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人一生中要遇到无数条路,每一次选择,都会让人生有不同的经历。

老天在每个人的生命里扔下一枚硬币,掷对了旗开得胜,掷错了万劫不复。

之前我们讲过健力宝的故事,无独有偶,在中国乳品业,还有一个公司,曾经锻造了极大的辉煌,但到了今天,已经没多少人记得这个名字:太子奶。

作为乳酸菌行业市场占有率超过70%的明星企业,兴衰背后,几多无奈,今天我们来讲讲太子奶。

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卖挂历发家

太子奶的创始人叫李途纯,1960年出生在湖南的农村家庭。

少年时期经历过“文革”,后来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国有企业上班,捧着铁饭碗,养活一家人。

李途纯是个非常刻苦又聪明的人,五年的时间做到了经理的位置。

但他和大多数企业家一样,不甘寂寞,心里总想着冒险。

1990年30岁的李途纯决定辞掉工作,带着仅有的300块钱和一袋书,南下深圳,开始了一生的传奇故事。

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李途纯

来到深圳之后,李途纯发现这世界并没有自己想象那么简单,作为外来户,干的都是些钱少事多的活。

有一次年三十晚上,李途纯一个人背着水泥在街上走,心情十分落寞。

用他自己的话说:像个妓女一样,尝尽了生活的苦闷。

困境中的李途纯,却意外发现了商机。

那个年代很流行挂历,1993年正好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李途纯想到可以做一批毛主席挂历,到湖南去销售,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

说做就做,李途纯回到家,把房产证抵押给银行贷款10万元,这个举动连他的母亲都气疯了。

三天后,10万套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挂历被运到了韶山,一开始生意一般般。

没想到过几天就开始大卖,一天最多卖出了一万本挂历。

最后这批挂历,帮李途纯赚了一百多万人民币,要知道1993年的一百万可是天文数字。

一夜暴富往往让人盲目自大,赚了钱的李途纯,开始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开书店、开酒吧、开录像厅。

结果,这些项目不仅没赚钱,还让他欠了一屁股债。

李途纯觉得自己还要再来赌一把大的。

坐上火箭的太子奶

1996年,陷入困境的李途纯,再次南下深圳。

有一天,他喝到一瓶叫“活力宝”的乳酸菌饮料,味道还不错。

李途纯萌生了代理这款产品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资金,合作没有谈下来。

吃了闭门羹的李途纯,却决心想要挤进饮料行业,他觉得这是个金矿。

李途纯换了个思路,不再找厂家合作,而是去挖角掌握配方的技术总监。

一开始,这位总监并不想跳槽,李途纯就散播谣言,说这个人跟自己签约,逼得总监被老板怀疑,不得不跳槽到李途纯这边。

接着李途纯跑到湖南,找到自己欠钱的银行,让对方继续贷款给自己开厂来还债,不然原来的贷款就变成坏账。

银行负责人考虑再三,只能接受。

1996年,李途纯在株洲成立公司,开始生产乳酸菌饮料,并给这款饮料取名——太子奶。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乳品行业开始腾飞。伊利1993年成立,光明1996年成立,蒙牛是1999年成立。

1996年的太子奶口味独特,品势好,结果一炮而红,迅速占领了湖南市场,销售额上千万。

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李途纯在湖南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放眼全国,想让太子奶走向人们的视线,最好就是在央视打广告。

当时太子奶销售业绩不错,也花了不少钱,现金流还是很紧。

为了争夺央视广告位,李途纯找人借了20万,去参加竞标。

到了招标的时候,别人都是10万10万地加,李途纯一出手就是50万。

最后以8888万元的天价,夺得央视标王。

竞标成功之后,公司的其他高管都脸色铁青,财务总监也告诉李途纯,别说是现金了,就是把太子奶整个卖掉,也值不了这么多钱。

李途纯却冷静地说:抱着必死的信念,才能求生存。

命运再次眷顾了李途纯,人生第二次豪赌,成功了。

夺得标王之后,太子奶一炮打响,订单源源不断,仅1998年1月,就获得了一亿元的订单。

后面想要到工厂提货的货车,甚至要排到3公里之外。

李途纯成了株洲市政府的座上宾,银行负责人更是纷纷表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

借着这股东风,李途纯开始扩张,先是推出了零风险的经营政策。

经销商可以随时解除合作关系,合作期内可以将超过保质期的太子奶退换新日期,这让经销商纷纷加入太子奶的行列。

借着,斥资在北京、四川、湖北和江苏建立四座新的生产基地,进行全国性布局。

这套组合拳,让太子奶继续往上冲刺。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间,太子奶年收入从5000万飙升到20亿,成为乳酸菌行业无可争议的老大。

这样耀眼的成绩,让李途纯觉得意气风发。

但是巅峰之后,就是滑落的开始,太子奶和李途纯亦不例外。

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被现实绊倒

成功后的李途纯,出镜率极高,走到哪里都前呼后拥,甚至还表示要把太子奶做成千年企业。

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一场危机正悄悄到来。

从2005年开始,李途纯再度尝试多元化发展,涉足其他领域。

比如太子奶服装、太子奶超市等,听起来有点搞笑,甚至还参与了旅游、房地产的行业,不过和之前一样,这些投资都打了水漂。

这期间,公司还在扩建生产基地,财务上出现亏空,2007年中期不得不进行费用控制。

同年秋天,太子奶终于等来了国际资本青睐,英联资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三家投行联合投资7300万美元。

9月份,花旗银行联合其他6家国际银行,向太子奶提供了5亿元的贷款,而且还是低息贷款。

但即使这样,太子奶的财务状况还是没有好转,新到位的资金都被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中。

公司十周年庆典,李途纯举办了盛大的宴席,光是烟花就花费了上百万元。

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2008年初,太子正式启动上市计划,以缓解资金压力。

但这一年,恰巧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日子。

花旗银行从2007年就亏损了近百亿美元,提前催促海外贷款尽快还贷。

大家可能还记得,2008年9月,爆出了著名的“三聚氰胺”事件,虽然太子奶没有被检测出来,但是这个事情对行业影响很大,所有乳制品厂商都受到波及。

销售额减少,公司也开始裁员,昆山生产基地还停工成了烂尾。

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花旗银行的催促还贷越来越紧,不得已李途纯将花旗银行告上法院,双方对簿公堂。

10月份三大投行迫使李途纯签署协议,约定如果李途纯在一个月内无法找到接盘的投资者,三大行将吞掉李途纯的股份。

就在李途纯要控制不住局面的时候,株洲市政府登场了。

时代的悲剧

由于约定时间里李途纯没有找到接盘的人,三大行决定将太子租赁给政府。

2009年初,李途纯向株洲政府求助。太子奶也是株洲的纳税大户,光2006年和2007年就上交了3个亿的税收,在修建本地的市政项目时,太子奶也捐过钱。

但风光一时的太子奶,也遭到了当地人的嫉妒。

2009年1月,株洲市政府背景的高科奶业成立,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文迪波出任董事长,正式接管太子奶,李途纯交出经营权,负责处理太子奶的对外债务。

文迪波一上任,就进行了一系列动作:

1、首先排挤李途纯,把经营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2、在北京和湖南成立两家公司,让太子奶与这两家公司签订总值过千万的广告合同,而这两家公司实际并没有广告投放;

3、把高科奶业变成一家私人控股的民营企业,将太子奶的商标转到高科奶业名下。

文迪波想要侵吞太子奶的野心完全暴露了,但这家伙却是个空想家,并没有能力解决太子奶的困局。

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李途纯出局后,太子奶的年销售下降了超过一半。

糟糕的业绩让经销商非常担心,加上文迪波胡乱经营,太子奶的高管同样心灰意冷。

这两股势力慢慢走到一起,希望李途纯重新出山。

2010年3月,李途纯带领原来太子奶的团队在北京成立仙山奶业。

为了快速吸引经销商加盟,他宣布对原太子奶的21亿元债务负责,还跟原来太子奶的员工凑集数百万资金,另外跟高利贷借了五六千万。

面对这个局面,文迪波大为震惊,如果让李途纯这么搞下去,自己的计划就会泡汤。

2010年6月,文迪波动用自己的关系让李途纯在北京被捕,抓捕理由是“涉嫌挪用资金和财务侵占”,李途纯被关进看守所。

李途纯被捕后一直不认罪,他周围的人也受到了牵连。

和李途纯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和元太子奶的重要下属,都被要求配合调查。

其中李途纯的舅舅在配合期间割腕自杀,弟弟李洁纯一度瘫痪,李途纯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时常“晕厥”。

接二连三地打击让李途纯欲哭无泪,他知道如果不绊倒文迪波,自己永无宁日。

他开始通过律师向湖南纪委举报文迪波贪污,而文迪波确实是个贪官,2011年7月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

2011年8月,新华联和三元联手以7.2亿元收购了破产重整的太子奶,这个曾经的明星企业,等来了它的结局。

2012年1月,检方不予起诉,在狱中度过15个月的李途纯重获自由。

人生三次豪赌,从风光无限到一无所有,太子奶的悲剧错在哪?

李途纯和太子奶的结局,即说是悲壮,也是唏嘘。

和健力宝的李经纬一样,这批企业家就是那一代人的缩影,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但李途纯有跟其他人不一样,他天性就是赌徒性格,无论是卖挂历还是做太子奶,他都敢于all in。

人一旦做对了一次、两次之后,就会对自己的判断盲目自信,往往危机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身边。

这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做法,让人生如过山车一般起伏。

盛极而衰是谁都避不开的命运,在人生得意时,多一些低调,才能让自己看清眼前的危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