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完全按以色列的思路,巴以問題將如何解決?

三艾四

巴以問題之所以至今無法解決,主要還是因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關於問題解決思路的不同。有些人認為如果按照以色列的思路,就是需要所有的阿拉伯人搬出大巴勒斯坦地區(包括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和約旦),然後建立一個純粹的猶太人國家。其實這種想法很主觀,也把以色列想的太壞。猶太人作為一個漂泊異鄉兩千年多年而沒有自己的國家,同時他們在世界各地受盡各種歧視和摧殘,由這樣一個民族建立起來的民主國家理應能夠理解難民的痛苦,所以他們不至於要求所有的阿拉伯人都搬出巴勒斯坦地區,實際上從他們對待自己國內的阿拉伯人的態度上看,以色列確實不是個蠻不講理的國家。凡事都要找到依據,不能憑空臆測,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巴以和談中爭論的焦點來了解――如果完全按照以色列的思路,巴以問題將如何解決?



(美國主導的巴以和談)

巴以和談的主要障礙包括: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難民問題,邊界問題,定居點問題。這四個問題是巴以和談難以取得進展的主要原因,雙方在這些問題上始終難以達成共識。下面我將分別介紹雙方在這四個問題上爭論的內容。

1.耶路撒冷的歸屬問題。這是矛盾的主要焦點,也是巴以和談中最艱難和最具危險性的問題。以色列堅持認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則強調自己有權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尖銳對立互不讓步,僅這一點就足以讓巴以和談陷入僵局。


(聖城耶路撒冷)

2.難民問題。這也是雙方必需解決又苦於長期沒有辦法的問題。每一次中東戰爭都會造成大量難民的產生,這些難民經過幾代人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大概600萬人口的規模,除一些已經加入了所在國國籍的人,實際難民數量大概在530萬。這些難民主要分佈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以及附近的阿拉伯國家。這些難民長期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社會地位低下,生活窘迫。巴勒斯坦方面認為1948年以後的所有難民都有權迴歸自己的故土,顯然以色列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要求,因為如果這些難民回到自己的被佔領土(就是現在的以色列國土),那麼以色列的猶太民族特性將被改變,這是以色列所不能允許的。以色列表示只願意討論“6·5戰爭”以後難民的分批返回問題。圍繞這個問題,巴以雙方長期無法達成共識也是巴以和談無法取得進展的原因。


(第三次中東戰爭示意圖)

3.邊界問題。巴勒斯坦方面要求以色列從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阿拉伯被佔領土上撤軍,退回到1967年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前的邊界,以方則認為巴方無權指定撤軍地區。以色列目前只歸還了部分巴勒斯坦領土,不及巴勒斯坦在1948年聯合國分治決議中應得面積的25%,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另外以色列還重新佔領了一些已經歸還的土地。實際上如果完全按照以色列的意思就應該根據目前實際控制的地盤建國。


(以色列實際控制區比地圖中還大)

4.定居點問題。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建立了230個猶太人定居點問題的合法性,以及巴以之間水資源的分配問題也是雙方爭執不下的焦點。

當然,以色列在和巴勒斯坦談判的情況下開出的條件和自己的意願可能會有一定的區別,以色列可能會做出一點妥協,但是根據以上的事實我們依然可以大概知道如果完全按照以色列的意思,巴以問題解決的方案應該是:巴勒斯坦按照目前實際控制的土地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並且巴勒斯坦國應該解除武裝,由以色列提供國防保護。巴勒斯坦難民不能回到以色列的土地,這些難民可以留在國外或者回到建立的巴勒斯坦國境內。巴勒斯坦必需承認以色列建立的猶太人定居點是合法的,承認以色列的猶太國家性質,且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這應該就是以色列最想要的結果,但這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至少短期內絕無可能,所以巴以問題的解決仍然任重而道遠。


李姓先生

從歷史角度來看巴以衝突的起因在於奧斯曼帝國的解體。奧斯曼帝國由於在一戰失敗而被分裂成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希臘、敘利亞、黎巴嫩、以色列、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阿曼、也門、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等眾多國家。當時英國經國聯的批准對原奧斯曼帝國的領地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1932年伊拉克擺脫英國獨立)。英國人同意在巴勒斯坦地區劃出土地建立猶太人之家(也就是說同意猶太人在當時英國的土地上建立猶太人國家)。1947年2月英國放棄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交給聯合國管理。同年聯合國出臺181號決議案:巴、以分治各自建國。但巴方不接受未在協議規定的區域建立阿拉伯國家,並於1948年5月15日在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與其它阿拉伯國家一起向以色列發動戰爭,結果慘敗。以後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歷次戰爭均慘敗。戰爭失敗巴勒斯坦原被劃分的地區也被以色列陸續佔領。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佈接受聯合國181號決議案,(也就是說再不接受181號決議連法理上的國土都會被以色列佔領完)但未確定國家疆界。現在作為強勢的一方自然不會吐出到手的東西。在現實的世界裡強權即正義,畢竟是巴方挑事在先,以方反擊在後。假設巴勒斯坦人當時不受阿拉伯人的影響接受181號決議案可能生活會比現在好得多。

我舉個淺顯易懂的例子:這就如同兩個人打架一個人後面有大哥,一個人後面有一群哥們,這群哥們後面也站著一位大哥。那幫哥們替小弟出頭結果連打連輸,這幫哥們輸了當然不可能會賠錢給人家,小弟只好受苦了,又沒錢又沒人只有點地產,哥們們輸一次小弟賠一次,一點一點賠大發了。那幫哥們們打不過人家,現在慢慢的與人家勾結和好了。可憐的小弟被自己人給賣了,地也快沒了,家直到現在沒建起來,一個殘破家園,還不敢也不能埋怨自己那幫哥們。


天使愛情人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得首先分析清楚:以色列的思路到底是什麼

最初以色列是接受聯合國的兩國方案的,但巴勒斯坦拒絕。後來巴勒斯坦接受了兩國方案,但以色列對此反而貌似拒絕了。

那麼以色列現在的思路是不是一國方案呢?

也沒有這麼簡單。如果現在巴勒斯坦放棄建國,願意將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自願併入以色列,以色列會接受嗎?以色列是議會制國家,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內閣同意就可以,議會得通過。而且就這個問題的性質來看,哪怕議會通過,也未必就行。由於涉及領土變遷,恐怕還得交由公投。

而公投的結果恐怕不樂觀,不僅以色列阿拉伯人普遍反對,以色列猶太人多數也不贊同。

以色列2017年2月做過一項民調,比如將約旦河西岸併入以色列,看以色列公民的態度如何。民調顯示,53%的以色列猶太受訪者反對合並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持贊成態度的僅有37%。而持反對態度的以色列阿拉伯人達78%。

為什麼猶太受訪者也表示反對呢?理由也不難想到,如果以色列併入約旦河西岸與加沙地帶後,以色列的人口總計將大約會在1600萬,其中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大約各佔一半,這樣以色列的主體民族將不再是猶太民族。

所以,不能認為以色列拒絕兩國方案,那麼其思路就是一國方案

那麼,以色列的思路是不是將阿拉伯人全部從巴勒斯坦地區驅逐出去呢?

也不能這樣說。目前歸化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已經上百萬,占人口比例有15%。而且客觀上,以色列也做不到將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驅逐出去。

那麼以色列究竟是什麼思路呢?其實一直並沒有明確的宣示。但我們其實可以推斷得出來,如果巴勒斯坦放棄東耶路撒冷,那麼以色列應該會承認巴勒斯坦的。

也就是說目前雙方真正的焦點就是在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上:

以色列要求巴勒斯坦放棄對東耶路撒冷的訴求。

我們不要忘了,以色列一直反覆強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而不可分割的首都”。


建章看世界

如果按照以色列的思路,就不應該有巴勒斯坦國,整個巴勒斯坦地區都應該是以色列領土範圍。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人為主體,兼有越少越好的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的猶太人國家。然而,這卻與聯合國181號決議相違背,也遭到了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的反對。美國雖然支持以色列,但是也從來不敢明目張膽的支持以色列“一國”方案,於是1982年提出了一個里根方案。


這個方案主要的思路也是“兩國”方案,不過思路不同,其是“歸為兩國”,而不是“分為兩國”,即以色列佔領的1967年以來佔領的土地所建立的猶太人定居點全部凍結,在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區域實現自治,並且建議將該區域與約旦聯繫起來。美國的方案是以色列的最底線了,其絕對不能接受比這個更低方案。美國和以色列的方案,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允許巴勒斯坦人獨立建國。美、以兩國為什麼不允許巴勒斯坦人建國呢?

因為,以色列在1948年就已經建國,而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下,只要巴勒斯坦人不建國,那麼以色列就可以通過戰爭將巴勒斯坦人趕走,然後無限制的在約旦河西安和加沙等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人定居點,實現事實上的全部佔領。如果巴勒斯坦人建國,那麼以色列的擴大猶太人定居點的行為就是侵略,就不可能在佔領更多巴勒斯坦土地。


還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是耶路撒冷問題。以色列於1967年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並且在1980年通過《耶路撒冷法》宣佈“完整和統一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以色列試圖通過耶路撒冷問題逼迫巴勒斯坦人妥協,與以色列合二唯一。道理很簡單,只要以色列完全控制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的建國行為就是徒勞的,其必須跟以色列人妥協才可以享有耶路撒冷,所以只能加入以色列。


古姿

如果完全按以色列的思路,巴以問題如何解決?三句話;一,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二,你的不是你的,因為你守不住,所以你的是我的。三,所有我已經佔住的是我的,我可以把我佔的給一點點你,然後你就認命吧!

首先,要理清事實,當幾千年前以色列猶太國先後滅亡於羅馬帝國之手後,並不是所有猶太人都被驅逐出故土,這個可以從《聖經.舊約.新約》中都可以發現端倪,也並沒有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除了一部分不滿和反對猶太教祭司違反教義而流落到馬耳他意大利傳播基督教(改革版的猶太教)外,猶太人基本上都留在巴勒斯坦地,但是他們的兄弟,亞伯拉罕另一個兒子以撒的後裔就是阿拉伯人,卻留在巴勒斯坦地生活了幾千年,你既然留在那裡,為什麼後來沒有以色列國?甚至以色列後來根據聯合國分治協議復國後,仍然在巴勒斯坦不佔人口和實際上擁有土地的優勢,可以肯定一點,猶太人在之前的二千年之間,有很多改變了猶太教信仰而轉信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了,變成了基督徒和穆斯林,那麼一來才會有在猶太聖殿遺址之上建造伊斯蘭聖地金頂大清真寺的可能。所以猶太人根據那本自家的書《聖經.舊約》硬說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地是上帝“應許之地”是牽強之說,如果那樣說的話,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也同梓可以拿自己的宗教經典《新約》和《古蘭經》證明這裡是穆斯林的聖地和應得之地,而且他們已經在這裡堅持了二千年。憑什麼這裡就是你猶太人的?

自聯合國1947年通過181號決議,規定了以色列國和巴勒斯坦國的劃分,本身就損害了世居在這裡的阿拉伯人的利益,所以才引發第一次阿以戰爭,阿拉伯人戰敗,那麼以色列人守住自己的權利即可,如果堅持下去不侵吞別人的土地的話,還相對有“正義”可言,因為你自己都沒有堅持生活在那裡二千年了,英美和其他國家可憐同情你被希特勒屠殺的悲慘命運,在以色列二千年前的“故土”劃了一片土地讓你復國,已經是很憐憫了,你保衛自己的國土可以理解。但是經過歷次阿以戰爭,以色列取得全面性壓倒優勢,佔領大片阿拉伯土地,除了歸還西奈給埃及外,不顧國際社會呼籲退回1967年前邊界的呼聲,至今強佔著戰爭成果,並在巴勒斯坦土地佔建定居點,一步步鞏固佔領土地上的控制,變成了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這個的蠻橫邏輯。


第二,你的不是你的,因為你守不住,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人打仗確實不行,沒有以色列人聰明沒有猶太人手狠,打輸了正常,你以色列打服了人家是你厲害,阿拉伯人也認命了,阿拉伯聯盟曾經通過決議,呼籲以色列歸還阿拉伯土地和東耶路撒冷,讓巴勒斯坦人建國,並在此基礎上承認以色列國的權利,大家和平相處,但是以色列卻不放過一切機會,要消滅巴勒斯坦人的反抗權利,蠻橫地堅持打擊“恐怖分子”,用不對等的手段報復巴勒斯坦人的反抗,甚至連主張和平的阿拉法特都軟禁投毒,就是不給巴勒斯坦人一絲機會,使阿以爭端以公正公平得到解決。實際上就是你打不過,所以一切都是我的,其他免談。

第三,我可以裝得很大度,佔了你的土地佔了你的房子,可以在你們不再反抗想奪回以前的東西后,給你們一點點屋簷下讓你棲身,但必須老實認命不得有一點不滿,嘴巴不能罵要感恩,手中不能有棍子,你會用棍子搞恐怖襲擊,聽話了那麼我就“民主”地對待你。


老狼182339806

任何國家對待國土問題,一貫的原則就是“貔貅原則”——吃下去的絕對不吐,而且還想再吃點。如果違反該原則把吃下去的又吐出來,那背後只能是一個原因,自身國力不濟,怨不得別人。歷史上,這種事情大多如此。

猶太民族的復國運動其實也是非常心酸的,如果展開細談,那會將是一部大著作,這裡就不多談了。只需重點說明一下,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就受到來自周圍阿拉伯國家的聯合攻擊,歷經多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憑藉全國總動員力量和高超的戰術指揮能力,當然還有背後山姆大叔的鼎力支持,終究一次又一次的撐下來,不僅如此,通過歷次戰爭的戰果積累以及停火時期的小動作蠶食,已經在1948年建國時期的國土面積基礎上擴大到現在的領土面積,已經將絕大多數巴勒斯坦定居點包圍其中,並且成功進行了戰略分割,從而進一步壓縮了巴勒斯坦運動的地理空間。

(上圖是以色列從1946-2000年的國土變化,白色為以色列)

現在的中東局勢已經和上個世紀完全不同了,阿盟組織本身就是一個鬆散的阿拉伯國家國際組織,沒什麼號召能力。環顧以色列周邊國家,敘利亞正在飽受戰爭煎熬,國力已經衰弱到極點;伊拉克當然依然在美國控制之中、科威特雖然復國成功,但是已經抱緊山姆大叔的大腿;沙特阿拉伯更不必說,一方面抱緊大腿,另一方面還在和也門死磕,打到現在還沒打下來,中東土豪的戰鬥力真不是一般的差;埃及也是內困外交,哪有心思想著巴勒斯坦兄弟。

只剩下約旦和黎巴嫩這兩個袖珍小國還算沒事,不過這兩個國家的實力和以色列差遠了,哪裡敢輕舉妄動,就是私底下搞點小動作,以色列發現了也會真刀真槍的進行報復。況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之前阿拉伯國家聯合攻擊以色列,背後都有蘇聯支持,提供軍火,甚至還提供軍事顧問團,現在的俄羅斯可就沒有那麼大的豪氣來支持了。

所以,今非昔比,以色列已經成為中東地區第一強國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在這種局面之下,巴勒斯坦如同是阿拉伯世界的棄兒,不但被自己的兄弟遺忘,也被全世界遺忘了。

未來擺在巴勒斯坦普通人民面前就兩種可能選擇:

第一,融入以色列,成為以色列公民,以色列會提供平等的國民待遇;

這種選擇,其實對於普通巴勒斯坦人而言是最好的選擇,生活待遇有保障,安全當然也是有保障。

第二,逃離巴勒斯坦,融入到其他阿拉伯國家,或者更遠的歐洲國家。不過,一方面要遠離千山萬水,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其他國家是否待見,定居到這些國家之後,生活還是一個問題,別說待遇問題了。

但是對於巴勒斯坦領導高層,可能還是要繼續死磕以色列,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在談判桌上得到更好的結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設想會慢慢的變成幻想。

西方世界怎麼會讓耶路撒冷落入到外人手中?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按照以色列的思路,“保持現狀”才是上上之選

巴勒斯坦人一直想要在1967年邊界基礎上獨立建國。但是實際上現在巴勒斯坦人本身都是處於一種分裂的狀態,法塔赫控制著約旦河西岸地區,而加沙地區則在哈馬斯的控制之下,兩者本身理念都是完全分裂的的。

而以色列也最樂於如此,畢竟只要巴勒斯坦不建國,整片土地就在以色列的控制之下,以色列人就可以公然的再興建定居點,蠶食所謂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而以色列又可以對這裡的阿拉伯人不管不問,畢竟他們不是以色列的國民。這樣的好事,以色列人自然不願意發生改變,這也絕對是對以色列最好的選擇(當然,巴勒斯坦就傷心了)!

“兩國方案”是現在巴勒斯坦所接受而以色列不願意的,但是,諷刺的是,最初接受兩國方案的卻是以色列(哦,那個時候還沒以色列這個說法,是猶太人接受兩國方案),而拒絕兩國方案的是巴勒斯坦/阿拉伯!


在中東這片土地上本來沒有約旦、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等國家,這裡全是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之下。是因為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才陸陸續續建立了這些國家。

在巴勒斯坦地區,除了阿拉伯人之外,在奧斯曼帝國解體時,已經有猶太人,只是猶太人是少數(現在也一樣,整個世界猶太人都不到1500萬人,必定是少數),那麼在巴勒斯坦地區同時生活著極度排外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既然相互看不慣對方,那最好的方式,就是各自建國,各自在各自的地盤上發展(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也許你說分土地分得不公平,猶太人少,佔的土地卻多,還肥沃些。是啊,的確不公平,但目前這個年代都不公平,何況是那個年代,猶太人背後的勢力大,分多了,有什麼辦法!

但是此時猶太人本身的實力弱小,阿拉伯實力至少在紙面上不知是猶太人的多少倍,所以,阿拉伯人拒絕兩國方案。在猶太人建國的第二天就開始揍猶太國,NM,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此時實力佔據如此巨大優勢的阿拉伯人居然贏不了猶太人!這樣的事以後還發生了4次,但都以阿拉伯人的失敗而告終。此時,巴勒斯坦才想起兩國方案,希望建國,可是,這個時候的巴勒斯坦本身就分成了兩派,內部不和,且此時的猶太人再不是最初建國時那麼弱小,而是越來越強,怎麼會同意兩國方案?

“一國方案”對以色列而言是災難,以色列絕不可能同意。

有些人還以為以色列在一國方案下會佔便宜,這大錯特錯。目前,以色列868萬人,其中猶太人只有640萬,佔75%,還有20%的阿拉伯人和5%的其它人種。

而巴勒斯坦加沙地帶220萬人,約旦河西岸270萬人,海外難民至少還有500萬。

如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成一國,那麼猶太人只有640萬,阿拉伯人超過1000萬,以色列將不再是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國家,變成一個阿拉伯國。這等於是滅了以色列。


摩羯ai金牛

以工黨為首的中左聯盟主張有條件與巴勒斯坦人達成和解,以土地換和平是其主要政策。該黨支持猶太復國主義,但亦承認巴勒斯坦人的民族自決權,不反對建立一個擁有有限主權(如不能擁有軍隊、不能與任何國家軍事上結盟、以色列空軍享有領空使用權)的巴勒斯坦國。該黨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賓,佩雷斯等。前總理拉賓由於比較務實履行聯合國決議,推動與巴勒斯坦的和解進程,被以色列極右翼分子刺殺。


已故以色列工黨領袖、前總統佩雷斯

利庫德集團是以色列主要的右翼代表。利庫德集團主張約旦河西岸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拒絕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談判;主張以強硬手段報復巴勒斯坦極端分子襲擊。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

以色列國內對巴以衝突和巴以和平進程的態度是分化的,中左翼與右翼的主要主張難以調和。隨著不同政治勢力在大選中獲勝,對巴政策也是搖擺不定。總之,中左翼的理念是與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達成有限和平,各守底線;利庫德則首先強調要以強硬姿態守衛以色列國土和政治安全。


當然,美國在巴以問題扮演的調停人角色也非常重要,美國中東政策深遠影響巴以關係。特朗普總統單方面宣佈將美國駐以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受到以色列的歡迎,卻招致幾乎全體阿拉伯世界的譴責,巴以問題陷入更大危機。


天闕867

何來解決?尖銳如刀尖一樣的領土爭端,充滿血腥的民族仇恨,寬大如海溝般民族意識差別,決定了巴以問題的解決最終一定就是以一個民族的奄奄一息為代價。

雙方的分歧就不在一個層面。一個依仗國際決議,一個出發自身權益。一個由厚重歷史為法理,一個以生存權利而抗爭,哪一邊都有道理,哪一邊都站得住腳,如果換作二戰前的世界,猶太人早就把巴勒斯坦人吃幹抹盡,將領土笑話完畢。正是因為二戰後世界新秩序的存在,才會讓巴族能夠苟延至今。這其實是世界文明進步的一個標誌。

按照以色列的思路,將爭端控制在一個較小範圍內,一要保護好自己國民的安全,二則不能殺戮太大,讓國際社會反目。造成佔領區的既成事實,時間一長,很多事情就會自然解決。

但是啊,中東複雜的亂局肯定不會按照以色列的思路發展。阿拉伯世界的勾心鬥角不會坐視以色列輕易坐實目前的處境。巴族會被挑釁,被欺騙,被愚弄,被利誘,繼續作為阿拉伯世界反以色列排頭兵而存在下去。


花錢無缺

關於如果完全按以色列的思路,巴以問題將如何解決

這個話題比較的沉重,這裡面所涉及的內容太多,不單單是種族問題,還有宗教問題,更有嚴重的政治以及安全格局上的糾纏。當今時代,在談論國與國之間以及國內的問題,都會被延伸到國際層面,更何況是弱小的國家和政治更是被影響的左右無法平衡自己。

以色列這個國家是眾多國家中極其另類的國度,由於長期的流亡使得這個種族從原有的對外排斥感發展到目前的極致。這是對安全上極度不自信的全力為之,其實在面對眾多國家種族與宗教圍堵的情況下,這樣的不自信是正常的反應。

目前巴勒斯坦已經處於被阿拉伯世界邊緣化的程度,其眾多的阿拉伯國家都成了美國的盟友,而 唯一幾個不是盟國盟友的國家也被阿拉伯世界排斥在外而成為宿敵。這樣就使得巴勒斯坦處境更是尷尬和無奈。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以色列的強勢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此時此刻,看似以色列佔據了有利的位置,其實這個位置也是比較尷尬。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遇到阿拉伯世界的反撲,因此,以色列一直都在維持一個極高的軍事向外的趨勢,以此來讓外界周邊感受到以色列的鐵拳已經磨刀霍霍,不會幹冒其險。同時也能夠給以色列迎來一個相對長期穩定的內在發展環境。

這一切的格局都在不斷的摩擦,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自省的契機。也許是明天,也許要很久,這個自省不到來,他們的矛盾是永遠無法得到化解。在此期間,以色列需要一個安定的環境來發展並且昇華自我,同時阿拉伯世界也需要昇華。只有什麼時候戰爭在對峙的情況下而未發生,那麼就開始進入自省循環期。目前而言還很遙遠,只有用積極的對抗來避免戰爭的再次爆發,逐步的都有了自己的紅線互相不觸碰才是以色列想要的。但是這個不觸碰則是要保持在絕對的軍事控制範圍之內。以色列經受不起再來一次大規模的被動攻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