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井出佳酿

千年古井出佳酿

在广西桂平市,素有“南天第一秀山”的西山,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著称。其中,位于龙华古寺左侧的一口乳泉古井,与趵突、虎跑、龙井并称中国四大名泉。而具有67年历史的桂平乳泉井酒,因采用桂平西山千年乳泉古井的天然泉水酿造而得名,它以其浓香秀雅、味醇甘冽的特点,被当地民间誉为“广西茅台”。

好水酿好酒

在桂平西山半腰上,有个二尺见方的泉眼,泉水从石罅中来,冬不涸夏不溢。相传唐代一位名士游览西山时,观看这口泉眼,突然白液泛起,犹如乳汁,他便命名泉眼为乳泉。清代乾隆年间浔州郡守胡南藩正式题写“乳泉”两字,叫人刻在石壁上,一直留到今天。

据清同治版的《浔州府志》记载:乳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乳泉的“喷乳”现象时有出现。据资料考究,桂平西山乳泉“喷乳”是由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而天然形成的,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初步推断乳泉“白乳”为大量微小气泡聚集而成,其形成其“喷乳”的间歇性与地下水中气体含量的变化有关。

古语有云:水,乃酒之血也;酒品之高低,结穴在水,可见水之于酒是何其重要。所谓“佳酿出处必有名泉”。乳泉古井的水质明净,所含杂质特别少,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软水。泉水中含天然氧丰富,它能够同酒中的杂质起化学作用,将杂质挥发掉,因此用乳泉水酿的酒特别香醇。

“桂酒”历史悠久

乳泉井酒的前身为“桂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年间就已开始酿造。据民国《桂平县志》记载,早在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间,就有官府派官员赴浔州(今桂平)监税。在民国时期,县内各圩镇和一些大小村庄都设有酒坊,民国21年,当时全县的烟酒税收占地方国库收入的12%,可见酿酒业已经相当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桂平市的酿酒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县城里的逢兴、其兴、宏发祥、陈十三、李达等6家私营酒坊,联合组成了桂平厢酿酒联合社。1956年改名为桂平酒厂,后又因酿酒取用独一无二的乳泉井水,1972年改为“桂平乳泉酒厂”,如今厂址就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

乳泉井酒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和泉水资源优势,五渡赤水拜师求艺,成功开发出的大曲白酒,一度改写了广西无大曲酒生产的历史。同时,乳泉井以优质的高粱为主要原料,用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结合传统的老窖固态发酵,经陈年贮藏,精心勾兑而成。以“柔、雅、绵、爽、净、甜、冽”为特点,酒液晶莹,浓香秀雅。

名声日益显著

作为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品牌,桂平县委(市)和政府始终重视乳泉井酒的酿制和发展。1972年,政府拨款20万,建设了第一座乳泉井酒的生产化车间,并从西山铺设了一条2000米的地下管道,将乳泉井水引入厂内,进行生产。从此,乳泉井酒的生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名声日益显著。

1974年,广西为振兴工业,发展名优产品,拨款40万元扩建乳泉井酒生产车间,将原来手工操作改为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初步形成了大曲酒生产线。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发了低度乳泉井特曲酒,获得广大消费者青睐。1987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广西大曲低度酒的空白,北京的一些单位还因此将此酒列为招待外宾的佳酒。

2003年,企业经过改制成立了广西桂平乳泉液酒业有限公司,公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要求,对产品的包装更是别具匠心。结合了广西民族特色和东盟博览会,设计了新颖精巧的南宁会展中心和壮族铜鼓为造型的酒瓶,打造为具有广西地方民族特色的名优特产。

乳泉井酒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获荣誉颇丰,在湘鄂赣桂渝闽六省市酿酒协会举办的白酒评比活动中,“会展酒”“桂府酒”等被评为“金奖优质产品”。2005年至今,乳泉井酒连续获得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称号,是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用酒,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指定用酒,全国白酒质量优秀产品。2015年在第二批广西老字号评选中,“乳泉井”荣获广西老字号称号,努力塑造“桂酒珍品、乳泉浓香”的品牌文化,树立乳泉井新形象,着力打造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中国名牌产品,让乳泉井扎根广西,着眼全国,放飞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