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寶齋:“宋代第一泉”崇寧重寶與崇寧通寶,哪種最具收藏價值?

寧重寶和崇寧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年號錢。有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和崇寧元寶三種。錢文為徽宗親書,宋徽宗因鑄錢精絕,崇寧通寶當時官造成色在96%-96.7%高於崇寧重寶、崇寧元寶,而於王莽並稱“錢法二聖”,是現在青銅錢中價值最高的兩種錢幣之一,所以又其為御書錢。

崇寧重寶,崇寧通寶

世人評此為“宋代第一泉”,與新莽並稱中國錢法“二聖”公元1100年1月,北宋皇帝哲宗病故,由其弟趙佶接替做了北宋第八任皇帝,為宋徽宗。徽宗"性甚機巧,優於技藝",終日沉迷於書法繪畫,不理朝綱。他在位25年,先後鑄造了聖宋通寶、崇寧通寶(重寶)、大觀通寶、政和通寶(重寶)、重和通寶、宣和通寶(元寶)等6種錢幣,其中崇寧通寶和大觀通寶的錢文是徽宗親書的瘦金體。令人叫絕的是折十型瘦金書體的崇寧通寶,青銅精製,文字骨秀格清,惹得眾多古錢幣收藏者愛不忍釋。

實物拍攝

A1:直徑:34.69mm 重:11g A2:直徑:34.95mm重:11.36g

編號:JHXGPM20171226001

該錢文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宋徽宗更因鑄錢精絕,當時官造成色在96%-96.7%而於王莽並稱“錢法二聖”,是現在青銅古錢當中價值相當高的。

崇寧重寶,通寶實物拍攝

背面輪廓完整、文字清晰,無論生坑與熟坑其鏽色和包漿均自然,屬泉品中最好的品相。輪廓允許有因鑄造所引起的不規則和偏移,允許有不影響整體品相的極小缺損和裂紋,文字完整,字口允許有因鑄造和使用磨損所造成的輕微粘連或混沌;主 要品相面的品相基本達到完美.文字及特徵均能辨析。

崇寧通寶是宋徽宗時期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因此要仿製它是很難的。目前市場上作假一般有兩種方式:

【一】改刻,就是用普通錢幣改刻成珍貴錢幣。

【二】造假。如是用假幣跟真幣比較,就不難發現首先從文字上看,就沒有瘦金體的剛勁有力,也缺乏御書體的那種大氣。再一個是看它的鑄造,真錢幣鑄工精湛,在放大鏡下也很難看出砂眼,而假錢幣的質地比較粗糙,沒有質感,就是不用放大鏡也能看出它的砂眼。

編號:JHXGPM20171226001

“崇寧重寶”和“崇寧通寶”,有人認為,崇寧重寶錢文也是徽宗所書,但史無定論。隸書對讀,古樸方正,嚴謹莊重,法度固定,多為光背,少數背有星、月、十字等。

關於此錢,有一個傳說,謂其面文為蔡京所書,而蔡京書寫時別有用心地將"崇"字的山和宗的豎筆上下貫通,連成一線;將"寧"字繁體之中的"心"省略,被人指責為"有意破宋,無心寧國"。"崇寧"錢存世尚多,版別亦多,但迄今並未發現有如上所說這種寫法的錢幣。自然也有根據以上說法造假的,但那很容易辨別出來。因此這段傳說得不到印證,至今仍是一個謎。

崇寧重寶:A2:直徑:34.95mm重:11.36g

崇寧通寶:A2:直徑:34.69mm重:11g

崇寧重寶是北宋末年比較重要的錢幣之一,也是北宋錢幣中版別最多的。據統計每年都有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被行家或藏友發現。不同版別的崇寧重寶合在一起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最珍貴的當屬崇寧通寶、崇寧重寶母錢了,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古錢幣,母錢都是最為貴重的,目前已知的目前都陳列國家博物館裡,其收藏價值不可言喻!

母錢的雕制十分精良,錢文精美,字口深竣。雕母錢不見刀痕跡象,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雕母錢被製成錢模後被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銅液澆鑄在錢模上,待鑄幣冷卻後開模,取出鑄幣加工打磨光潔即成。

中國古代貨幣鑄造方法,自唐代開始工藝革新,逐步改範製為翻砂鑄造。由此,出現了鑄母錢。而鑄母則又以手工雕刻之錢為原始模範鑄造。因此,按照這一發展進程,自唐以後無論南北,諸朝各代,不僅皆有鑄母錢,而且也應該有雕母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