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讀書會創始人:大人帶孩子讀書的想法很荒謬!

我們身處閱讀條件最好的時代。據統計,在2013年時,中國出版的圖書便超過了44萬種、83億冊,居世界第一。十幾年來,物價飛漲,圖書價格卻漲幅甚微。近年來,還有價格低廉的電子書以及公共圖書館的普及。


然而,在最好的閱讀時代裡,國民閱讀率卻並不理想。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4.58本,電子書為3.26本,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略低於泰國。

中國最大讀書會創始人:大人帶孩子讀書的想法很荒謬!

互聯網時代讓知識變得唾手可得,卻又從未如此遙遠過——打開電腦和手機,知識和段子一樣多,前者在娛樂至死的氛圍裡,有時甚至敗下陣來。

為了解決“國人不讀書”這個問題,樊登創辦了“樊登讀書會”,號召大家每年讀50本書,用閱讀改變中國。

樊登是誰?如果你看過央視的《實話實說》、《12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車》等節目,應該會對這位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很熟悉。他曾接過崔永元的話筒,主持《實話實說》節目。

三年時間,樊登讀書會已經發展了400萬會員。現在,每天都有超過5000人加入閱讀的行列,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上讀書會。

樊登讀書會通過每週更新一本優質書籍的精華解讀,以視頻、音頻、圖文等多種形式呈現在APP中,讓沒有時間讀書、不知道如何選書和希望通過讀書來提升自我的人群,能夠每年吸收50本書的核心精華內容,通過知識的傳播改善自我。

談論讀書, 是一件永遠都不會過時的事情。在世界讀書日,外灘君與這位擁有幾百萬會員的讀書會的創始人聊了聊讀書這件事。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造出火箭和特斯拉汽車的埃隆馬斯克在一次中國行中被提問到:你沒學過造火箭,你怎麼能造火箭?“我看書學”。”有人質疑:“看書就能學會造火箭? 埃隆馬斯克回答:“看書能學會所有事。”

在我問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有些老套的問題後,樊登首先給我講了這個小故事。

人類的出行、通信方式、住宅、旅行等等在200年裡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我們的教室200年來沒有改變過。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誕生於工業時代,是完全為工業化準備的。工業化的時代,就是你焊接,你鑄造,你學成型,你搞金像。畢業以後你們分別進到這些車間,作為一顆工廠裡的螺絲釘,各司其職。

但是現在時代已經不是工業化的時代,現在一個搞金像的人,可以做互聯網,可以投資影視劇,這個時代就是工業化被打破的一個過程。”

樊登接著說道,時代變化之快,技術每天都在更迭。 教研員們寫出一個大學的課程大綱的時候,這個知識可能都已經過時了。如果你不具備隨需應變的學習能力,可能在大學什麼專業都沒用。“而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書。”

有什麼比世界末日的來臨更讓人感到絕望和恐慌? 是這個世界依然在正常有序地運轉,而你站在原地生生被時代的浪潮覆沒。

樊登曾作為紀錄片《世界的孩子》的主人公,探訪了美國多所高中。他發現,那裡的孩子們閒下來就拿本書出來。

“ 而且就是前不久,不是很多年前的現象,在網絡、手機這麼普及的情況下,他們揹包裡邊總是有書,就拿出來就看。”

中國最大讀書會創始人:大人帶孩子讀書的想法很荒謬!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愛讀書?

“這個事早就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如果教育足夠‘好’的話,它就不會是一個問題。如果能夠遇到一個好的老師,好的家長,其實看書這件事是一個很享受的事情。

但是我們的教育基本上就是一個讓孩子對學習逐漸喪失興趣的一個過程,我們把一個孩子的對世界的探索的興趣和熱情消磨殆盡,然後再反過來問,為什麼你不看書?”

樊登介紹道,《反脆弱》這本書裡,提到了觀光式學習和漫步式學習這兩個概念。

觀光式學習:被家長和老師安排好的學習,像走馬觀花一樣。

漫步式學習:在“漫無目的”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好奇心,去探尋學習,主動學習。

如果家庭和學校把教育視作一個觀光式的過程,把文憑、工作、戶口等視作學習的目的,為孩子強制安排好學習內容,那麼孩子很難體會到學習和閱讀的樂趣。

我們要讓孩子漫步式學習,讓他們自己去沉浸,去體會,去打心底裡喜歡,找到學習的樂趣後,閱讀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

怎麼帶孩子讀書?

樊登的兒子最近在讀的書出乎他的意料。“ 他最近在讀肖恩·豪的《漫威宇宙》。很厚,純文字,連我都都覺得費勁。他才四年級,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他早就讀完了。過年的時候讀的是世界史。”

在同齡孩子大多熱衷於手機電腦遊戲的時候,樊登的孩子已經啃掉了不少“大部頭”。外灘君很好奇,作為一家讀書會的創始人,樊登是如何帶自己的孩子讀書的呢?

“大人帶孩子讀書這個前提特別荒謬。因為孩子的好奇心要比大人強的多,所以大人唯一要做的事是別破壞他讀書的能力就好。”

樊登見過很多家長都積極地破壞孩子讀書的能力——非要他讀這個書,不讓他讀那個書,整日指責孩子。事實上,只要你不限制他,就是潛移默化地保護了他對知識的渴望。

“我沒有刻意去建立孩子的讀書習慣,在閱讀和學習上我沒管過他,也沒要求過他每天必須閱讀多長時間。我從來不會主動說,我說你讀這個吧這書特別酷,就是潛移默化地保護了他對知識的渴望。”

潛移默化這個詞說來容易,其實及其考驗家長。

一來,互聯網時代分散的不僅是孩子們的注意力,家長們更是玩轉各種社交平臺、遊戲,每日馳騁在網絡裡。讓家長們作為家庭閱讀學習氛圍的模範,不是一件易事。二來,潛移默化,似乎對家長本身的知識儲備量有所要求。

但這兩點恰恰是最重要的。

樊登會經常給孩子講到一些有趣的知識,讓他對生活和知識保持著好奇心。

家長要讓孩子發現這個世界上有比打遊戲更好玩的東西,那些知識可以自己去探索,而探索的過程就像一場奇妙的冒險。

有一次樊登的兒子回來以後特別不好意思地說,爸爸我今天考試扣了兩分,因為我把你的名字樊登的登寫錯了。樊登馬上說,這個有意思,你這個行為在古代是一個很高級的行為。

兒子驚訝又好奇地問為什麼。樊登解釋道,古代人寫自己父母的名字不能寫對,要故意寫錯,這個叫做避諱。

紅樓夢裡林黛玉一出場寫林如海就寫錯了。中國古人寫皇帝的名字,寫老師的名字,寫自己父母的名字,都不能寫對的,避諱以示尊敬。樊登還開玩笑讓兒子明天去找老師把分要回來,因為父親的名字可以寫錯。

孩子“犯的錯”也可以被樊登變為一堂生動的課,也許孩子會因此而對《紅樓夢》感興趣,也許孩子會在因此在心裡埋下研讀古文的種子…所謂潛移默化,當是如此。

這種引導,對家長的要求似乎頗高,“普通家長”該怎麼辦?

“我們都是普通家長,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是24個小時。人人都可以看的多,知道的多。家長從現在開始讀,開始學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中國最大讀書會創始人:大人帶孩子讀書的想法很荒謬!

付費教育產品無法制造深度學習?

互聯網讓我們隨時隨地,想學什麼都有豐富的資源。知識付費類的產品在這兩年迎來了井噴,但是同時也伴隨著很多質疑的聲音。

例如,很多人認為“聽書”無法達成深度學習,也無法讓人進行深層次思考,可能只是一種補充或者是娛樂消遣,無法真正的產生教育這件事兒。對此,中國最大付費閱讀俱樂部的創始人樊登會怎樣看待呢?

“為什麼在現在這個時代,這種教育方式能夠蓬勃發展?就是因為過去的掌控式的教育正在變得無效,已經不足以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認為線上付費學習其實是無效的、淺顯的,大多是想把責任推給教育的人。

一個想把責任推給教育的人,自己本身就不想探索。他們想的是上完這個課你必須保證我成為律師,必須保證我英語流利。說實話就是他自己懶於探索,還怪教育模式,我有點瞧不起這樣的人。”

樊登認為,教育不應拘泥於形式,也不該去批判任何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

很多知識付費的產品可能只是一個引子,給你帶來一些重要的啟發,或者給你一點靈感時,它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根據這些啟發和靈感,你需要繼續在網上、書本里深入的不斷的探索,你才有可能成為“專家”。

“ 像讀書會里邊有些產品是講世界歷史這樣的東西,怎麼可能讓你成為一個世界歷史博士呢?它開闊一下你的思路,給你一個歷史的脈絡就好了。

但是我們還有很多書是教家長怎麼帶孩子的,怎麼跟孩子溝通等,那是真的幫家長解決問題。只要把這本這本書學完不用查別的資料,就能學得會。

所以我們說無法籠統的說某個知識付費的產品是‘有效’還是‘無效’的。Keep learning 總是沒錯的。”

最後,在世界讀書日,我們讓樊登為家長們開了一份小書單。

樊登給父母們的小書單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養育男孩》

《養育女孩》

《母愛的羈絆》

《正面管教》

《非暴力溝通》

《第三選擇》

《親密關係》

本文轉自外灘教育,作者張燃。

廣州青鹿教育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