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教得好別人的孩子,卻教不好自家孩子?

提到“老師家的孩子”,不少人會心生羨慕:

這可是“贏在起點”呀,家庭教育棒棒的,在學校裡往往也是老師們重點關注的對象,肯定個個是學霸!現實中,也確實有不少老師家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現都令家長驕傲。

不過呀,也有不少老師在感嘆:“真愁人,我怎麼教得了別人的孩子,可就是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呢!”“為什麼我能和班上幾十名孩子愉快相處,卻找不到和自己家孩子相處的更好方式!”

老師們,您和孩子通常是怎樣相處的?您有沒有想過,教師這個職業在教育子女時究竟有沒有助力?咱們的教師身份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更具優勢還是會成為阻力?

老師:教得好別人的孩子,卻教不好自家孩子?

有老師感嘆:教育孩子,我真是“燈下黑”呀!

儘管很多教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比較得心應手,但也有一些教師從學校教育轉向家庭教育時容易發生偏差,不能發揮教師身份的優勢。看看這些老師的糾結和困惑,您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

觀點一:角色混亂,常把家庭當學校

“如果父母沉迷於老師的角色‘不下班’,那麼孩子就沒有一個舒展自我的空間。”成都市某小學心理老師謝歲寒說。

由於教師這種職業在學生中具有權威性,有人認為,有的教師在家庭裡無形中就會以教師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以教師的身份和口吻教訓自己的孩子,對待子女總是說教和壓制多於尊重和理解。而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覺得缺乏感情而產生逆反心理。

還有些教師像要求學生一樣要求孩子,長此以往,則有可能導致孩子失去個人思考的空間,總是處於屈從的心理狀態,並且使孩子思維保守,不敢突破條條框框。

老師:教得好別人的孩子,卻教不好自家孩子?

觀點二:對子女目標期望過高

教師看到的優秀孩子很多,因此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給予子女很高的期待,並以高要求規範子女的言行舉止。這在有的孩子身上會成為動力和積極因素,但在有的孩子身上就可能化為巨大的壓力。

“過高期望值之下,產生的是兩個結果,要麼妥協,強迫自己滿足父母的期望;要麼迴避,努力之後怎麼也達不到,就選擇逃離。”成都心希望青少年心理關愛中心心理老師胡東海說。

觀點三:相對單一的交際圈可能讓孩子的生活少了些精彩

有人發現,教師有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長期處於校園生活,對社會的接觸面相對少,人脈資源也主要集中在教育界。而相比之下,有些職業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可以跟孩子分享的人生經歷也非常豐富。

基於此,有人認為,教師相對狹窄的社交,也在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空間,簡化了孩子對社會的認知。

老師:教得好別人的孩子,卻教不好自家孩子?

老師教不好自家孩子?不!那麼多優秀的孩子就是出自教師家庭!

確實,現實生活中有些老師會陷於“能教好別人的孩子,唯獨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的無奈之中,但其實在很多人眼中,他們認為教師由於長期在教育行業中探索學習,對教育孩子一定有著獨特的方法和技巧。當然,生活中也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是出自教師家庭,那麼教師在教育自家孩子時都有哪些優勢呢?來聽聽大家怎麼說!

觀點一:懂教育,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在教師家庭裡,家長會幫孩子儘早地養成好的習慣,包括寫作業的習慣、預習的習慣、課堂認真聽講的習慣等。” 河南省實驗中學教師崔礦山在早前接受採訪時曾說,他的兒子從小就養成了放學先寫作業的習慣,寫完作業才能去玩或幹別的事,孩子在學習上比較讓人省心。

另外,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一方面。

“教師家庭相對來說,比較清靜,一般沒有過多的應酬。老師經常和書本打交道,喜歡學習,家裡有學習的環境氛圍。”崔礦山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父母喜歡學習、看書,對孩子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身教勝於言教。

觀點二:對孩子的學業輔導更便捷

一位教師談到自己身邊的例子:“我們學校曾經有對雙胞胎,一起考進北大。他們的父母和外公都是教師。他們教育孩子不急功近利,心態平和,讓孩子自然發展,不刻意,不忙碌,不隨波逐流,結果孩子就按教育規律發展下來,現在非常優秀。”

專職的教育工作者有豐富的教育經驗和專業的教育知識,他們更加了解、熟悉教育規律,在教育孩子時,也講究方法和技巧,能在孩子的學習中給予恰當的指導。

“每次考試成績,我媽都比我先知道。哪科是弱項,哪個地方掌握的不好,也比我清楚多了!”母親是自己高中班主任的小吳這樣說。

教師身處教育行業裡,對子女學業規劃上獲得的信息多,會及早發現子女學業的特點、特長、方向,早做準備、鋪墊、矯正。

老師:教得好別人的孩子,卻教不好自家孩子?

觀點三:職業敏感讓老師更容易察覺孩子的異動

一位老師談到了她跟兒子的小故事:

“高中的時候我兒子特別貪玩,他對籃球特別感興趣,喜歡看NBA,喜歡姚明。那個時候家裡的電視沒有體育頻道,他就到外面看。他當時騙我說在路上跑的時間太多,要爭取時間學習,不在家吃晚飯。但是每天下晚自習回來,他都說媽媽我好餓。

有一個晚上,我特意跑到學校去,一看他正在打球。我就一直坐在旁邊看,看他打到什麼時候,結果一打就打到上晚自習鈴響,那肯定是沒時間吃飯了。我就一直跟著他,看他走到教室,我一直也沒讓他發現。後來我就回家了。結果晚上他回來的時候說好餓,讓我弄飯給他吃。

我就質問他,很嚴肅的樣子對他說,你怎麼會這麼餓呢?你晚上吃了飯嗎?他說沒有,他可能曉得我看到他了。我說你怎麼不吃飯呢?他說他在打球,下午下了課,就去打球。我說難怪成績下降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這位教師表示,教師的職業敏感,讓她可能比一些家長更能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從中發現問題並對孩子進行適時的教育。

內容整合自網絡。

廣州青鹿教育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