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句小禪理,參透了!人生就會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

六句小禪理,參透了!人生就會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


都說人生太短,沒時間留遺憾。理想狀態是一分鐘都不要留給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人或事,但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在燈紅酒綠的生活中,事實又總是事與願違。

佛曰: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這就可以稱得上是人生大智慧,能過就是生活,能走就是道路,莫嫌道路顛簸,因為世界本曲折。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古人大智慧,然後感恩生活,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好好調整自己,依舊活力滿滿一天。

1

難得糊塗

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非攻;佛祖發現了糊塗,取名忘我。有些事,問的清楚便是無趣,所以說,閱歷越深的人越常感慨:世間萬事惟糊塗難也。 佛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分事必早盡。所以有時,難得糊塗才是上道。

2

凡事不求十分,只求盡心

萬事不講圓滿,只求盡力 有些事,努力一把才知道成績;奮鬥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潛能。古人云,花淡故雅,水淡故真,人淡故純。做人需淡,淡而久香,努力地做到不爭、不諂、不豔、不俗,經手而事,做到盡心,所做之事,只求盡力。 痛苦源於比較,煩惱源於心生。這世上總會有人上人,天外天,想要活的灑脫一點,就要學會不負自己便可。

3

做人,精一半,讓一半

做事,求一半,隨一半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人人都要一較高下。人與人之間,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分誤會;心與心只減,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在為人處事上一定要記住,千萬千萬不要僅僅通過自己的眼光和認知去評論別人,去判斷一件事的對錯。更不要事事指望著別人完全理解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觀點,有時候,不把自己看得過重,就不會常常患得患失。 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換位,才能心生快樂,包容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

4

心如止水,亂則不明

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個清楚,反而越是困惑。一個人,要是心中有了執念,就會像線團一樣,只會越扯越亂。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所以說,凡事順其自然就好,不去每天想方設法地去改變什麼,有時候,有些事更需要安心地放下。既來之,則安之,並不是泛泛而談。

5

不責人之小過、不揭人之隱私不念人之舊惡

人們常說,一個人的心只有拳頭那麼大,樂觀向上的人,懂得把心裡的空間留出來,不會讓怨氣塞得滿滿當當。 牢騷滿腹容易氣粗腸斷,怒氣沖天就會心痛肝傷。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寬容使用別人的成績來激勵自己,它不僅是一種智慧和美德,更是一種個人修養和境界,是一種心靈的解脫和昇華。

6

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我們周圍每天都有各種糾紛和爭吵,但快樂人就可以做到,不去理會,從而獲得內心的安寧。學會放平心態,正如一個人很在意是非,那他周圍天天充斥的都是是非,如果能夠把一切都看的開,眼中的世界比自己所期待的要美好的多。正所謂“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在當下快節奏的社會中,很多人抱怨說,自己被無情的社會拋棄了,想享受過程,又擔心被落下,想追求安靜的生活,又害怕與喧囂格格不入。所以,呈給世人的是帶著面具的假笑,留給自己的是最真實的孤獨。 那不如從現在起,試著調整一下心態,感悟人生禪理,輕裝上陣,從心出發,有了底蘊才能處變不驚,若有覺悟就能泰然處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