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背菜刀,“借廚房”免費環球遊

身背菜刀,“借廚房”免費環球遊


他叫肖永恩,從23歲開始獨自環球旅行,7年來,他的足跡遍佈美洲、歐洲、澳洲、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肖永恩環球旅行,竟然沒怎麼花錢,而且他還被旅遊衛視特邀為主持人。

肖永恩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呢?令人驚訝不已的是,肖永恩免費環球遊的法寶,竟然是菜刀!

身背菜刀,環球旅行

肖永恩1983年出生在加拿大,父親是祖籍廣東潮州的越南人,母親是有華人血統的老撾人。兒時家裡並不富裕,作為家中長子、兩個妹妹的大哥,肖永恩很小就開始在母親做飯時幫廚。

肖永恩的母親對飲食和健康格外講究,廚藝高超,在母親的影響下,肖永恩很小就學會了做菜。14歲那年,母親把肖永恩送到一箇中餐館打工。肖永恩苦練基本功,對廚房的興趣,超過了對任何事情的興趣。

帶著對美食的嚮往,肖永恩如願考上了加拿大L.C.大學,就讀法式料理專業。為了提高廚藝,肖永恩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就到餐廳打工。在學習正統法國菜的同時,在假期,肖永恩還會獨自揹包穿梭於加拿大各地,學習各種菜系和烹飪方法。

一個偶然的機會,肖永恩碰到了加拿大名廚Susur Lee,這位名廚告訴肖永恩一個成功的秘訣——Susur Lee年輕的時候,為提升廚藝,選擇遊走世界,到不同的地方瞭解各地風土人情和菜系風格,然後變為自己的經驗,融合成自己的風格,最終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遊走世界,到處學習廚藝,這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啊。那一刻,肖永恩少年時看過《丁丁歷險記》後渴望周遊世界的夢復活了,從那時起,肖永恩就期待著這樣的旅行,找尋自己的廚師故事。

就這樣,在肖永恩大學畢業的2006年夏天,肖永恩用打工賺來的錢買了一張到澳大利亞悉尼的機票,就踏上了他的環球遠行之路,他只帶了一個幾十斤的大包,裡面不是日常用品,而是重達6公斤的一套菜刀、幾公斤的菜譜和一塊滑板。藝高人膽大的他覺得,有了這三件寶,走遍天下都不怕。

然而,這幾樣東西卻為肖永恩的旅行帶來了很多麻煩。到了悉尼,他走出機場,買了份地圖研究起行走路線,最終決定沿海旅行。然而,一個長髮飄飄、身背刀具的男人,卻讓火車站的工作人員大為緊張。在悉尼火車站,肖永恩的刀具被扣押了,肖永恩解釋了很長時間:“這是菜刀,不是兇器……”最終才說服工作人員放行。此後在很多車站,他的這套刀具被不斷地沒收,他只得一次次解釋,要回刀具。

儘管身背刀具麻煩多多,但肖永恩卻樂在其中,因為收穫更多。在悉尼東北部的Cairns城,肖永恩品嚐到了澳洲的特色飲食——袋鼠肉和鱷魚肉,這讓他無比興奮。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地食物的性味和營養成分,他經常逛當地的市場,與小販聊植物的種植特點與營養成分。一次,他還特地來到一家橘園打工,幫農民種橘子,熟知了栽培特點和食物屬性後,他得出了當地食物最佳的烹飪方案。

然而,在旅行中,肖永恩攜帶的費用很快就花光了,可他又不好意思開口找父母要錢,該如何解決旅行的費用問題呢?有一天,肖永恩在旅途中遇到旅行的雕刻藝人,發現這些藝人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拜師學藝,和當地雕刻師傅一起雕刻,不用給錢,只要包吃住就行。有的藝人還會出售雕刻作品,換取一定費用後,再去下一個地方拜師。

肖永恩從雕刻藝人身上獲得靈感,並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可以用自己的廚藝換食宿,而且還可以賺錢,這樣就可以邊旅行邊學藝了。這樣一來,不僅旅行的費用解決了,而且還可以學習到當地的廚藝,一舉兩得。

肖永恩開始想方設法走進當地人家的廚房,學習主人的獨門好菜,作為交換,肖永恩也會奉上幾道自己的拿手菜,他把這種做法稱為“借廚房”。

肖永恩學會的第一道大餐是澳大利亞烤蘑菇。在墨爾本的一個私家小店,肖永恩吃了一頓美味的烤蘑菇大餐,他立刻起身跟店主兼廚師商量,請求店主同意他“借廚房”。店主勉強答應了,肖永恩跟隨店主去了莫寧頓半島,參加了一次採蘑菇之旅。採集到最新鮮的蘑菇後,又跟店主回到小店。

店主的手法雖然簡單,卻非常講究:蘑菇要一個一個精選、洗淨,用紙巾擦乾水分;黑胡椒末要自己用研磨器研磨;橄欖油要用特級的;迷迭香只能選用一種牌子……這樣烤製出來的蘑菇,美味異常。店主的烤制經歷告訴了肖永恩,最新鮮、最健康的食材和調味料,才能烹製出最美味的食物。

學會了烤蘑菇的做法後,作為交換,肖永恩教了店主兩個拿手好菜,讓澳大利亞店主大為驚歎,當即聘請肖永恩在他的店裡當兩個月廚師,不僅教他做澳大利亞菜,還給他發工資。

此舉,正中肖永恩下懷,他在這個店主的廚房裡呆了兩個月,不僅學會了烤蘑菇、澳大利亞農家菜等,廚藝大有長進,而且還賺了2萬澳元,足以支付他下一站旅行的費用了。

沙漠歷險,學會樂觀

踏上旅途後,肖永恩發現“廚師”是頗受歡迎的旅伴。在路上,只要他說自己是廚房,很容易搭到順風車,人們也願意留宿他,因為肖永恩會幫他們做一頓豐富的大餐。

以廚藝換免費搭車和食宿,讓肖永恩很享受這種旅行方式。旅途漫漫,一路上肖永恩收穫了廚藝、閱歷和朋友,他跟眾多揹包客不同的是,以能省則省的原則,不僅要遊歷更多的地方,還要擁有深度的旅行體驗;與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行囊裡裝著秘製的調料和刀具,每走到一個地方,他就想方設法走進當地人家的廚房,學到主人的獨門好菜。

用廚藝換食宿和旅行費用,離開澳大利亞後,肖永恩來到了東南亞。在越南,他親自下海撈食材,在老撾,他學會了做竹筒飯……然後,肖永恩來到了美食天堂中國。

為學習灌製臘腸,肖永恩千里跋涉,來到廣西的一個小山村。製作臘腸的老師傅告訴肖永恩,臘腸要想做得好吃,不僅材料要精挑細選,對刀工、灌裝、風乾時間等都有嚴格的要求,有一點疏忽都會影響口感。學會灌製臘腸後,肖永恩又去了福建沙縣,學會了做扁肉和餛飩,然後他轉道雲南,揹著揹簍上山尋找乾巴菌……

不過,不是每一次“借廚房”都能如願以償,尤其在向廚師同行提出學廚的請求時,被拒絕也是常有的事。

在上海,肖永恩為學一道菜,跟一家飯店的主廚商量了整整一個星期,主廚最後送給他幾個字:“想偷藝?沒門!”在越南,一位廚師本來答應帶他參觀製作魚露的廠家,不料第二天,肖永恩等了整整一個上午,也沒有看到這位廚師的身影。他知道,自己被放了鴿子。

作為同行,肖永恩對此表示非常理解,有些菜是人家安身立命的本事,不外傳完全理解。在這種情況下,肖永恩只能自學成才,仔細品嚐這些廚師的菜品,然後自己推測製作手法。漫漫旅途中,肖永恩不但收穫了廚藝,更收穫了獨特的人生閱歷。

在又一次被放鴿子後,他來到健身房,無意中看到一種起源於巴西的舞蹈,叫戰舞,他的熱情立刻被點燃,開始認真研習。

此後,每次借廚房被拒絕,肖永恩都會認真練習巴西戰舞,因為被拒絕的次數太多,一年後,他已經成了戰舞老師。在他看來,巴西戰舞不僅是一種舞蹈,更是不屈精神的化身,讓人變得更加熱情、執著。

幾年後,他第二次去澳大利亞,遇到了一個人,對方是沙漠工地上的廚師,剛辭職,這個沙漠工地迫切需要一個新廚師。肖永恩想嘗試一下,就去了沙漠工地,應聘當上了廚師。

在沙漠工地上,生活每天都過得很刺激。肖永恩發現了沙漠中也有不少食材,做出來的菜味道好,他開朗的性格很受工人們歡迎,每天喝酒時,工人們都叫上他。工期快結束的一個晚上,工人們聚到廚房的帳篷裡喝酒,有人出去透氣,發現不遠處有一團火,回來後說了這件事。肖永恩問要不要採取預防措施?對方搖頭說沒事,然後繼續喝酒。過了一會兒,有人出去方便,發現了這團火,回來還是說沒事,繼續喝。

肖永恩真擔心啊,但工人們一個比一個鎮定,他只好保持沉默。終於,又有人出去透氣時,發現火已經燒到了不遠處的帳篷,這才大喊火燒過來了,大家趕緊收拾東西撤離。

工人們首先開車回各自的帳篷拿東西,然後到廚房的帳篷外面集合,突然有人喊,廚房可能也會被燒掉,工人們衝進了廚房,不約而同地,每人抱出兩箱啤酒!

在被大火燒到之前,工人們已經把車開到山上,打開啤酒,一邊喝,一邊看兩個月的勞動成果被燒得乾乾淨淨。喝完後,他們互相道別:“一個月後再見吧!”要過聖誕節了,他們將等到假期結束後回來,從頭開始。

肖永恩感慨萬分,儘管他無法認同工人們的想法,但他們樂觀的生活態度,是他應該努力學習的。無論遇到任何危險和困境,對生活一定要保持樂觀的態度,幸福,就在下一站。

一不留神,成了主持

肖永恩在北京開了他的第一家餐廳“肆角餐吧”。他解釋餐吧名字的含義,說“肆角”的一層意思是東南西北,店裡的菜和酒水來自世界各地,他將旅行學到的東西放進菜單,在菜式創新中融入各地美食不同的味道和做法。

幹了幾個月,賺了不少錢,卻感覺到了不適應,這就是自己追求的生活嗎?考慮良久後,肖永恩知道了答案:人生最大的快樂不是賺錢,而是旅行,是在路上。他渴望繼續到全球各地借廚房,這不但成了他的生活方式,更成了他的一種信仰。

離開,意味著餐廳的生意會受到影響,怎麼辦?最終,他決定尊重內心的選擇。讓肖永恩意外的是,他的離開並沒有影響餐廳的生意。因為每次借廚房歸來,他都會推出剛學的菜品。他的餐廳不大,卻推出了多款蘊含著多元文化的美食佳餚,吸引了一大批擁躉,多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就聚集在這個餐廳中,各種膚色的食客都被吸引了過來。食客們每次來就餐,如果肖永恩在,他們會覺得很幸運,因為肖永恩會親自為他們做菜;如果肖永恩不在,他們也同樣感覺很幸運,因為這意味著不久後,他們就能吃到新鮮的美食了……

正如當初加拿大名廚Susur Lee對肖永恩的建議一樣,經過這麼多年的借廚學藝,加之吸收、融合、創新,肖永恩創造出了蘊含多元文化的美食佳釀,常年的積累,讓肖永恩的每個細胞都被烹調理念所侵潤。

環球旅行7年,肖永恩免費走過了美洲、歐洲、澳洲、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借過近400個廚房,拜訪過200多位師傅。他覺得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做菜,認為做菜甚至比談戀愛還要美好。在最當令的季節,到最盛產的場地,從街邊市集到田間地頭,挖掘食材的原味記憶,尋找平凡食物背後的故事與文化,這就是肖永恩的旅行理念,他的這一理念讓旅遊衛視《行者》欄目的製片人很是讚賞。在一次偶遇之後,肖永恩獲得了主持旅遊衛視《行者·誰借我廚房》大型系列片的機會。

原本是一次衝動的想法,只是想出去走走,學習一下廚藝,沒想到不僅成為了一個名廚,還一不留神成了節目主持人,肖永恩自己也覺得很意外,“不管任何時候,只要想做什麼就竭盡全力去做。不要讓現實的麻煩擾亂了你的美夢。”

肖永恩一邊經營著餐廳,一邊繼續著借廚房的旅行,跟以往不同的是,現在,他的身後跟著一臺攝像機,跟著一個節目團隊。他主持的節目很受歡迎,觀眾反饋:“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美食節目主持人,感覺整個大自然都是他的食材,整個世界都是他的廚房!”

目前,肖永恩正在世界各地行走,繼續著他《行者·誰借我廚房》主持人的旅程。如果有一天,你家的房門被敲開,一個長得帥帥的長頭髮男人對你說:“請問,你家的廚房能借給我用一下嗎?”他的身後,還跟著一臺攝像機和一群人,請千萬不要以為他是瘋子,因為他是肖永恩,名廚肖永恩來找你借廚房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