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家风,如同一个家庭的“气质”,展现在家庭成员的举手投足之间。接下来,今日君将带你寻访少数民族家庭的家风故事。今天为你讲述的是基诺族两代作家,张志华和他女儿张杨的成长故事。别看“虎爸”张志华平时一脸严肃,谈起基诺族文学和作家女儿,这个硬汉向我们展示了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潮牌”父女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张志华(左)和张杨(右)的合照

1958年出生的张志华喜欢玩各种“潮”的东西。2003年,在大多数云南家庭仅能在网吧“触网”时,他就购入了一台台式电脑,并在家里腾出一个房间专门做电脑室。“那年去深圳找战友玩,他在电脑上教我打出自己的名字,我就觉得挺稀奇的。”张志华对电脑充满了好奇心,从打字开始,一点点地自学起来。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太阳鼓杂志办公室”也是西双版纳各个少数民族作家以文会友的基地

不过,熟练使用流行的社交媒体还不是张志华最“潮”的地方。他最“潮”之处在文学领域——他是基诺族第一代文学作家,还培养出了十多位二、三代基诺族作家。这让基诺族文学成为少数民族文学领域中的“一枝独秀”。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基诺族青年作家张杨

在张志华培养出的作家中,有一个人对他来说很特别,那就是他的女儿张杨。张杨也是个“潮”人,她有两重身份:其一是云南基诺公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其二是基诺族作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她是商人中的作家,作家中的商人,“潮”人中的“跨界高手”。

当谈及父女二人为何如此之“潮”,能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时,他们都提到了长久以来在家中藉由文学形成的“大爱”家风。

诗文传家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张志华1979年的照片

张志华,1978年参加公安工作,1980年转为武警边防现役部队中的一员。他在工作岗位上长期负责撰写部队的新闻稿件。原本和文学搭不上关系的他,在写作中渐渐滋生出对文学的热爱。“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热爱读书和写作的人,”张杨回忆,“他的创作时间比我年龄还长。父亲开始创作时文化程度并不算高,才是初中生。但他对读书很执着、很上进,写作更是没有停下的时候。”1984年,张杨出生。这时张志华已有4年“笔龄”,家中已收藏了不少他的作品。

身为军人的张志华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很严肃。张杨小时候,父亲曾给她定下一条死规定——不准她进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有其他人在办公,不能影响别人。”当时,张志华家就在军区大院内,年幼的张杨有时会忍不住跑去看父亲。但每次到办公室,她只敢靠在门边探头看看,不敢进去。严肃的张志华只有在面对文学时,才会褪去“严肃”的外壳,让家人看到他的另一面。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张志华回家乡采访,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

“我有了作品,会先给家人朗诵。碰到好文章,也会在家里共享。”张志华说。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张杨自小写作能力就不差。1999年,澳门回归,年仅15岁的张杨写了篇名为《澳门回家了》的作文。张志华看到后惊叹不已,认定女儿是块文学创作的料。但现实总是和期待不同,张杨大学毕业后,当了一段时间的公务员,不久就辞职经商,在省内省外忙起生意来。

“她喜欢经商,也做得好。可我总觉得有文化才有大格局,希望她能参与文学创作。”因此,张志华一直没放弃引导女儿走上文学之路。

2003年,张志华要到德宏参加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举办的会议。想到从景洪出发,沿路可以采风,他选择自驾前往德宏。考虑到张志华要独自驾驶800多公里,张杨的母亲不放心,就要求张杨陪同前往。“我很不想去,我害怕,山路很难开。还有,我父亲起得很早,每天六点半就要起床。我当时还假哭,但最后想到父亲就只有一个,我还是去吧。”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父女俩经常在文学研讨会上碰面

这一去,彻底改变了张杨对文学的看法。“那次会议,丹增书记(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也去了,他看到我,夸我很有灵性,和我聊了很多。还有很多叔叔阿姨,都特别好。我发现文学还可以这样,挺好玩的啊。”

自此,张杨开始了主动创作,而且越写越喜欢。“孤独的时候啊,夜深人静的时候啊,就想写一些东西。”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张杨一直笔耕不辍,写的文章发表在州级、省级、国家级刊物。她成为了西双版纳州作协、云南省作协、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等多个作家协会的会员,已成为基诺族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

“大爱”家风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讨班里,父女俩成了同桌

2017年12月,在云南《澜沧江文艺》杂志举办的“我心中的澜沧江”全球文学征文评奖大赛中,张志华、张杨父女俩双双获奖。当月月底,张志华在美篇上做了图文,展示了父女俩的获奖证书,言辞当中满是骄傲与幸福。


十多年来,父女二人在文学创作上的步调愈发一致。他们共同培训、共同比赛、共同获奖的经历不少。

让张志华骄傲的不仅是获奖,更是女儿和他一样,选择了以基诺族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对象。父女俩一起致力于推广基诺文学。张志华说,这叫“创作不离‘父女兵’”。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张志华(右一)回基诺山采访百岁老人(左一)

幼年时的张杨很难理解父亲对基诺族的爱,“父亲自己出钱去修基诺山的路,还给曼卡村小学捐赠篮球场、高低床等物资。父亲老是做这些事,我就不明白,我的父亲,他赚的钱为什么要给别人去花?不是应该留给我这个女儿的吗?”带着这种抵触情绪,幼年时的张杨极不愿意和父亲回基诺山。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太阳鼓》杂志。因资金问题,现暂时停刊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基诺族卷》已于2015年出版

“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二版了。”除了文学,张杨还将自己对基诺族的爱延伸到了生意上。她以自己的基诺族名字“阿布基诺”注册了一个品牌,通过她的品牌和公司推广基诺茶和基诺族文化。


2017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接见了张杨并肯定了她在基诺文学创作上的成绩;2017年7月,张杨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首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对取得的这些成果,张杨说:“现在的我,就想做我所做,爱我所爱。”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丨张杨(右)与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左)的合照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基诺族谚语“大水淹不死游鱼,山高挡不住鸟飞”说的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张志华父女正是用行动诠释了基诺族这一古老的谚语。在张志华家,家风就是基诺族的诗与文,家风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的延续。

基诺族“虎爸”张志华,和女儿一起创作,一起比赛,一起获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