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见桐籽花

文/王德会

散文:又见桐籽花

桐籽树是亚热带地区广泛生长的野生阔叶落叶乔木,在我国长江流域十分常见。也是一种经济树种,据说桐油用途非常广泛,是常见的工业原料。我对桐油的工业用途不是很清楚,但桐油在农村作为照明原料我却是见过的。小时候农村还不通电,夜晚照明没有电灯,比较多的是照煤油灯,但那个时候物资紧缺,煤油供应有限,不容易买到,照煤油灯经常缺油,桐油灯就作为煤油灯照明的一个补充。据老辈人讲,在煤油灯进入人们生活以前,农村人照明主要是用桐油灯的,老辈人习惯叫桐油灯盏,只是后来煤油渐渐普及了,桐油灯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因为是外来的缘故,老辈人也有把煤油叫作洋油的。桐油灯之所以迅速被煤油灯取代,最重要的原因是方便,煤油买回家就可以用,而桐油还要经过采摘、发酵、剥壳、晾晒、榨油等等一系列的工序,其成本、代价比买煤油还大,而且桐油灯的烟比煤油浓,照明效果也没有煤油好。如今,随着电的普及,电器照明取代了煤油灯,煤油灯也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桐油灯不用了,桐籽的采收、销售也很麻烦,几乎没有人去从事这方面的营生,桐籽树渐渐就失去了人们的关注,成为荒郊野外的杂木自生自灭。但桐籽树作为一种野生树木依然遍布在农村的沟沟壑壑、坡坡坎坎、大路边、小河旁、山崖下,看得出这个家族往日的繁荣和重要。

我并不想作煤油和桐油的比较,也不想深究桐油的生产和用途,只是想说说桐籽树的花。

我也见识过很多花,富贵的芍药、牡丹,有名的玫瑰、百合、郁金香、康乃馨,艳丽的桃梅杏李,常见的菊花、荷花、莲花、菜花等等等等,山上的,平坝的,陆上的,水中的,木本的,草本的,单蕾的,簇团的,灌木的,藤条的,总之是很多很多,也曾盛赞过吟诵过拍过晒过合影过很多花卉,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最难忘记最不能释怀的还是桐籽花,可以说是一种情结——桐籽花情结。

散文:又见桐籽花

桐籽花盛开在春初。每到桐籽花开的时候都有一个明显的气候特征。春节过后,天气渐渐转暖,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人们厚厚的过冬衣衫逐渐变得单薄,着上春衣,走出户外,享受暖阳的时候,突然天气变脸,气温陡降,天寒地冻,好像冬天又回来了,通常谓之倒春寒,农村就叫做“冻桐籽花”,有经验的老人就说“冻桐籽花了,这回寒冷过后天气就暖和了。”这次寒冻过后,一夜之间所有的桐籽树仿佛预先约定了一样,齐齐地全部绽放,你看那沟沟谷谷,池塘边,小溪旁,到处是一树树粉白蕴红的桐籽花。桐籽花单朵比桃花体大,花片稍厚,从花边向花蒂由白变红,花片如奶白色,其中又夹着粉绿的感觉,花芯鲜红,其中又夹点黄的韵味,整朵花晶莹剔透、粉嫩细腻,白晰似玉。桐籽花是簇花,满树繁华,一簇簇,一团团,缀满枝干,在冷风中摇曳,恰如给山野着了一件花衣。

因为桐籽花要经历过寒冻后绽放,更显其不平常,是一种经历磨砺才得繁荣的精神,足见其品格。很多诗人常常用“梅花香自苦寒来”赞颂梅花的品格,其实桐籽何尝不是这样。桐籽花不像牡丹玫瑰般招摇,也不像桃花梅花般娇艳,更不像樱花那般妖娆,它就那样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冻”地地开了,开在旷野的大自然,开得那么平凡,那么普通,那么漫不经心,那么不精雕饰。

我喜欢桐籽花,是因为它每年都如期而来,从小都陪伴我,它开得很普遍,在故乡的山野之间随处可目,不像那些名贵花种,非得去花园里才能看到,桐籽花狂野粗糙,不怕风霜,花园里的花娇柔做作,难经风雨;我喜欢桐籽花,也因为它的美丽,漫山遍野,灼灼其华,团白玉簇,繁华夺目;我喜欢桐籽花,也因为它经历过严寒霜冻,经历过腥风冷雨,才展现它美丽的品格,正应了那句古训: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我喜欢桐籽花,更因为它开之后,春天就真的来了,百花绽放,万木复苏,一派繁荣。

桐籽花虽然普通,但很质朴,很美丽,我喜欢桐籽花。

散文:又见桐籽花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