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大象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


甘谷大象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 山上松桧丛生,丁香溢彩,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

自山脚石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

山中悬崖间,峭壁上有大洞窟一个,洞内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大像山之得名,因山巅修凿大佛像而来。甘谷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大像山自从以大佛闻世更名后,世人一直沿称大像山。 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深入研究了佛的出生、历史、典故后,根据释迦牟尼“乘象入胎”的传说,认为起名大象山更为确切。

石窟始凿于北魏,一直到盛唐才更趋完美,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

大佛洞窟两旁,依山附势修有长长的走廊,如同一条腰带。廊上窟龛相连,巍峨壮观, 现存二十二个窟龛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开大圆拱龛和设高坛基,并有僧人修行的禅窟,这是大象山窟龛特殊之处,在全国也很罕见。

据考证,大象山大佛为释迦牟尼佛,甘谷大佛为半圆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宽9.5米,头高5.8米,膝长6米。其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无论从山下或窟内各个角度去观赏,都给人一种慈祥恬静的感觉,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可视为西方装饰性雕塑和中国写意性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巨制。

脚下供人瞻仰的地域原来只有一米余地,但站在脚下如何变换位置从不同角度观看,都到合乎比例,表情和蔼可亲。它奥妙莫测之处在那里呢?这就是古代的艺匠们很巧妙地解决了高大造像在有限位置观看的视觉差问题。在解决视觉差问题的同时,须解决搭架,造型小样和安全问题。


在甘谷县内大佛像上有这样的蝌蚪状短须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清末有一外县人商人来甘谷在度渭河时不幸落水,命在旦夕是远远望见山上大佛,便祈求大佛,答应如若得救便为大佛镀金,在冥冥之中好像有拉了他一把,他便活了下来。为了实现诺言,便请匠人为大佛镀金,到最后时发现金子有些不够,就少一点点,他不知怎么办,那匠人就建议说为大佛画上胡须吧,那人觉得也只能这样了,因此在甘谷大佛中出现了别具特色的蝌蚪状短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