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卻排在三清之末?

首先,風月要明確的告訴各位,道教的三清是沒有高下之分的

三清作為道教的最高尊神,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下面將分別論述:

為什麼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卻排在三清之末?

玉清元始天尊,道教神仙裡排第一的神,也是“三清”中的第一尊神,其最早出現在梁朝道士陶弘景(道教四大天師之一)所著《真靈位業圖》中,道教認為元始天尊“生於混沌之中,宇宙未生之前,故名元始”。同時,元始天尊也是道教開天闢地的神,其第二個化身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

所以,玉清元始天尊象徵著宇宙的本源(道之源),也稱為“無極”,也就是道教所說的“道”

為什麼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卻排在三清之末?

上清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陶弘景所著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玉清元始天尊之後。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

道教記載靈寶天尊“師事元始天尊,隨緣度化眾生”,如果說元始天尊象徵著道教的“無極”的話,那麼靈寶天尊因其“寄胎母氏,育形為人”就象徵著“道之體”,也就是代表了宇宙中所有的物質。

為什麼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卻排在三清之末?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為道教公認的公認的始祖。道教認為太上老君“隨世立教,歷劫之師,開闢天地,分判陰陽,劫劫分身下世,開化人天,事竟則隱。”從道教創世紀的第一世紀“洪元”起,太上老君就屢屢分身下世,教化世人。如伏羲時,老君化身下世號“無化子”又號“鬱華子”教伏羲推歸法,“演陰陽,正八方,定八卦”。黃帝時為帝師廣成子等,而老子李聃為太上老君的第十八次化身,西出函谷關作《道德經》五千言以教化天下。可以說太上老君代表了“道之用”,也即宇宙的思想。

為什麼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卻排在三清之末?

所以說,“三清”的出現很好的表達了道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可以說“三清”就是這種思想的具象化體現,三者相輔相成,不分彼此,缺一不可,也就沒有高下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