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左權,字孳麟,號叔仁,1905年3月15日生於湖南醴陵縣新陽鄉黃茅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將領。1925年,左權加入中國共產黨,赴蘇聯學習;1934年,參加長征;1936年,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左權歷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等職務,協助指揮八路軍取得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1942年5月25日,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蕩”,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不幸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左權是抗日戰場上犧牲的八路軍最高將領。他馳騁疆場戰功赫赫,深得毛主席的信任和重用,周恩來稱他是“有理論修養同時有實踐經驗的軍事家”,朱德讚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左權短暫而光榮的一生,為中華民族的解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為了紀念他,他犧牲所在地山西省遼縣改名叫左權縣。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毛澤東為何如此厚愛這位“湖南小老鄉”,他對左權有哪些悲壯舉動?他以什麼方式懷念著自己的戰友?5月25日,是左權將軍逝世紀念日,讓我們一起傾聽左權將軍之女左太北,講述毛主席與“湖南小老鄉”的戰事風雲與真情故事。

“湖南小老鄉”深得主席厚愛

毛澤東提起左權,往往風趣又親切地以“我的那個湖南小老鄉”來代稱。他稱讚左權是個“神槍手”,還欣賞他的筆桿子,說他“吃的洋麵包都消化了,是個兩杆子都硬的將才啊”。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24年4月,19歲的左權在廣州湘軍講武學校參加“蓮社”時留影。

“國難思良將”,毛澤東非常賞識左權的軍事才華和人品。左權於1930年從蘇聯回國後,毛澤東即知道閩西蘇區來了一個年輕的黃埔一期和伏龍芝軍事學院的高才生,名左權,是自己的湖南小老鄉。毛澤東對左權十分關注,備加珍愛。左權在閩西被安排擔任紅軍軍官學校一分校校長,不足一個月就被調入中央蘇區,後又被派回閩西工作,任閩西工農革命委員會常委。閩西原紅二十一軍和紅二十軍整編為紅軍新十二軍,左權被任命為新十二軍軍長,他率部配合中央蘇區紅軍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他的遊擊運動戰手段“盤式打圈子”戰術,深為毛澤東欣賞。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25年,左權在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影。

左權在閩西根椐地工作期間,曾給中央寫過不少軍事報告和調察報告,毛澤東喜歡“有文化”的人。所以在第二次反“圍剿”開始後,毛澤東將左權調入自己一手培植起來的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任參謀處長。左權分管作戰計劃,他積極貫徹毛澤東的軍事思想,再次給毛澤東留下深刻印象。

左太北說,策劃寧都起義時,毛澤東特意委派左權與老資格的劉伯堅、王稼祥同為中央軍委代表。1932年6月,王明撤銷了左權的領導職務,調他到紅軍學校任軍事教官。1933年10月,在第五次反“圍剿”最緊張的時刻,毛澤東親自建議中央軍委重新起用左權,任命他為紅一軍團參謀長。長征開始後,紅一軍團為前驅,左權一直在先頭部隊指揮戰鬥。1936年8月,毛澤東又任命左權代理紅一軍團長。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37年9月,隨朱總司令東渡黃河,右起朱德、任弼時、左權和總部作戰科長黃鵠顯

“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共代表團赴西安談判。楊虎城為表示對中共的尊重及自己與中共合作的誠意,發報給中央軍委,要求中共派一軍事專家到西安共商西安城防及護衛中共代表團之事。毛澤東經過再三考慮,認為左權去最為合適。因左權系黃埔一期優秀學員並留蘇5年,是“純血統”的正規軍人,國民黨那邊的將領們都很佩服他。

國共合作成功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在討論部隊副參謀長人選時,時任軍委主席的毛澤東一錘定音,32歲的左權進入了我黨軍隊最高領導層。

八路軍總部突圍,名將血染十字嶺

1942年,華北日軍頭子岡村寧次的第一軍主力3萬多人,在“五一大掃蕩”後半個月便開始“蠶食”太行、太嶽地區。日軍派出兩個精銳聯隊,身穿中國老百姓服裝或八路軍的灰色軍服,在我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深入太行腹地與我軍接近。

為掩人耳目,日軍頻繁在晉、冀之間調動。5月22日晚,我方又收到日軍第四十一師團主力乘汽車向遼縣、和順快速開拔的情報。彭德懷和左權當機立斷,命主力部隊迅速開拔,跳出敵人的重兵包圍圈到外線作戰。主力開拔後,敵人發現了八路軍總部這個密集向外發送電話電報訊號的中心,以為是一二九師首腦機關,即刻重兵合圍。

5月25日天亮,數萬名日軍精銳部隊將八路軍總部包圍於遼縣麻田以東的南艾鋪一帶。被圍的還有:野戰政治部、後勤部、北方局及其黨校、新華日報社等機關數千人。左權堅決要求由自己擔任掩護、斷後以及帶領總直機關、北方局機關和北方局黨校突圍的重任。

左太北迴憶說:“我父親帶著司令部機關還有北方局機關,就往十字嶺方向突圍。爬十字嶺的山時,父親在山前不停地喊,飛機來了就讓大家趴下,飛機過去了,就讓大家趕緊起來,繼續往山上走。當時部隊還帶著總部機要科,都是些譯電員等女同志,我父親就一個個都往上拽。”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左權將軍在十字嶺指揮突圍時的臨時指揮所

左太北後來經過走訪和查閱史料,還原了左權犧牲前的那一刻。她講述道:“對面山上日本鬼子用望遠鏡一看就知道我父親是指揮員,後來炮彈就朝著我父親那兒,實際上前兩顆炮彈,他都是一個落在近處,一個落在遠處。第三顆肯定要打在中間,這是彭德懷元帥跟我說的。本來呢,兩顆炮彈打出去以後,我父親趕緊躲還是可以的,而當時他就沒顧上。他也沒趴下,他要是趴下來的話,那炮彈片就不會打在頭上了。他的喊聲戛然而止,硝煙過後,父親的身影也從山口處消失了!”左太北含淚說道。

毛澤東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的犧牲,是黨和八路軍的一個巨大損失。消息傳來,太行為之嗚咽,全軍為之哀慟。

左太北迴憶說:“1942年6月初的一個傍晚,蘇進將軍(寧都起義軍事幹部、後任炮兵副司令員)散步經過毛澤東的窯洞,看見毛澤東坐在院子裡,眼含淚水,表情凝重。他對蘇進說,已經有了確實的情報,左權同志犧牲了!……”

天妒英才,痛失良將。在聽到左權犧牲消息的那一刻,毛澤東的心很痛,尤其是當他獲悉左權犧牲三四天後遺體才得以掩埋,而掩埋之後又被日軍挖出照像……心裡就更是痛不可當。

按照毛澤東的意思,我黨領導的所有宣傳工具都大力宣傳左權的英雄主義精神,黨內軍內主要領導人都題詩撰文紀念左權。朱總司令賦《吊左權同志在太行山與日寇作戰戰死於清漳河畔》詩一首,詩曰:“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詩贈左權夫人劉志蘭,總司令還特意寫上“志蘭同志留念”。此外,朱總司令還寫了數千字的悼念文章,載於1942年6月15日的《解放日報》上。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38年3月24日,在山西沁縣小東嶺村召開東路軍將領會議。朱德(左4)、彭德懷(左1)、劉伯承(右2)、左權(右1)、徐海東(左2)、李達(左3)、朱瑞(右4)等參加會議。

毛澤東把心中的悲痛寫成了一句話,一條標語,激勵了無數八路軍戰士奮勇殺敵的士氣。

為還原歷史,左太北幾經周折找到那條標語。她回憶說:“1942年7月7號,正好是抗戰五週年。延安開了個群眾大會,會場有一條標語,標語是毛主席親筆寫的:為左權同志報仇!為千千萬萬個犧牲在抗日戰場的烈士們報仇!”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毛主席為左權將軍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在左權犧牲的第三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宣佈330萬日軍放下武器無條件投降。為這一天,中國人民奮戰了整整14年。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從此,睡獅猛醒,屹立東方。

“但只可惜,這一天,父親未能看到。”左太北感慨萬分。

一張珍貴的照片

英雄過早隕落,但毛澤東卻從來沒有忘記過他。

時光荏苒,到了1951年,毛澤東見到了左權的女兒左太北。左權犧牲時,左太北只有兩歲。她後來被彭德懷收養,“太北”這兩個字,就是為了紀念八路軍在太行山上的鬥爭。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41年,彭德懷與左權(左)在遼縣武軍寺村。

左太北後來進了北京,到了八一小學。左太北迴憶說:“八一小學那個時候還是軍隊的學校,那時就組織向毛主席彙報,就去了七個孩子,包括李訥、李敏、 葉燕燕,好多孩子都是毛主席身邊的,毛主席都很熟悉。介紹到我時,就說這是左權的女兒,毛主席表情就立刻凝重了,就立刻過去把我拉過來了,拉在身邊。我記得那時候11歲,還不太懂事。主席就問我,你現在放了學住在哪兒啊?我就說,母親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東總布衚衕,週末就回到那兒去跟我母親一塊兒生活。主席還拉著我問了一些生活情況。後來呢,主席就安排我坐在他旁邊。”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50年6月1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包括左太北在內的北京八一學校的少先隊員們。

讓左太北記憶猶新的是,和毛主席的一次合影。她回憶說:“當時毛主席拉著我跟他一塊照了張照片。毛主席特別認真地在那站著,讓我站在他旁邊,就我們兩個人,照片上毛主席臉色很凝重。”

這張珍貴的照片被左太北珍藏了起來,在以後的歲月裡,左太北無數次看著這張照片,從當時毛澤東凝重的表情裡,左太北似乎讀出了很多東西。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50年6月1日,毛澤東與左太北在在中南海的合影。

“我覺著毛主席看到了我,就想到了父親,實際上是對我父親的一種懷念 和對父親的一種尊重。”左太北說話時的表情也凝重起來。

一次特殊的拜祭

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結束了長達數月的南方視察返京。在專列行至河北境內的時候,毛澤東要在邯鄲站下車。

在視察途中下車並不奇怪,然而這一次,他去了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地方。

毛澤東來拜祭的,是抗日名將左權。

左太北迴憶說:‘我父親後來埋在了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毛主席到南方視察回來途中,專列就停在了邯鄲的一個轉運站那個地方,毛主席特意到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去看我父親。”

十年過去,中國革命走過了無數艱難曲折,終於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一刻,路過左權的埋骨之地,日理萬機的毛澤東想起他的老戰友,必然感慨萬千。

“在我父親犧牲10週年的時候,毛主席想到了他的老戰友,想到了他的湖南小老鄉,特意到我父親墓上鞠了三個躬,他那時工作日程安排很緊張,陵園別的地方他都沒去,出來以後就坐專列又回到北京了。由此看出,毛主席專程去拜祭我父親,對我父親是非常有感情的。”左太北深情回憶。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在中國革命漫長的道路上,一代代中華兒女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與革命的勝利前赴後繼、捨生忘死,譜寫出一曲曲慷慨激昂的英雄之歌。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換來中華民族的解放,祖國人民不會忘記左權,也不會忘記為祖國流血犧牲的千千萬萬個有名或者無名的民族英雄。

左權將軍的家書

由於長年的征戰,左權到34歲還是孑然一身,直到在太行山遇到劉志蘭。劉志蘭比左權小12歲,參加革命前是北京師大附中的高材生。在朱德總司令的撮合下,1939年4月16日,左權、劉志蘭在八路軍總部潞城北村結婚。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左權與劉志蘭和女兒左太北

戰爭態勢的發展讓兩人聚少離多,一年後,他們的女兒左太北出生,左權把妻女接回八路軍總部,這時一家三口才真正生活在一起。給女兒換洗尿布、喂米湯,對於這位戰場上的將軍來說,是最奢侈的享受。

1940年8月,因為左權忙於籌劃“百團大戰”,三個月大的左太北跟著母親劉志蘭離開父親回到延安,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左權將軍開始用一封封家書表達對她們母女的思念和眷戀。

“有不少同志很驚奇我倆能夠分別,你真的去延安了,本來分別是痛苦的,但為了工作,為了於黨有益,分別也就沒有什麼了。分別後不免相互懷念著,聰敏活潑的太北小傢伙很遠的離開,長久得不能看到她,更增加我的思念。”

第一封左權家書讓我們看到了這位戎馬一生的鐵血將軍鮮為人知又動人心魄的俠骨柔腸。

在左權寫給妻子的11封家信中,幾乎每一封都要談及戰爭和形勢;但他仍十分詩意地寫到:在駐地的“院子裡種了許多花”,“開得甚為好看”。因為劉志蘭的名字裡有一個“蘭”字,他信中還有這樣的語句:“可惜就是缺‘蘭’,而蘭花是我所最喜歡、最愛的。”

就在左權將軍犧牲前三天,他在家書中還訴說著對妻子和女兒的惦念:“親愛的志蘭,在閒遊與獨坐中,有時總彷彿有你及太北與我在一塊玩著、談著。特別是北北,非常頑皮,一時在地下,一時爬到媽媽懷裡,又由媽媽懷裡轉到爸爸懷裡來鬧個不休,真是快樂。志蘭,親愛的,別時容易見時難,分離21個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

左權將軍始終沒有等到期待中的相聚。1942年5月25日,左權在山西遼縣十字嶺指揮部隊突圍時,壯烈犧牲,年僅37歲。在錐心刺骨的痛苦中,劉志蘭在延安《解放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為了永恆的記念———寫給權》。

“當得到你犧牲的通知時,陷我於絕望的悲痛中,痛哭、悲泣,釋不去鬱結的悲哀,吞噬著我的心,滴下血來……我不忍設想原來精神旺盛身體健康的你,怎樣遍體彈傷地轉輾於血泊中,也不敢想象你斷絕最後的呼吸和思想時,想到未完的事業和親愛的人時,怎樣痛切地感到對生之留戀,我痛悔不在你的身旁。”

“憤恨填膺,血淚合流,我不僅為你流盡傷心的淚,也將為你流盡復仇的血,你永遠活在我的心裡。親愛的,永別了,祝你安息! ”(李強強)

毛澤東痛失良將揮筆題詞:“為左權同志報仇”

1950年10月,左權遺孀劉志蘭偕女兒左太北參加河北省邯鄲市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舉行的左權將軍移靈典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