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2016年伊始,随着新疆铁路“决战乌准线,突破石河子”战略的实施,以准东、石河子站区为代表的新疆铁路干部职工勇于承担国企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乌铁人“五种精神”,在乌准铁路这条小支线上演绎了一场大改革的重头戏,蕴育出

“瞄准市场,勇于担当,团结奋斗,挑战极限”的乌准精神。当前,乌准精神成为团结和凝聚干部职工、推动新疆铁路长远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近日,新疆铁路开设“学习弘扬乌准精神”专栏,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期待。

乌准精神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2015年10月底,中国铁路总公司铁道影视中心演播大厅里,一场关于“铁路货运组织改革”的高端论坛正在进行。此时,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已经开展了近两年半时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仁坚说:铁路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大运量的环保型的运输方式,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所长熊永钧为铁路货运改革支招:取长补短。所谓“长”,就是大宗货物运输。所谓“短”,就是铁路曾经丢失的农副产品、饮食产品、鲜活货物、电子产品的运输市场。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与运输学院副院长张晓东谈到:一线职工是改革的基本细胞,他们需要有信心和紧迫感。改革是个过程,希望他们在遇到波折时不畏难、不灰心。

与此同时,距离首都3000多公里的乌北火车站,原昌吉货运中心营销物流部副部长陈晶晶一脸郁闷,一如窗外阴霾的天气。

一段时间来,昌吉货运中心的请车数急剧下滑,从曾经的3000多车快速下滑到1000多车,甚至有一天跌破四位数。除了少数必须通过铁路运输的固定客户外,很少有其他客户电话联系陈晶晶。

曾经的昌吉货运中心管辖乌北、乌东、昌吉、小黄山、准东、准东北、石化、九道湾等站,是乌鲁木齐铁路局货运体量最大的货运中心,在车皮紧缺的刚需年代,这里曾经是货主光顾最多的地方之一。

有车没货,是陈晶晶这一年最深切的感受。而对于职工个人而言,最直接的就是运输收入的下降连带着工资收入的下降。

“工资不涨物价涨,这样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这,仅仅是整个乌鲁木齐铁路局货运的一个缩影。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2016年年初的一天,哈密货运中心职工在单位零散快运营业室门口,拍下了五只流浪狗“开会”的照片。因为没有货主上门,营业室的门口成了流浪狗的乐园。照片被广泛转发,由此引发了一场覆盖全体职工的经营形势大讨论。

这一年,随着中西部加快转移产业承接,新疆境内资源就地转换力度不断加大,大宗物资出疆运输需求呈现“跳水式”回落,原本依托“重质、远距、高运价”优势占据出疆物资半壁江山的铁路,逐渐褪去了“稀缺资源”的光环。

“等等吧,等国家经济形势好了,大宗物资需求回暖了,咱们铁路货运的春天总会到来!”抱着这样态度的铁路货运人大有人在,但市场的残酷并不以铁路人的意志为转移。

2016年一季度,全局货物运量整体下降12.2%,直通运量下降22.6%,日均装车量从以往的3500车暴跌到2200车,货源早晚会回到铁路的愿望越来越渺茫。

严酷的市场竞争,丝毫不亚于新疆铁路创业初期面对的艰难困苦,习惯了艰苦奋斗的乌铁人在并不熟悉的市场竞争面前蒙了,憋着一股劲儿不知道往哪儿使,没有清晰的努力方向,拳拳都像是砸在了棉花上。

乌准铁路就在这一关键时刻,进入了决策者的视野。

乌鲁木齐货运中心副总经理曹玉良至今都记得,当时陪同路局主要负责人乘汽车去准东调研时看到的场景:国道216线上,5000多辆大型汽运卡车满载准东的煤炭循环往复,首尾相连,密密匝匝。

这情景,与一旁冷清的铁路形成巨大的反差。“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不是没有货源,而是货源都流失到公路上去了!”

一句话直指要害,更惊醒了众人。很多人把货运量急剧下滑的原因归结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造成传统货源骤减上,看不到疆内的市场,看不到自身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短板。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257公里的乌准铁路自乌鲁木齐向东延伸,经阜康、小黄山、五彩湾,抵达新疆五大煤田之首的准东煤田,穿越了乌鲁木齐、甘泉堡、准东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2009年年底乌准铁路建成运营以来,一直由合资公司--乌准铁路公司负责运营。长期以来,运量始终徘徊在380万吨左右,在区域货运占比中只有5%的份额,截止到2016年,公司连年亏损。

但乌准铁路的区域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准东煤田预测储量3900亿吨,占新疆煤炭储量的17.8%、全国储量的7%,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整装煤田。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准东、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沿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昌吉、玛纳斯、石河子、奎屯等地区大力发展煤化工、煤电冶炼等煤炭下游转化产业。仅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对乌准线的运输需求合计就达5750万吨,以后两年将达到7000~9000万吨。

面对家门口的这一块“大蛋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路局决策层主要领导来这里调研了7次。改革的突破口就选在了这条支线上。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3月18日,决策者在月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千方百计实现货运上量”的要求。明确指出,要提高准东北站装车能力,着力解决好石河子站卸车能力,关键要解决好效率的问题。

3月28日,集团公司首次提出“决战乌准线、突破石河子”的概念,必须要按照“市场决定价格”的法则,撬动市场,促成铁路货运量的爆发式增长。

4月9日,第一次货运营销座谈会上,决策者一针见血的指出,新疆铁路货运存在的思想认识不适应、形势认识不适应、整体环境不适应、内部环境不适应的问题,必须着力提高运输组织水平,逐步探索适应企业化、市场化的机制。否则上量无望,更谈不上增加职工收入。

只有走薄利多运的道路,才能打开局面。

时任库尔勒货运中心总经理刘洪九算了一笔账,只有运量增加70%才能够增加收入,奎屯货运中心总经理陈康也算了一笔账,淡季运量要增加80%才能提高收入。

“不转变认识,不调整战略,铁路货运将永远是淡季!”这个论断虽然残酷,但却是现实。

思想认识的转变何其艰难。那一段时间,集团公司决策层用一次次会议刷新管理层的认识,对价格机制的认识,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对市场残酷性的认识,对肩负责任的认识。所有管理者都在“抓管内好还是抓出局好?”的选择中徘徊。

多频次统一思想的会议,让大家初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想阻挡货运量下滑的势头,思维要清晰,战略布局要准确,方向走错了,就会一泻千里的继续往下垮。

“市场在哪,哪里就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这是决定新疆铁路货运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抉择!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2016年3~4月,全局货运发送量完成1023万吨,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32.9%、1.6%。煤炭、钢铁等部分大宗品类运量止跌回升;5月份货运量同比增长10.7%,货运形势逐渐向好,职工增资目标有了明显希望。

5月23日的全局月度工作会议,注定将载入乌鲁木齐铁路局发展的史册,这次会议,正式确定了“决战乌准线,突破石河子”的战略决策,提出了“读懂乌准线、决战乌准线、畅通乌准线、改造乌准线,突破乌准线”的决定。

“把乌准线经营好,完全可以实现运量翻番,这是我们的命脉,是发展的重点,是主攻的目标。”这一决策,与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准东崛起”战略高度契合。

“如果用铁路运输,不仅能解决安全和环保问题,而且能极大缓解公路交通拥堵问题!”时任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书记赵青期盼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窘境。

一场对铁路自身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意义的战役在西北大地打响。

新疆铁路部门所有岗位都在这场为生存而战的战役中忙碌着。补强能力短板、打通运输通道窄路、扩充运输能力、准东站扩能、准东北扩能、小黄山扩能、甘泉堡扩能……一系列提升运能的举措相继出台,一切只为了这条“发展命脉”上的货物运输“装的上,走的畅,卸得下”。

从准东腹地到北疆绿洲石河子,一列列大吨数循环列车运行646公里循环往复开行,源源不断地把“乌金”送到急需原料的一家家兵团“天字号”企业。

2016年二季度,以乌准线准东北~兰新线石河子一线为试点,新疆铁路组织开行大吨数循环车组,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确保了乌准线“大进大出”,准东北日均装车同比增加38.1%。

观念一变天地宽,新疆铁路货物运输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光明大道。

货运组织改革能否有序推进,“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让原来的“铁老大”转身变成跑市场的“店小二”,其过程并不像说说这么简单,怎样从认识转变到行为转变再深入到思想层面的转变,决策者费了不少脑筋。

“必须把压力传递给每一个职工!”

“2015年新疆货运量同比下降1.8%,公路下降0.4%,铁路货运量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而且降幅高于公路14.2个百分点……”一组组冰冷的市场数据从管理层传达到作业层,在工作现场很多职工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

但还是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这轮不着我们操心,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了!”被动的行为转变与主动的思想转变之间,差距何止千里?

“要用好经济杠杆作用,奖罚分明,调动各层面经营创效的内生动力!”面对严峻的形势任务,决策者真正用起了市场法则。

“实行营销岗位业务提成、生产岗位计件核算、管理岗位效能分配,突出营销岗位激励作用,充分调动跑市场、揽货源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有效的管理机制一定能导致有效的管理结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听说了吗,小李这个月拿了近两万的工资呢!”“你还别嫉妒,那是人家汗珠子摔八瓣跑市场跑出来的。”薪酬体系改革的效果立竿见影,昨天还高枕无忧按点上下班的一线人员,转瞬间“一猛子”扎进了市场的水里。

“以前干活只要不犯错误就能把工资拿回家,现在是拼业绩,那太不一样了!”在乌鲁木齐货运中心工作的小张坦言,参加工作10年来,这一次是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的味道。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重构货运经营管理框架最直接的体现,表现在所有一线的人员都真正“动”了起来。

“争取把草把子全装回来!”2016年5月6日,乌鲁木齐货运中心鄯善营业部主任李建军叮嘱货场工作人员,把石油单位运输管道、设备后不要的衬垫用的“草把子”通通拉回来,用来堵货车车辆上的缝隙。“买新的一把要12元钱,我们这是废物利用。”李建军说。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支出,带着团队盈利,是李建军这个“营销状元”唯一的目标。

6月16日,奎屯货运中心副总经理李勇正在石河子驻点包保。正值酷暑时节,李勇却一刻也闲不下来。每天到现场协调,与有关部门沟通,全程盯控生产组织情况。“每个班子成员都有任务,必须到现场盯着,一抓到底!”

乌鲁木齐货运中心营销生产部部长曹建新,为了把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新疆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的产品拉到铁路来运输,五次到公司总部廊坊上门沟通,推介特需班列运输服务,用诚心打动了对方,最终签订了年运量40万吨的协议。凭借勇闯市场的骄人业绩,他荣获了“火车头奖章”。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库尔勒货运中心营销经营一部部长周巍养成了一个习惯,走在马路上看到装载货物的汽车,先看车牌,再看车上装什么货,如果能和司机聊两句,他绝不放过机会。到了休息日,他会自己到高速公路上去看过往的大货车,在路边的“大车店”和司机唠唠嗑。“这也是市场信息资源啊!”

为了抓住大客户,局货运处专门成立了大客户服务部,选拔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专业技术等领域业务骨干,与大客户建立“一对一”的服务关系......

一场由乌准线为起点的改革席卷了全局。在乌鲁木齐、在奎屯、在库尔勒、在喀什、在哈密,乌鲁木齐铁路局管内的5个货运中心和两个口岸站,都在忙碌着以实现机构设置和职能设计与市场紧密接轨为目标,探索货运中心事业部制管理的模式。把专职营销干部在管理人员中的占比由不足10%提升到了50%,将营销触角向市场、向客户延伸。

瞄准市场的结果显而易见,当忙碌的人群看着一列列满载的货物列车隆隆前行,眼里和心里充满对未来的期待。(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学习弘扬乌准精神」小支线撬动大改革:从乌准铁路看新疆铁路改革发展之路(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