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尉迟恭、秦叔宝门神

红色的门神,与红色的福字,红色的鞭炮,红色的春联,乃至红色的内裤一起,伴随着人们度过了一个个刺耳、刺眼、刺鼻又刺激的春节,也构成了大部分中国人对于新年的色彩记忆。

最早有关门神的记载出现在周朝,《礼记·丧服大记》中提到:“巫止于门外,君释菜,祝先人。”汉代大儒郑玄注:“巫止者,君行必与巫,巫之辟(避)凶吉也。君释菜,礼门神也。必礼门神者,礼非问疾吊丧,不入诸臣之家。”而根据《通典》的记载,在商代,天子就已经开始祭祀门神。在古人眼里,门户是居家住户的出入通道,也是住宅的仪表,故装点门户显得很重要。而且,门也是鬼怪凶邪入侵家宅的必然之路,它的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家人的安危。所以对于古人来说,门神极其重要。

那么问题就来了,古代的门神也这么红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清代宫廷的例子。《钦定工部则例》规定:门神的颜料除了石大绿、银朱、黄丹、胭脂、藤黄外,还包括南梅花青、松花石绿、黄泥金等。总共18种颜料。一般民间的门神最多7、8种颜色。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呢?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清代宫廷将军门神

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红门神区别非常大。而当时民间的门神又是什么样的呢?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清代朱仙镇门神:秦叔宝·尉迟恭

显然与现在流行的红色主流门神也有不小的区别。所以用红色铺满背景的门神,并非一贯以来的旧制。

所以,门神到底是如何“红起来的”?

这个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从门神的起源开始说。因为中国的门神,太多了。按照他们“生前”所生活的年代,我们从头开始说。

门神年表

上古大神

郁垒·神荼

年代不详

成庆

东周

孙膑·庞涓

东汉

马武·姚期

中国最“早”的门神,就是神荼和郁垒。据汉代王充《论衡·订鬼》所引《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这是我们现在能索引到关于门神名号及形象最早的记载。时至今日,这一对门神仍然有一定的使用率。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而据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无论是神荼郁垒,还是成庆。在当时所描绘的形态,和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都区别甚大。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汉代墓葬门神壁画

唐初

秦叔宝·尉迟恭

唐初

魏徵

盛唐

钟馗

中唐

和合二仙

现在最常见的门神“秦琼·尉迟恭”和“钟馗”,都出现在唐朝。他们的故事也有着非常广泛的流传度。明刊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门神二将军”说:

“门神乃是唐朝秦叔宝、胡敬德(尉迟恭)二将军也。按:传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惧之,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臣平生杀人如剖瓜,积尸如聚蚁,何惧烟烟乎!愿同胡恭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可其奏,夜果无警,太宗嘉之,谓二人守夜无眠。太宗命画工图二人之形象全装,手执玉斧,腰带鞭铜弓箭,怒发一如平时,悬于宫掖之左右门,邪祟以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这段故事广为人知,后面也还会再提到。但这个故事只讲到秦琼和敬德,其实他们守的只是前门。后面还有一人镇守,这个人就是魏徵,所以后世也有把魏徵作为后门门神的。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但更加有名的后门门神则是唐玄宗年间的进士——钟馗。钟馗生前不得志,死后成为捉鬼判官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不过钟馗最初也是作为后门门神存在的。这是因为无论是魏徵还是钟馗,都是独立出现的。古人的大门往往是两扇对开,而后门则是单独一扇。因此这样单独一人的门神,就会成为后门的门神。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明·宣德皇帝御笔钟馗出巡图

而因为正门是两扇对开,所以古代的正门门神都是成对出现。尽管现在绝大多数家庭的正门只剩下一扇,但仍然继承了正门门神贴一对这个传统。

北宋

焦赞·孟良

唐朝灭亡后,经过五代的战乱,到北宋又恢复了局部统一的格局。源于这一时期人物的门神形象也有数对,比如杨延昭·穆桂英夫妇,以及后来的岳飞,都成为了门神的题材。这里之所以只着重强调【焦赞·孟良】的组合,源于他们的特殊性。

尽管他们由于品行正直和对彼此的情义成为了门神——即“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但因其强盗出身,所以他们一般不作为住户的门神。而是被贴在猪圈马圈上,作为牲口门的门神来出现。古人在选择门神时,对于其“出身”,还是要做一番考虑的。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事实上到了两宋时期,后世尊奉为门神的历史人物绝大部分已经出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如同传说里记载,在当时就已经被供奉为门神。我们看到宋代诗人晏殊的《元日》诗即可以为证:“屠苏醋酒盈金蹲,郁垒神荼卫紫关。”那时候的门神还是【郁垒·神荼】的组合。事实上门神的形象丰富起来,是明朝的事情。

明代

门神与“剧照”

我们知道,元代是中国戏曲蓬勃的时代。但元朝的持续时间很短且国家动荡,戏曲真正的盛行,是在明代。由此,戏曲人物的门神画也开始大量盛行起来。此类门神画选取当时盛行戏曲故事中的精彩场面为表现题材,人物面部借鉴戏剧脸谱中的造型与装饰,它使门神形象更加具象化,偶像化。我们后来所熟悉的【秦叔宝·尉迟恭】事实上真正作为门神,是出现在这个时期,形象则是从《隋唐演义》中来。而《封神演义》里的【燃灯道人·赵公明】也是同样的例证。包括前面讲到的【孙膑·庞涓】则来自《前后七国志》,【焦赞·孟良】则来自杨家将。这些形象已经脱离了气历史本义,而进入了另一种“出乎意料”的想象空间。

戏曲形象的逐步成熟给了门神塑造以大量的发挥空间。门神的形象开始逐渐艺术化、脸谱化和符号化。与其说明清以后的门神是神像,更不如说其实是“剧照”。

门神的色彩构成也逐渐定格为以【黑脸·白脸】或【黑脸·红脸】为主的五彩形象。前者代表阴阳的和谐,而后者则完全基于脸谱赋予的意蕴:严肃、正义、忠义。而这一切的综合代表,也会出现在门神里面,这就是关羽和张飞。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戏剧形象的进入,使得门神的威严感迅速被弱化。这应当算是古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民娱乐”之一。而门神也在这个过程里被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塑造。

近代中国

抗战门神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近代中国由于外敌的入侵,使得保家卫国的意义尤其重大。在这一时期门神则彻底从“古代人物”中解放出来。同时代的形象也参与其中。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比如“抗战门神”的题材即是典型的例子。从那之后门神的形象彻底成为一种表达美好愿望的“吉祥物”。

这根源于民国时期对于门神的“改造”。讲到现在,我们能够发现。传统的门神似乎没有这么“红”。那么现代门神为什么会这么“红”呢?

因为这也是一种时代特征。

红色,因其强烈而夺目一直被视作革命的颜色。故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宣传中大量应用红色,即成为了一种流行。而红色夺目的特质也使得这样流行能够迅速地占据视觉高地。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即便是最讲究恬淡之美的中国画,也出现了大量的红色题材。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李可染《万山红遍》

门神画这样比较“俗”的艺术则更不能免。而且在当时,许多视觉艺术的表达,虽然使用的现代的技术手段。但是在视觉构成上仍然大量借鉴了传统的元素。

这样一来,就使得门神与红色得到了迅速的融合。尽管我们都知道在视觉上,较为清冷的色调更能够衬托对主题形象的表达。但门神却藉由此一反“规律”,变得一片鲜红,最终和红对联,红鞭炮乃至红内裤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对于新年的色彩记忆。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公元2018·岁在戊戌

新的门神

考虑到这些,事实上门神是可以再次被“设计”的。这个门神应该更美观,既保留了传统与当代的设计元素。当然也保留了门神自身“最源初”的玄学意义。这样的门神应当包括如下的元素:

首先,原本就是门神。这一点没有哪一对门神比【神荼·郁垒】更有资格。不仅仅他们的资历老,更因为他们的“神职”更加纯粹。而且在收录于明代《正统道藏》中的《道法会元》里面还记载了与郁垒神荼有关的道法,这其中详细描述了此二神的形象以及代表他们的符。所以门神的形象即从此中来,并且相对应的灵符也搭配其中。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其次,门神每年都要更换,所以在上面会写有明确的纪年。包括阴历和阳历的纪年。

第三,明确的吉语。直接代表着新年的美好愿景。

第四,驱邪镇恶的符号。之所以会有门神,其本质仍然是古人对于安全感的渴求。这种渴求除了对于美好前景的期望,还包含了对于一切凶祟的原理。故而驱邪意义的符号也不可免。我们选择了传统符号中,代表五岳力量的“五岳真形图”,和道教中以驱邪治病力量著称的“北极驱邪院印”。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左:明代北极驱邪院法印 右:五岳真形图碑拓片

包含上述元素,并且有着舒适的视觉效果的门神,才是我们认为较为“理想”的门神,应该有的样子:

中国的门神是怎么“红”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