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發現」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的地位之爭,誰更重要?

「探索发现」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地位之争,谁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重視空腹血糖、忽視餐後血糖的傾向,許多人查空腹血糖正常,就放下心來。其實,餐後血糖和空腹血糖同樣重要,兩種方法側重不同,只能相互補充而不能相互替代,特別是對中國人來說。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單純餐後血糖高的比例高於西方人,而餐後高血糖嚴重威脅著心血管的健康。

一、什麼是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飲水除外)8~12小時之後於次日早餐前所測的血糖值(注意:中、晚餐前測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其正常值為3.9~6.1 mmol/L。

餐後血糖是指,從進餐後血糖開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這一段時間的血糖。臨床通常用“餐後2小時血糖”來代表餐後血糖。正常人進餐後0.5~1小時,血糖可達到高峰,2小時後回落到接近進餐前水平,血糖升幅很少超過2.2~3.3 mmol/L。

二、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意義

空腹血糖

1、表示患者在沒有飲食負荷狀態下的基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0 mmol/L可診斷糖尿病。

2、可以間接反映患者在無糖負荷刺激狀態下的基礎胰島素分泌水平以及肝臟葡萄糖輸出情況。

3、可以反映患者前一天晚上用藥能否有效控制整個夜間乃至次日清晨的血糖,它受到黎明現象與蘇木傑反應的干擾。

4、空腹血糖受其他因素干擾小,重複性好,可以作為糖尿病的一個重要診斷指標。

5、可以瞭解胰島的基礎功能(即病情輕重)以及頭天晚上的用藥劑量是否合適。

餐後血糖

1、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即進食後食物刺激胰島B細胞追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2、可以反映進食及降糖藥的使用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

3、有助於2型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減少漏診。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可診斷糖尿病。在糖尿病的早期階段,患者基礎胰島素分泌尚能滿足空腹狀態下糖代謝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進餐以後,由於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不足,不能分泌足夠多的胰島素,從而導致餐後血糖升高。因此,如果僅憑“空腹血糖”診斷糖尿病,將會使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診。

4、餐後高血糖還是導致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它對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要優於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

5、此外,檢測餐後2小時血糖不影響正常服藥或打針,也不影響正常進食,所以不會因臨時停藥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動。

三、兩者對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國際公認的評價糖尿病控制好壞的金標準,而HbA1c同時受空腹及餐後血糖的影響。

研究發現,當HbA1c為7.3%-8.4%時,空腹和餐後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大體相當,各佔50%;當HbA1c>8.5%時,空腹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大於餐後血糖,而且隨著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對HbA1c的影響也會增大;當HbA1c<7.3%時,餐後血糖對總體血糖的貢獻大於基礎血糖,換言之,這時血糖的升高主要取決於餐後血糖。

另外,研究證明,餐後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嚴格控制餐後血糖將更有利於HbA1c控制達標,使血管內皮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得到更好的保護,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病死率。

四、餐後2小時血糖為何低於空腹血糖?

1、標本採集及某些干擾因素的影響例如,標本放置時間過長,或患者服用 VitC 等,均會導致血糖檢測結果偏低。

3、肝病對糖代謝的影響: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往往正常甚至偏低,進餐後,血糖迅速升高,30 分鐘即可達峰(>10 mmol/L),隨後血糖開始下降,餐後 2~3 小時的血糖值可低於空腹血糖水平。這是由於腸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肝臟不能相應快速攝取葡萄糖,從而導致餐後血糖快速升高;2 小時後,由於反應性胰島素分泌增加,肝外組織利用葡萄糖增多,致使餐後 2~3 小時血糖值低於空腹水平。

4、滋養性低血糖:主要見於某些胃切除術後的患者,由於其胃排空時間縮短,導致葡萄糖吸收過快,快速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導致隨後發生低血糖。典型患者可於進餐半小時左右出現高血糖,約 1.5~3 小時出現低血糖,低血糖嚴重者可出現癲癇發作、昏迷乃至死亡。

5、糖尿病前期 或 2 型糖尿病早期伴發的反應性低血糖:此類患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略高,「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符合「糖耐量受損」或「2 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在餐後 3~5 小時(即「下一餐前」)出現低血糖。其原因可能與患者早時相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餐後血糖輕度升高,高血糖刺激胰島素延遲分泌增強而導致低血糖。一般認為這是 2 型糖尿病的早期表現。

6、特發性功能性低血糖:低血糖常發生於餐後 2~4 小時,症狀一般較輕,每次發作持續時間較短(15~20 分鐘),多可自行恢復或稍進食即可緩解。臨床表現以交感神經受興奮症狀為主,如心慌、出汗、面色蒼白、飢餓感、手足震顫、軟弱無力等,大腦缺糖症狀(如神志錯亂、抽搐等)較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