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丹東銀行“追債”超47億仍未果,身負丹東港債務枷鎖,淨利潤腰斬、不良率上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丹东银行“追债”超47亿仍未果,身负丹东港债务枷锁,净利润腰斩、不良率上升

中經金融:follow me!

5月初,中國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以下簡稱“銀保監會”)公佈了《商業銀行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其中強調了商業銀行對非同業單一客戶的貸款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10%,目的之一在於防範客戶集中度風險。

近日,處於丹東港債務事件風口浪尖的丹東銀行發佈了2017年業績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在該行貸款餘額為13.39億元,佔資本淨額比例為18.95%。

籠罩在丹東港債務危機下的丹東銀行,經營壓力日益凸顯。截至2017年末,丹東銀行淨利潤僅為2016年的一半;在資產質量方面,期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為7.47億元,較期初上升了4.57億元。

不良率2.02%

丹東銀行2017年業績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行資產總額達到792.82億元,較年初增加69.08億元,增幅9.54%;各項貸款餘額370.20億元,較年初增加111.16億元,增幅42.91%;其中,該行正常類貸款規模為109.43億元。

不過,在資產質量方面,截至報告期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2.02%,較2016年同期增加了0.9個百分點,其中,截至期末丹東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7.47億元,較期初上升了4.57億元。

在盈利方面,截至報告期末,丹東銀行淨利潤為3.60億元,而2016年同期該行淨利潤為7.14億元,2017年淨利潤規模僅為2016年同期的一半;截至報告期末,該行營業收入較2016年底的17.99億元有所增長,為20.00億元,但該行營業利潤僅為5.89億元,較2016年同期9.34億元減少了3.45億元。

丹東銀行2017年審計報告數據顯示,造成丹東銀行盈利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該行營業支出的增加。截至2016年底,丹東銀行資產減值損失僅為1.75億元,但截至2017年底,該數據上升為6.97億元,吞噬了利潤。

同時,

丹東港債務問題爆發始於2017年。去年10月30日,丹東港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有息債務負擔重,短期支付壓力較大,“14丹東港MTN

為丹東港授信餘額佔資本淨額18.95%

根據丹東銀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丹東港在該行貸款餘額為13.39億元,佔貸款總額比例為3.62%,佔資本淨額比例為18.95%。

單一客戶授信集中度風險已經引起監管層的高度重視。近日銀保監會正式對外發布的《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對非同業單一客戶的貸款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10%,對非同業單一客戶的風險暴露不得超過一級資本淨額的15%。其中,非同業單一客戶包括主權實體、中央銀行、公共部門實體、企事業法人、自然人、匿名客戶等。

《管理辦法》規定,該辦法自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外銀行業實踐表明,授信集中度風險是銀行面臨的最主要風險之一。從國內情況看,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快速發展,銀行對客戶的授信方式日趨多元化,客戶集中度風險呈現出一些新特點。目前,我國對集中度風險的監管要求散落於《商業銀行法》《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規中,尚未出臺統一、規範的大額風險暴露監管規則。根據國內銀行業實踐,借鑑國際監管標準,制定並實施《管理辦法》對於抑制金融風險累積具有重要作用。

在2018年3月,聯合資信發佈報告稱,丹東銀行對丹東港的信貸規模大,貸款客戶集中度高,貸款的擔保措施以丹東港股東所持股權質押及土地和部分海域使用權為主。聯合資信認為,鑑於丹東港信用水平的惡化,其股權價值在未來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以上大額信貸規模對於丹東銀行的資產質量、信貸資產風險分類準確度、撥備充足水平、資本充足性及盈利水平已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聯合資信決定將丹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期信用等級由AA調整為A+。

不過,聯合資信也透露到,近期丹東銀行已採取相關措施積極化解貸款風險,並已取得了較大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