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的閻崇年教授為什麼會被打?

大清今天要完了嗎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意思了,瞭解閻崇年的人想必都看過他在百家講壇裡對清朝歷史的精彩講說,不管別人聽後有什麼感受,反正我是被深深吸引了。被打事件其實已經過去幾年了,既然現在又提及這個問題。那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在無錫新華書店簽名售書時遭到一青年男子掌摑,引發社會爭議。


這一舉動,不僅讓閻崇年非常吃驚,連大眾也在紛紛議論閻老先生被打的前因後果,其實,要追究被打的原因,還要從打人者的認知入手:


一、認為他歪曲事實,吹捧滿清


其實,閻崇年作為北京社會科學院的滿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北京滿學會會長,他是飽讀詩書幾十載,他經歷過中國的苦難歲月,現已經是八十來歲的老人了,不管什麼時段他仍孜孜不倦地專研歷史,特別是研究了幾十年的清史。


他利用在北京的先天優勢,博覽了清史各方書籍與文獻,並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等,可以說在史學界同行中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並且也帶動了大家學習歷史的熱潮,這股熱潮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被他的講解或者他出品的書籍吸引,也有了群眾的支持。



可是,越是受追捧的人,越容易出現紕漏,特別是講說歷史知識,免不了會對歷史事實加入客觀分析或者進行主觀探討。憑心而論,即使最有威望的史學家也不可能對古今中外所有的歷史問題全知全懂吧,但因為他在百家講壇裡面講到:“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


繼而提到“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這件事讓打人者黃海清初次對閻有了不滿,他覺得閻的言語有失偏頗,忽視了滿清的侵虐本性帶來的惡果。並期望有一天能和閻崇年進行辯論。


二、一家之言,缺乏與群眾的交流


聽完講座的黃海清對閻崇年的觀點有異議,所以想找個機會同閻辯論。有一次,黃海清在閻崇年的籤售會上碰到了閻崇年,準備有機會與他進行思想的碰撞,閻崇年答應籤售會完後再交流,結果閻崇年用忙碌回話並沒有給他辯論的機會。不管是真的忙碌還是覺得黃不符合辯論條件,反正當面辯論沒有成功。自此,黃就有了第二次的不愉快經歷。


三、認為他孤傲,不認同他的學說導致矛盾大爆發


閻崇年曾經公開在媒體說過,想要和他辯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這三條開門磚聽起來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但在閻看來只有站在同等頻道上才有辯解的意義。


黃海清剛好不符合這些條件,他認為開出這樣條件的人無疑既傲慢而狹隘,既不謙虛,又不平等,有失學者風範。所以他沒等到閻崇年許諾的所謂“3個小時的辯論。”最終導致矛盾的大爆發。


現在回到話題中閻崇年為什麼會被打,該不該打事件上來。


有人說他有著滿族血統,他的所有言論不公正;有人認為他性格孤傲,辯解的條件不合理,明顯就是一家之言;其實不管什麼原因,在文明時代,打人總歸是不對的,何況是一位老人,就像現在的校園暴力,看不慣就打,這難道不是欺負人。小孩子在別人面前永遠表現出真實的一面,而閻崇年也自有自己的看法自由吧,再加上電視節目在時間上和性質上也終究不能把知識講的十分明細不是嗎?

至少在百家講壇講到康熙大帝時,閻崇年從國際對比的視角,對康熙的成長經歷、豐功偉績、日常生活、遺憾缺失等一一進行闡述,那樣鮮活的講解,也只有閻崇年能做到不是嗎?如果對他的學說和為人不滿意,我想還有其他途徑可以解決,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有失偏頗的地方,望諒解,我能想到的也就是以和為貴。




有書共讀

如果不是特別的事,誰會打一個70多歲的老學者?閻崇年可是滿學會會長,滿清的行為都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他不可能不知道,他的言論已經超出學術研究的範圍,是一種故意歪曲歷史故意美化屠夫的行為。

他依仗自己的身份,利用自己的影響,在一些公開場合,比如讀者見面會,各種交流活動時,對反駁他的人進行壓制,有許多次別人舉出詳細的於他不利的例子,他要不不正面回應,要麼就約改日論戰,應付完當時之後又爽約不論。打人的小夥子就是因為不同意他的觀點,要和他就歷史常識進行辯論以正視聽,他也答應了,最終卻又爽約,而且這種近乎無賴的行為還不止一次,於是這小夥子利用簽名售書之機大打出手,以示教訓,發洩不滿。 大多數中國人不瞭解滿清的歷史,不明白滿清時期是如何屠殺奴役漢人的,而閻做為漢人則拼命美化滿清,說滿清對漢人的屠殺是為了社會穩定,逼迫漢人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民族性滅絕行為是一種文化交流。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打一巴掌實在是過輕!300多年前,就在無錫江陰市,漢民族為了反抗滿清的剃髮易服誓死不從,由此滿清主導了史上曠世的大屠殺-江陰八十一日,整個江陰城最後只剩下53人。300多年後,一個滿學會會長認為,剃髮易服是文化交流;屠殺漢人是為社會穩定。並在這個曾經被滿清屠城的無錫售賣自己的書籍,公開宣傳自己的觀點。做為一個漢人,做為一個無錫人,知道真相後能不能忍受這等屈辱?閻的行為無異於在南京讚美日本的南京大屠殺,在以色列讚美納粹的猶太種族滅絕。


小霞他二哥

以我對這個事件的瞭解,閻崇年被打,說的好聽一點,是他用沒有公信力的言辭刺痛了大家的神經,說的難聽一點,是他咎由自取。

閻崇年被打事件發生在2008年10月5日,他在江蘇無錫簽名售書時,遭到了名為“黃海清”的青年男子的煽耳光。事後,黃海清被刑拘數月。

黃海清為什麼打閻崇年,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其一,閻崇年作為國內有影響力的研究清代歷史的專家,但他歪曲歷史史實,或多或少忽視了清軍的暴行,甚至美化了清軍暴行。


清軍自17世紀入關以來,燒殺搶奪,製造了很多慘案,最著名的要數“揚州十日屠城”。在這次暴行中,有80多萬揚州百姓喪生在清軍的屠刀下。

然而,面對鐵證的歷史事實,閻崇年在長江美聯大講壇第12講《康熙帝的志與學》裡,把野蠻殘暴的‘揚州十日’說成是民族文化大融合 。他的原話如此: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作為權威專家,避重就輕,大言不慚地美化清軍的殘暴,有正義感和良知的人,肯定難以接受。

其二,閻崇年故意隱瞞身份,欺騙和愚弄了學術界與老百姓對他的信任。

閻崇年的真實身份是滿清皇室後代,是愛新覺羅的子孫,但他對外宣傳資料上都寫著——漢族。


更重要的是,他隱瞞身份,職業卻是研究清代歷史,自家人研究自家人,誰都會說自己的好。這情形就如同一名運動員正在參加比賽,但他同時又是裁判。人都有私心,這樣做,能公平、公正嗎?只有天知道。

他這樣做,引起的公憤自然會很大。

其三,閻崇年高傲自大,盛氣凌人,目中無人,很有身份優越感。更是讓普通大眾把他當公敵。

閻崇年頭頂有10多個耀眼光環,如,著名歷史學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特殊津貼,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北京孔廟與國子監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蓬萊市戚繼光研究會名譽會長,等等。這些職位和榮譽普通人可望不可及。


然而,正是因為身份顯赫,讓閻崇年驕傲自大,對身份、地位比他差得遠的人,從來不拿正眼看。

並且,閻崇年曾經公開表示,若要跟他討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如果你不研究清史,我們不在一個平臺上,怎麼討論?”


青年男子黃海清拜讀完閻崇年的學術著作後,覺得有許多不妥、不公允的地方,要當面與他舌戰。但黃海清苦於身份和地位跟閻崇年懸殊,他很難見到閻崇年,好幾次守候閻崇年,都無功而返。

於是,閻崇年某次在無錫簽名售書中,早已忍無可忍的黃海清,做出了那樣的舉動。


鴻鵠迎罡

一,閻崇年的錯誤言論之一,是把歷史上清軍屠城的"揚州十日"說成是"兩種文化的融合"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的戰爭。有少數民族與漢族人之間的戰爭,但更多的是漢族人之間的戰爭。我們今天已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親如一家。我們不應該再去刻意強調過去的民族之爭。但歷史就是歷史。在講述歷史的時候,就要丁是丁,卯是卯,原原本本,不能含糊。這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今天的負責。另外,戰場上的雙方將士的廝殺,不論多麼殘酷,是不構成犯罪的。不是犯罪行為。但是,戰後的殺降和屠殺民眾,就屬於犯罪了。當年的揚州守衛戰,堅持了七天。城破史可法被俘,清軍首領多鐸勸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堅決不降,死前要求多鐸,不要殺害城中百姓。但史可法死後,清軍對城中百姓進行了瘋狂的報復,連續屠殺了十天,殺了幾十萬人,屍積如山,血流成河。使昔日的繁華的揚州變成了一座死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揚州十日"。這是赤裸裸的犯罪行為!對這件事,閻崇年教授卻輕描淡寫地說成是"文化觸合",這是非常錯誤的,引起公憤也是必然的。

二,當有人要和閻崇年教授辯論時,閻提出了一個嚇人的資格標準,一是要清史專業;二是要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參加過國際學術討論。真是叫人匪夷所思,哭笑不得。請問你閻教授是何方神聖?你研究歷史是為了什麼?你寫書是給什麼人看的?即然你自已把人民大眾全不看在眼裡,拒之萬里,那麼人民大眾對你嗤之以鼻,棄之如弊屣,就不足為怪了。

三,至於動手打人,還是不宜提倡的。其實對於象閻教授這樣的人,你從理論上揭露他的荒謬,不買他的賬,更有力量一些。也希望閻教授吸取教訓,改正錯誤,以期得到人民的諒解。畢競,人民是海洋,而我們自己,充其量也就只是滄海之一粟。

歡迎點評。


WM曉奇

水平不低,就是清吹。自認為站在歷史高度,卻惹擾了群眾。只能說閻老師是走自己的路讓大家揍吧!

第一我想說 民粹這東西太可怕了 ,怎麼打人都是不對!

第二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說話一定要謹慎

第三 罵閻老師是漢奸絕對是不正確的,請聽我細細道來。


鮮衣怒馬雲飛揚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閻崇年教授被打事件,2008年10月五日,此人在無錫的新華書店與讀者見面,一開始場面都非常的融洽,在其簽名售書的時候,突然一個年輕男子走到其跟前,迅速打了他兩下,工作人員迅速控制局面,人群中還有人在大喊活該,實際上媒體也曾報道過此事,說是該男子和閻崇年有學術分歧。

閻崇年教授也算頗有成就了,他代表歷史學家在央視講清朝的歷史,但是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在看待歷史方面並沒有客觀,也沒有公正,這是學歷史的大忌,看待問題不全面,比如他說清楚實行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形式?似乎不瞭解歷史的人都說不出這種話來。再比如他說文字獄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那麼我不禁要問了,維持社會穩定的方法只有這一種嗎?

值得一提的是他每次提到清朝,都是一個勁的鼓吹,甚至還說出了揚州十日是促進了民族融合,這種言論也太厚顏無恥了,他的種種言論,其實歷史界很多人已經看不慣了,因為這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我們都知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是總不能脫離實際,只是鼓吹吧?

當然了,話說回來,即使他是個清吹,如今大多數人都很厭惡清朝,但是打人終究是不對的,那位小夥子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了,和其看法不同的人多了去了,有相反的想法說出來便好,沒有必要拳腳相加。

最後還是奉勸大家一句,無論什麼時候,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就會被別人認同,當出現分歧的時候,要麼求同存異,一起討論,打架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自以為“大義在手”是有病,得治

打人的過程,跟題目無關,這裡不贅述,很多回答都有描述,網上也很容易找得到。



記者:“打閻”基於什麼樣的動機?
黃海清:閻崇年發表的一些言論,包括像“剃髮易服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不值得上綱上線”。但是,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滿清政府為此殺了上千萬人。閻崇年是在為大屠殺開脫,為滿清辯護。
記者:“打閻”你覺得達到了什麼目的?
黃海清:我打閻崇年不是學術觀點之爭,打他之前我沒考慮任何目的,只覺得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現在我希望,通過這一巴掌,應該引起人們對閻崇年言論的深思。

另外,據黃海清自稱曾經多次嘗試與閻崇年溝通,和百家講壇節目組溝通,但是從來沒有被理睬過。

總結下來,黃海清打人的理由大概是兩條:

  1. 認為閻崇年“粉飾”滿清
  2. 認為沒有獲得對話的機會

所以,黃海清認為自己代表“正義”一方,打閻崇年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

總體看,閻崇年的民族史觀和官方史觀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淡化民族衝突,強調文化認同,歸因階級矛盾,突出階級鬥爭。

你要真反對這一套,就直接去海里叫板,打一個老頭算什麼本事?

至於說“沒有獲得對話機會”,這事更搞笑!誰也沒有義務必須給你“對話機會”。好比,有人非要找你逼逼,又不是公安機關訊問,你願意搭理就搭理,你不願意搭理就不搭理,這是你的自由。同樣,這也是別人的自由。

偏執狂是一種病,得治


月下沒有花

閆崇楠被打,用一句話說就是,極大地傷害了大多數人的感情,世間的事站在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結論和看法,但閆崇年美化清朝甚至到了跪舔的地步,這些都能忍,但無底線的美化各種屠殺這一點就實在讓人忍無可忍了,於是終於有人出手了。

近年來有股妖風,就是要發表各種奇怪的言論,為了出名哪怕是這種言論非常偏頗,非常極端,但某些人利益燻心,總是發表各種奇談怪論,為此不惜傷害別人的感受,讓人有一種吃了一個蒼蠅一樣的噁心,這股妖風颳遍了各個領域,閆崇年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的例子。標新立異,研究偏頗,跪舔清朝沒有底線,這些都是非常讓人痛心疾首的問題。

但個人主張,還是儘量不要用這樣的暴力,在我們這個禮儀之邦,這樣做實在是有失體統,而且還涉嫌犯罪。

你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發表不同意見。


昭烈名臣

閻崇年被打回顧:


進入網絡時代後,公眾人物,包括明星和一些著名學者,往往會因為自己的一些言論或者行為而招致意想不到的後果和影響。網絡上不僅會因為當下的一些熱點事件產生分歧,進而產生對立,也會因為一些敏感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而引發熱烈的討論乃至爭論,閻崇年實際上就是這種爭論的一個犧牲品。

閻崇年被掌摑事件曾經轟動一時,也因為閻崇年被打從而引發了人們關於清王朝統治的熱烈討論。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2008年10月5日,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的閻崇年在江蘇無錫新華書店舉行讀者見面會,閻崇年在見面會上向讀者們推薦他所撰寫的《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等著作,但在期間,閻崇年遭到一男子的突然掌摑,同時還罵閻崇年是漢奸。

深層次原因: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極端的情況,實際上與清朝在網絡上的兩極化形象有很大關係。由於清王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並且滿清在入關的過程中對待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採取了非常採取了非常殘暴的手段,包括所謂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等,雖然後來清王朝的統治者們大多勵精圖治,沒有出現像明朝那樣的昏君無數的現象,但是在許多漢人看來滿清的原罪永遠都洗刷不掉。辛亥革命時期,以孫中山等人為首的革命黨一度推行民族仇恨政策,恨不得食滿皮、喝滿血,煽動對滿族的對立,這給後來的許多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進入網絡化時代後,網絡上到處充斥著流言和未經證實的消息,清王朝及其統治者的負面消息滿天飛,什麼文字獄、圈地運動、滿漢差別等都包含在內,因而一些缺乏理性思維和判斷力的人就很容易受其影響,進而採取一些比較極端的舉動,比如閻崇年事件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表現。

身處網絡時代,共識嚴重赤字,提高雙商非常重要。


青年史學家

時至今日,依然覺得,該打!

理由一:用立場代替事實

歷史由掌權者撰寫,但後人有獨立的思想去評判。清朝作為離現代最近的一個朝代,一直是影視劇中心和話題熱點。清朝也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材料供後人研究。

作為歷史學家,閻崇年對歷史的研究缺少最基本的態度:客觀。

因為喜歡清朝(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喜歡),所以對清朝極盡吹捧,且背離事實。清朝的窮兇極惡他不斷粉飾,一些歷史事件也完全無視。比如康熙帝的射獵數據,稍微動動腦子就知道是文膽吹捧拍馬的結果,可閻崇年依然不為所動,繼續當做康熙帝文治武功的佐證。

理由二,封閉交流妄自尊大

學術研究跑偏,自然帶來不同的意見。但作為一個學者,閻崇年拿出了學術法西斯作風,拒絕溝通,拒絕交流,拒絕探討。

另一邊卻繼續迴避事實,暢談自己的虛偽觀點,這種行為,簡直是找打。

閻崇年被打,活該。作為打人者,用這種行為表達態度,實在是沒有辦法。但也算是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掌摑的動作,並不是傷害,而是一種宣言:你錯了,就是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