3%。從成本出發,數字化光伏電站集聚智能I-V診斷2.0,5點4段PR分析,組件、逆變器離散率分析,移動化運維等“技能包”,直擊電站運維“痛點”,數字化智能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

業內人士測算,發電量每提升1%,度電成本降低0.007元;運營成本降低10%,度電成本則降低0.005元。據華為測算,數字化智能光伏25年多收益7千萬元/100MW,IRR提升1.5個百分點。

工信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2018-2020年)》,並將“到2020年智能工廠建設成效顯著,光伏行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定為工作目標。這意味著,數字化將為整個光伏產業鏈帶來大變革,光伏產業非智能化淘汰戰正式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