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蜀道難》情景式默寫訓練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歎蜀道高險,為全詩奠定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噫籲嚱,危乎高哉!

2.李白《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3.李白《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有太白山阻擋,只有鳥才能凌空逾越到峨眉山山頂的兩句: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4.李白《蜀道難》中表明多少年來蜀地與外界交通不便的兩句: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5.李白《蜀道難》.引用五丁開山傳說,既增舔開闢蜀道之難的神秘色彩,又表達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讚美的兩句: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6.李白《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誇張手法來寫蜀山之高,蜀水之險的句子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7.李白《蜀道難》中借黃鶴猿猴很難度過虛寫蜀道,從側面烘托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8.李白《蜀道難》描寫青泥道曲曲折折,縈繞山巒盤旋而上的兩句: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9.李白《蜀道難》描寫想象人走在青泥道上好像可以伸手摸到參宿和井宿那樣,走下來坐在地上還令人恐懼萬分或者說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10.李白《蜀道難》寫出畏途這一段急流奔湧、瀑布飛瀉、水石激盪、山谷轟鳴情景的句子: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11.李白《蜀道難》中,從視聽結合的角度,採用擬人手法描寫畏途寂寞淒涼情景的四句是: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12.李白《蜀道難》中運用誇張手法極言山峰之高、與天邊相接,枯松倒懸絕壁之奇的兩句: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13.寫出《蜀道難》中,總括畏途這一段的兇險後轉入後文對友人關懷的兩句: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14.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總寫出劍閣地勢險要後,說明它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兩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的丙句是: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16.《蜀道難》中貫穿全詩,反覆詠歎,藉以極言蜀道高峻艱險,慨嘆蜀地形勢多變的揭示主題的句子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17、《蜀道難》中用勸告友人不要貪戀享樂,要儘快回來的兩句是: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登高》情景默寫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1.《登高》中,作者從視聽結合、由高到低角度,描寫詩人登高時的所見所聞,寫出夔州秋天的典型景物特徵的兩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2.杜甫在《登高》中發出:“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的感慨,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登”蘊含了與生命的衰弱頑強抗爭的精神。

3.杜甫《登高》中,落木無邊,江水無窮,營造了一幅氣勢磅礴的長江秋日圖,情景交融,表達作者無邊無際,推排不盡的憂愁的兩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4.杜甫《登高》中道出鬱積詩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國運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點明詩歌主題的兩句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5.杜甫《登高》中寫道:“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借風、猿等意象寫出秋天的景物特徵,烘托悲涼氣氛。

6.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開闊,極寫自己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7.杜甫《登高》中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抒發了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難以排遣的心情。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琵琶行》情景默寫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1.寫出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作者送別友人的時間地點及淒涼環境的兩句:“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採用互文修辭手法描寫作者與友人下馬上船,舉杯餞行卻沒有音樂的煩悶心情。

3. 白居易《琵琶行》開頭,採用頂真修辭,描寫作者與友人飲酒作別的悲涼心理,借用眼前江水浸月的景象,情景相生的兩句:“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4. 白居易《琵琶行》中,“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兩句,描寫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情景,有先聲奪人,設置懸念的效果。

5.白居易《琵琶行》中,“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寫出作者的急切心理和琵琶女出場時羞怯的情態。

6. 白居易《琵琶行》中,“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描寫琵琶女演奏琵琶的動作熟稔和演奏的內容。

7.白居易《琵琶行》中採用比喻手法描寫大絃聲音濁重粗重,小絃聲音輕細急促的兩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8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採用借喻手法寫出大絃聲濁重,小絃聲清脆響亮的特點。

9白居易《琵琶行》中,“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寫出琵琶聲時而如黃鶯在花下啼叫婉轉流暢,時而像泉水在冰下受阻不流暢特點。

10. 白居易《琵琶行》中,“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描寫琵琶聲暫停,但此時的無聲比有聲效果更美妙的特點。

11. 白居易《琵琶行》中,“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採用借喻手法,寫出琵琵暫停後突然響起,雄壯激越的特點。

12. 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描寫曲終時琵琶女用拔對著琵琶中心劃了一下,發出像撕布一樣的聲響特點。

13. 白居易《琵琶行》中“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描寫琵琶女已演奏完畢,但周圍船上的人們鴉雀無聲,借明月映照江中寧靜優美的環境,從側面描寫烘托琵琶聲的優美動聽和琵琶女演技的高超。

14.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兩句,從側面寫出琵琶女當年才貌雙全的形象特點。

15. 白居易《琵琶行》中“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寫出琵琶女年青貌美時富家子弟對她的追捧。

16. 白居易《琵琶行》中,“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描寫戰亂使琵琶女家破人亡,自己又一天天的變老的不幸遭遇。

17. 白居易《琵琶行》中,“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寫出琵琶女年老色衰,門庭冷落,無奈下嫁的不幸遭遇。

18. 白居易《琵琶行》中,“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寫出琵琶女深夜做夢,醒來淚流滿面,淚痕交錯的可憐相。

19. 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兩句寫出作者與琵琶女身世遭遇相似,即使不曾認識,也會同病相吟,表達作者對琵琶女的同情,慨嘆自身失意,揭示詩歌主題。

20. 白居易《琵琶行》中,作者自敘被貶,離開京城臥病潯陽的兩句是“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2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作者謫居潯陽時的惡劣環境的兩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

2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作者謫居的潯陽,雖然也有音樂,但是很難聽的兩句: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23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早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表現出即使在良辰美景之時,也因被貶而淪落天涯而產生孤獨無助的苦悶。

25.成語“司馬青衫”,形容極度悲傷。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勸學》情景默寫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1. 荀子《勸學》中開門風山提出“ 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闡明“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

2荀子《勸學》中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與.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句話觀點相同。

3.荀子《勸學》中採用比喻手法,用冰變成水而比水寒比喻人經過學習才能超越自己,證明“學不可以停止”的道理的句子是:“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4.荀子《勸學》中.“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用木經過墨線比量就會變直,金屬靠近磨刀石就會變得鋒利,比喻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改變原來的狀態的道理,說明學習的重要 性。

5.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並時常反省自己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兩句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6.《勸學》中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兩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7.《勸學》中用踮起腳跟張望與登上高處相比,比喻學習與不學有很大的差別的兩句是: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8.《勸學》中強調君子稟賦並非有何差異,只是善於利用外在條件的兩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10.《勸學》中以積累土塊,堆積成山就會有風雨興起來比喻積累的重要性兩句是: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11.《勸學》中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就具備了聖人的思想。

9.《勸學》中用行路來形象比喻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的兩句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10.《勸學》中用匯積水流成為江海的反面比喻積累的重要性兩句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11. 《勸學》中以劣馬有恆心毅力取得成功比喻學習要有恆心的重要性兩句是:“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11.《勸學》中,從恆心的反面設喻,用一雕刻就放棄,朽木也不能雕刻來比喻學習要有恆心毅力的重要性道理的兩句是: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12.《勸學》中從正面設喻用持之以恆的雕刻,再堅硬的東西都能雕刻成功來比喻只有堅持學習才能取得成就的兩句: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13.《勸學》從正面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也會有所成的原因的一句子是:用心一也。

14. 《勸學》中從反面以“蟹六跪而二螯”設喻,形象生動地說明:如果沒有蛇膳這洞穴就沒有託身地方的原因的一句:用心躁也。

15.《老子》中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都說明積累的重要性。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師說》情景默寫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1.韓愈在《師說》一文中開門見山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觀點

2.韓愈《師說》一文用老師的職能作用來證明中心論點正確性的一句: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3.韓愈《師說》一文中認為,人不是一出生就懂得道理,人人有疑惑的兩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4.韓愈《師說》一文中“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也。”說明 如果有疑惑卻不“從師”最終不能解決疑惑,從“從師”的反面說危害,證明從師的重要性。

5.韓愈《師說》一文中認為,出生在自己前面的,懂得道理固然比自己早的兩句: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6. 韓愈《師說》中認為只要是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有老師存在的擇師標準的兩句: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7..韓愈《師說》中認為,選擇老師就不管他年齡是大還是小,是生於自己先還是後的一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8. 韓愈《師說》感嘆批判從師風尚不傳很久,但很難叫人無惑的社會現實的兩句是:師道之不傳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11.韓愈《師說》中認為今之眾人越來越愚昧,古之人越來越聖明的原因是今之眾人:而恥學於師。古之聖人:猶且從師而問焉。

12.在《師說》中,韓愈用“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_”兩句形象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願意從師學習的心理。

13.《荀子•勸學篇》指出:“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與韓愈《師說》中“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觀點是相同的。

14.韓愈《師說》在闡述師生關係時,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來說明學識有各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長的師生觀。也就是說,早知者,有能者為師的道理。

15.韓愈《師說》中引孔子“三人行,則必有吾師”一語,說明從師的重要性。

16、.韓愈《師說》中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廣泛學習,重視師道的事蹟,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的句子: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17.韓愈《師說》結尾闡述李蟠能行古人從師之道說明作者寫作原因的一句是 餘嘉其能行古道 。

高一期中考試必看|語文必修三必考篇目情景式默寫及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