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两年后,消息传来,那条希望之路开始修了,贫困山村幸福的曙光渐渐照进现实。

云南省宣威市务德镇糯嘎村委会的黄家岩村(小地名:活人堂村)和松子厂村是两个贫困自然村,两村相隔一公里,与糯嘎村委会相距9公里,共有14户人家(其中黄家岩村12户,松子厂村2户),计有54口人,山高、坡陡、谷深是这里显著特征,也是限制发展的关键因素,用“天险”来形容也不过分。多年来,路不通一直是全村人最头疼的问题,因为交通不便已然成了发展滞后的代名词,换句话说,把路修到村里,成了几代人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梦想,村里人一直努力着。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提到修路,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人们意识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在领头人的号召和带动下,每家每户都积极捐资,仅半月时间,就筹集到20万元。钱到位了,开工日期便确定下来。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于是在2018年正月初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一台大型挖掘机在蜿蜒不平的山道上来回穿梭,开凿坚硬的岩石,14户村民或合力搬开路上的石头,或挥舞着锄头、铁锨等工具平整路面……村民们纷纷投入到村道的建设中来,义务投工投劳,男女老少齐上阵,热火朝天忙修路。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我们出门上山下坡基本都是步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些路段连人都要侧身才能过来。”黄家岩村一村民说,“现在村里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和小孩,因为路难走,出行很不方便,并且还有一定危险性。”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村民们修路的积极性很高,仅用半个月,毛坯路已基本成型。看着劳动果实成绩喜人,人们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大家期待着,等路修好了,村民们种的粮食、蔬菜就可以运出去卖了,还可以谋划发展种养殖产业,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71岁的村里老人说,以前进村出村,只能走一条“单人毛路”,运东西全靠人背马驼,这样的原始生活状态已持续了好几代人,进出的困难着实让大家受够了折磨。因为没有路,村里人只能拼命走出大山寻找出路,留守的人们辛勤劳作,养的牲畜都卖不出去,买肥料都只能去隔壁的会泽县。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如今情况改善,通路已不再是梦,村民们重拾脱贫致富的盼头。事实证明,只要团结一心,大家劲往一处使,所有阻碍发展的困难都能被克服,所有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大问题。路通到了家门口的黄家岩村和松子厂村,没有了交通不便的掣肘,发展的路子,便活了。

不等不靠,自己筹资出力,14户贫困大山人家终于把路修到了家门口

贫困户们靠自己打通了脱贫路,迈上致富路的康庄大道指日可待。两年后,曾经那个为修路一筹莫展的青年终于可以在自家门前对着远山放声高歌了,唱一曲欢乐颂,歌家乡发展新面貌。但,近忧很快来了,由于所修之路是土路,眼看雨季来临,到时候遇水势必会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必将再度受到考验,所以,村里人再次咬紧了牙关,为硬化土路筹资的同时,也四处寻找资金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