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人誰歷史地位最高?

leslie_cheung

這幾個人放在一起比較有點不合適,因為李敖還活著,不能算是歷史人物。就算刨去了李敖,其他的幾個人領域也不同,很難確定誰的歷史地位最高。如果真要排,我想應該是這樣的:

魯迅≥胡適>錢穆>林語堂>錢鍾書

魯迅第一當之無愧。魯迅的地位不是某個人某個組織給的,而是歷史給的。不論是和魯迅有過矛盾的人,還是曾經反對過他的人,都會說魯迅在思想上絕對是值得稱頌的。

胡適是一位是思想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胡適的一生遊走於學術與政治之間,曾經代理過北京大學校長,也曾經成為老蔣的幕僚。他為人溫潤如玉,符合中國傳統讀書人的形象。他的思想還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我們去挖掘。

錢穆。有人說他是中國最後一個士,他在新亞書院講的最後一句話就是士不可不弘毅。錢穆的一生都在為傳統文化搖旗吶喊,當所有的人都在否定中國文化的時候,只有他在苦苦支撐。他在史學、經學、文學方面的都有研究,一生著作頗豐。性格可能有點迂腐,但是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林語堂。林先生是作家、學者,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筆書寫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錢鍾書。錢先生是一位學者,他所研究的領域比較雜,他的著作也不是很豐富,但是隻要是中國人,知道錢鍾書不一定比知道魯迅的少。但是錢先生一生做大的願望是做學問,所以他是一個學問家,對於虛名,錢先生自己也不會在乎吧。

最後提一下李敖,這個人有才華,也很敢講話,也很自大,但是我可以肯定,他的歷史地位不會高於上面幾位。


詩書君

若論歷史地位,胡適相比於其他五人很明顯不除在同一個檔次,甚至可以說是鶴立雞群。

做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胡適之於民國,大略相當於孔子之於中國。我曾在自己的另一篇問答中指出,胡適在民國時期的任何一個學術領域都難稱“大師”,但他卻為民國注入了一種特有的靈魂,這種靈魂的注入使得民國不同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那便是:科學的方法、寬容的態度、自由的精神。


有人說,魯迅看到了中國病態的“國民性”,但胡適又何嘗沒看到呢?二人都主張改造社會,但魯迅如匕首似投槍的戰鬥哲學顯然偏激了,而胡適則主張在一種自由、理性、寬容的狀態下去逐步推進社會改造。如果各位有時間有精力,可以去看看胡適的文章,即便是陷入再險惡的論戰,胡適的文章始終娓娓道來,是在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再看魯迅的雜文,其中的冷嘲諷比比皆是,像楊蔭榆、邵洵美等人都中過槍,這顯然不是一個探討問題的態度。


其他幾位(李敖除外)都是近現代著名的文人學者,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以說是這種民國靈魂的產物,是民國靈魂的具體體現。

至於李敖,我不願對其多做評價,與那五位先生不在一個重量級。


達摩說

第一名 魯迅。先生不需要別人承認,也不需要這種排名。他本身足夠偉大,無論作品還是人格+

第二名 錢鍾書。錢先生的《圍城》被稱為紅樓夢之後中國最偉大的小說,近代以來就文學性而言無出其右者。

第三名 錢穆。偉大的歷史學家,中國歷史界真正的泰斗。

第四名 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創導者之一,注意,是之一。就文學水準和人格而言,胡適都不及格。看胡適的文章,前後邏輯矛盾,文筆生澀,為了白話文,對詞語生拉硬拽似的編造。各位要是覺得有異議,去網上搜他的文章看看即可,一般來說,能堅持看他文章三頁不想睡覺的人都是極其有耐心的了。至於他的詩詞,(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呵呵,說這個是小學生寫的我也信。

人格方面胡適也極其不堪。抗戰之前和汪精衛,陳公博之流組織低調俱樂部,宣揚抗戰則必然亡國。甚至在77事變之後依然向蔣公進言停止抗戰,全力剿共。蔣公不厭其煩,讓他到美國去當大使。他倒好,在美國對抗戰實行三不原則,不主動宣傳,不拉援助,不與日本人對抗。相反,在美國4年時間,胡先生熱衷於在各大學拿博士,4年,拿了26個博士帽。以至於後來蔣夫人宋美齡忍無可忍,撤了胡適的職,親自上陣。

第五名 林語堂。就文學成就來說,林語堂應該在胡適前面,但我實在反感甚至噁心這位幽默大師,所以將其列在最後。這位“大師”在抗戰爆發後毅然移民美國,當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生離死別之時,林大師仍不忘在美國對中國人民進行“性靈幽默”的教育。“日本人的屠刀砍來,你們應當微笑著面對”。當年看書至此,憤然扔書於地罵了一句國罵。現在看依然覺得林語堂實在是無恥小人。在網上被噴小人的郭沫若在人格上比他高一萬倍。

因李敖先生新逝,特表哀悼。李先生一生狂傲,這種與人比較排名的事在他看來可能是無聊至極的。而且李先生自己也曾經曰過:往前推五百年,論文字沒有能超過我李敖的人。

所以在此我就不把他排進去了,排他進去,若有不滿,晚上來找我可受不了。

李先生是一位激烈的民族主義者,一位愛國者,一身傲骨,誰都看不起,卻偏偏又有歷來狂生所缺乏的賺錢本事,實在讓人敬佩。

李敖一生,堪稱著作等身,光大部頭作品就有100本,但其中96 本被禁,絕對世界之最,李敖本人也因為某些作品坐牢。代表作如《北京法源寺》,更是在漢語小說裡做出了技法上的突破,雖然因為被臺灣當局列為禁書,直到2004年才在大陸出版發行導致其影響力不大,但確實是佳作。

其他諸如《蔣介石研究》《胡適研究》《蔣經國研究》等等,在政治評論界影響很大,他對蔣家王朝的嬉笑怒罵也被認為是臺灣開放黨禁的幕後理論指導。

上面對胡適的評價其實也深受李敖的影響,李敖可以說是對胡適扒皮第二人。(第一人是蔣公,蔣公曰胡適“此輩不死,中國革命斷難成功”)。


老貝

錢穆、錢鍾書、林語堂、胡適、李傲、魯迅這六人誰歷史地位最高?

錢穆、錢鍾書、林語堂、胡適、李傲、魯迅這六個人物各有千秋,他們都是在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學理論、歷史上有著卓越成就的人,他們都是精通中國文化精神和通覽世界文化的精英!都有著各自獨特的價值和深厚的文化氣質!說他們六人誰的歷史地位最高,魯迅先生的歷史地位應該算最高吧。

魯迅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偉大領袖毛澤東曾經對他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這種肯定和高度讚揚,足見魯迅先生的文壇歷史地位。魯迅先生曾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他的一生貢獻很大,不論是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研究,還是在翻譯、美術理論等領域的研究,都有著卓越的貢獻。他的才華、精神深深的影響著時代,包括今天,研究魯迅和喜歡魯迅的人群也是從未停止。魯迅先生的傑出,他充滿文學家的關照,照亮了那個時代,滲透的文學精神,引領了一大批進步的人,這種精神的引領和影響,貢獻是巨大。他的批判總是犀利、精準,直射人的心理與靈魂。魯迅先生能夠蜚聲世界文壇,這與他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的錢穆先生也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著述頗豐,對中國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同時在通史、文化史、思想史、史學理論與方法方面都有深入研究,聞名海內外。

錢鍾書先生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精熟中國文化、通覽世界文化,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從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也從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對於推進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瞭解西方的學術以及使西方人瞭解中國的文化,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林語堂拓展了現代散文的審美維度,提倡幽默文學,主張文風“清淡”、“雋永”、“甘美”,作品具有“性靈”、“閒適”的特點,對當時、尤其是當下的讀者意義重大。胡適先生的學術成就、哲學成就、在詩歌、小說、戲劇等方面的文學成就,影響之大、至深,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傑出代表人物。

胡適先生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一生信奉實用主義哲學,還曾經獲得過193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受西方文化的薰陶,是20世紀著名的思想家。

李傲先生作為臺灣著名作家的代表,他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博學、滿腹經綸,是一位文壇上的風雲人物。

所以說,這六人都很優秀,但說魯迅先生能成為歷史地位最高的人,是因為魯迅先生一生在風口浪尖上,一生都在最前沿,以鬥士的身份在文壇上拼搏、奮鬥,他的經典、他的精神、深深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鄭彥英

首先,把六位不同檔次的人放在一起排位沒意思。


要我說,第六位肯定是李敖。李敖對於現代文學、思想、政治的建樹不大,把他有特色的作家來看最好。

其次呢,要確定其餘五位大師的歷史地位,也要看地區。

在大陸,魯迅毫無疑問排第一位,出於歷史原因,我們對魯迅有過度的推廣和崇拜。

對於胡適,他的書一度在大陸成為禁書,可是在臺灣,胡適卻是穩座臺灣文壇的頭把交椅。我們大陸推崇的魯迅一度在臺灣就成了禁書,甚至還名字都不能提。魯迅的學生臺靜農在臺灣在任何場合對任何人都不提魯迅的名字。

林語堂主要在散文和小說方面取得成就最大,中年以後基本在美國了,本來消聲無跡,但是上世紀90年代又火了。

錢穆講受中國文學史受到尊敬和推崇,但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遠不及以上四位。

錢鍾書是以學問出名,小說也寫得好。

再次,給其餘五位大師論歷史地位,評判的標準是什麼?

論雜文,魯迅第一;論白話文運動和新文學建設,胡適第一;論閒適小說,林語堂第一;論學問,錢鍾書第一;論中國文學史,錢穆第一。

五位大師可以說都是全面發展,但是每一個擅長的領域不一樣。因此,我們後輩向他們學習,主要是學習已經精通並出書的知識。至於排歷史地位,那就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了!


靈林玖玖

胡適是當時最有名的文人,我的朋友胡適之,都已成為當時的流行語。就像金庸小說中的陳近南,若有人說不認識適之先生,估計是最沒面子的事。

這說明胡適的名氣,為人在當時不作第二人想。魯迅用自己的稿費買了大宅院,胡適稿費更高,用來幫助朋友,資助年輕人。為人高下立判。

對於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其主將式的人物,有三個。一個是蔡元培,一個是陳獨秀,一個是胡適,沒有魯迅的份兒。有個美籍漢學家周質平說的好:胡適是創造白話文運動的英雄,魯迅不過是白話文運動創造出的一個英雄。沒有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在先,魯迅依舊寫他的文言文,後來能否成為“青年導師”、“文化偉人”就值得懷疑了。在提倡白話文這一點上,我們不得不說胡適比魯迅更具“先見之明”,胡適對魯迅也多少起了一點領導作用。魯迅比胡亂大十歲,發起新文化運動,開創白話文運動的不是魯迅而是胡適,實在是讓人太遺憾了。沒辦法,這是事實,這是歷史,誰也改變不了。魯迅生於1881年,正好大胡適十歲,但他的成名卻比胡適晚。


另外,魯迅有著世俗的精明,罵人可從罵過國民政府真正高官,比如蔣。罵的最多的是文人。而表面溫和的胡適,卻一直充當著國民政府的諍友。有錚錚鐵骨的是胡而不是魯。

總之,不是說魯不偉大,跟胡適之先生比還有點差距。


險峰論劍

這六個人怎麼能排在一起來比較?誰叫我喜歡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呢,那我就來分析分析。

要比較他們的歷史地位,那就看他們在各自領域的作為都有些什麼,對後人的影響有多深遠。

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創始人,應該是具有很高地位的人了。可惜他在民族大義上處事不當,歷史地位大打折扣。

魯迅,近代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的作者,在小說、雜文、古文獻的研究中都是旗幟性人物,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其最好的寫照。



錢穆,教育家,文學史研究家,由於他不是從事文學創作者,所以大眾對他的熟悉程度不如其他幾位,但在文學史研究上的地位可不低。



錢鍾書,學者、作家,一篇《圍城》就足以確定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林語堂,散文家,其文章優美,但是注重於個人情調,格局上稍遜一籌。

李敖,不便多說,說多了有人可能不願意聽。

因此,排名結果是:魯迅、錢鍾書、錢穆、胡適、林語堂,好吧,李敖也排上,最後一位。


三人隨筆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魯迅、胡適、林語堂、錢穆、錢鍾書、李敖。這六位大人物的排名從思想上、政治上、文學上的影響、及力度,魯迅先生當排在第一、一個是因為魯迅先生自己的水平、實力、才學,另一個原因是毛主席的推祟和宣傳,魯迅先生的地位和影響、尤其是在大陸是無人可及的!胡適先生最值得稱道的是他的心胸和博學及科學實證的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他對政治看得很透、他是一個民主的、自由的知識分子。魯迅排在第一、胡適第二、其它依次是林語堂、錢穆、錢鍾書、李敖。


手機用戶香山紅葉紅

實話實說,這六個人所在的領域不一樣,強行對比就是廚子和裁縫比誰更厲害!錢穆是歷史學者,錢鍾書一開始主業在翻譯方面,後來轉向文學文藝理論,順便還寫過一本文學史留名的《圍城》。林語堂也是在文學方面有影響力。胡適涉獵很廣了,如果說主攻方向,大約是佛教和明清小說了。李敖先生我並沒有足夠的瞭解,而且他暫時還在世(目前罹患癌症),這裡不談。魯迅,可能大家會對他有誤解。下面我要稍微花點功夫談一談這幾個人。

錢穆的水平如何,我覺得我一個普通曆史愛好者,沒法回答,但是,我知道著名歷史學者嚴耕望在他的《治史三書》裡把“錢穆”、“白壽彝”、“陳寅恪”、“陳垣”四人並稱。大約在民國,這四個人的歷史水平還是一流的。不過,今天去學習歷史,錢穆的東西觀念上似乎有點老了,入門級的學習還是有必要的。

錢鍾書早期主業是翻譯,而他老婆楊絳女士主業一直是翻譯。1953年之前,他都是在外文系教書,我記得同一個時代,錢鍾書的鄰居都並不知道他的《圍城》,可見當時錢鍾書並不是以小說出名的。當然,不妨礙他在現當代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畢竟一本《圍城》就夠了。說幾句題外話,錢鍾書的《圍城》雖說像《儒林外史》,但裡面很多戲謔的梗,算是肚子裡有點墨水的才能看懂的段子。跟他的《管錐篇》或者其他書一樣,並不是適合普通大眾的。



胡適,大名鼎鼎。先不說他的具體成就,單單胡適先生的“哪怕真理窮盡,進一寸有一寸歡喜”,都在當時給人振聾發聵的感覺。他涉獵極多,給人多而不精的感覺,其實,他最值得說的是其在佛教研究和明清小說上的功夫。至少,他在這兩個領域的研究,在當時影響力很大的。胡適在今天人心裡更重要的地位取得是在五四運動白話文的推廣和從政期間,這裡就不多說了。


林語堂,他的翻譯主要是把中國作品翻譯成英語,又寫過《京華煙雲》等小說,還有一本著名傳記《蘇東坡傳》。在文學史上,他是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的。

魯迅,我們心中的魯迅是一個左翼作家,似乎雜文很厲害,喜歡跟人打嘴仗。實際上不然,我有一個版本的《魯迅全集》,雖說少量魯迅作品未收錄,但是大部分魯迅著作都收入了,我們可以大致看看他作品的類型以及其比例。如圖所示: 前七卷都是他的文學作品,八九十三卷是他在古代文學方面的貢獻(校勘的古籍和學術著作),剩下十卷全是翻譯的作品。按照作品比例來看,魯迅更多的是翻譯,其次是創作,最後才是古代文學研究。這樣看,我們普通人對於魯迅的理解是不是有偏頗之處呢?他的文學地位更多的是因為他是探路者,我們苛責他作品或者過分吹噓的時候,可曾想到他大量時間與精力花在了翻譯上呢?



半卷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這六個人再加一個郭沫若才合適。

文人排序需要先把輩分和資歷排對。

胡適魯迅郭沫若第一梯隊新文化運動開創者和戰將。

林語堂錢穆錢鍾書第二梯隊新文化的支持者和實踐者。

李敖第三梯隊新文化的繼承者和反思者。

這樣看歷史地位自然是第一梯隊在頂峰了。

第一梯隊是公認的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三個人代表了三個方向使新文化運動豐滿而有血肉。

胡適代表批判+改良!

魯迅代表打破和大破!

郭沫若代表革命妥協與順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