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港“謊言”第二季:預重整財務疑雲

陷入重整之戰的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正在暴露出更多問題。

繼本報獨家披露丹東港單方面召開發佈會提出預重整方案時的種種瑕疵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丹東港方面披露的財務問題亦存在詭異之處。(詳見本報3月25日報道《失聯的王文良,和丹東港的“詐屍”謊言》)

日前,丹東港高層通過發佈會和部分媒體對外表示,公司生產經營已經得到基本回復,且趨勢明顯向好。

在論證公司經營向好時,丹東港方面提供數據顯示,從2018年3月份開始,丹東港集團主營業務逐漸企穩回升,從下半年開始,港口生產運營恢復常態,全年完成吞吐量1.01億噸,為2017年同期的80%。

然而這一數據的真實性或大打折扣。

4月3日,記者從接近國家海事系統人士處獨家獲得的海事口徑統計數據顯示,丹東港內貿吞度量共計2063萬噸、外貿吞吐量共1993.8萬噸,兩者合計4056.8萬噸,與丹東港方面聲稱的1.01億噸存在高達60%的差異。

一位瞭解港口運營的專業人士表示,海事口徑下的吞吐量是按計費噸統計的數據,其真實性較高。不過港區內過駁、倒運,以及港口建設用的礦建材料並不在這一口徑內統計。

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沒有統計港區內和建設材料情況,丹東港披露的吞吐量也不合常理。

此外,丹東港對外宣稱2018年全年港口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

上述人士估算認為,4000萬噸的吞吐量一般支撐的營業收入約在8-12億元。這與其宣佈的20億元營業收入或存在較大出入。

與此同時,另有稅務數據也顯示,丹東港的20億元營收可能存在問題。

記者從稅務部門獨家獲得的數據顯示,丹東港及關聯公司丹東老東北農牧有限公司共欠稅3.8億元,其中0.99億元為2018年中發生,其中丹東港集團欠稅0.721億元,同時上述兩家公司同時在2018年欠繳社會保險費4308萬元。

“這樣一個規模的稅收可能難以支撐20億元的營收。”一位丹東港的債權行人士表示,“當然也有可能一些收入來自其他不存在稅收環節的領域。”

除財務問題外,實控人王文良的現狀謊言也被債權行人士所詬病。

3月22日,丹東港管理層在北京的一場發佈會上宣稱丹東港實際控制人王文良由於身體不好,”目前在海南省養病“。此後多家媒體對這一信息進行援引報道。

然而,據21世紀紀經濟報道記者3月5日從接近當地司法系統人士確認,丹東港實際控制人王文良因涉及遼寧全國人大代表拉票賄選案被判刑,目前一直失聯。

4月2日當晚,記者亦從接近當地司法系統人士處獨家瞭解到更多有關王文良案的細節。據一位接近當地司法系統人士透露,王文良於2017年3月份因涉及遼寧全國人大代表拉票賄選案,被撫順市順城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緩刑一年。

該人士向記者表示,正是在為期近一年的緩刑考驗階段期間,王文良卻意外“脫管潛逃”了。

一位瞭解司法系統運作的法律人士表示,已宣判的罪犯若在緩刑考驗期脫管潛逃,應撤銷緩刑,並展開追查直至收監,因而由此推斷,王文良目前身份仍為在逃的犯罪分子,因此丹東港高層方面在發佈會上有關“身體不好,海南養病”的說法顯然不實。

事實上,正是信息披露、財務等方面的問題,也成為債權行向丹東港預重整方案投下不信任票的原因。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