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最大的课题:依赖与独立的拉锯

亲密关系最大的课题:依赖与独立的拉锯

亲密关系最大的课题:依赖与独立的拉锯

“潜意识深处的图景,塑造了现在的你我。”

大家都以为我们正在驾驭自己的人生,控制一切,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所看到的言行举止都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我们的大脑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有意识地作出理性的决定。其他潜藏在表意识觉知之下的则是巨大的潜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这是一种假设,意指我们表面的行为其实只是反映内心极小部分的状态而已。

正在驾驭自己的人生,控制一切,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所看到的言行举止都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我们的大脑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有意识地作出理性的决定。其他潜藏在表意识觉知之下的则是巨大的潜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这是一种假设,意指我们表面的行为其实只是反映内心极小部分的状态而已。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隐藏的自我,那么它很可能会对我们的“船”造成严重的破坏,就像如果我们看不到潜意识的冰山一角,我们也毫无察觉它们的存在,一旦我们将这个“包袱”带进我们的关系之中,那它很可能就会从中进行大肆破坏。

在冰山模式中,顶层代表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他人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与他人共同做的一切,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表意识世界。

然而,我们的表意识行为受到我们的情绪和感觉所驱使。我们的行为和表现来自内心的感觉,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就无法理解他人的所作所为,因而对他们心生恐惧或产生误解。

在我们表意识的“水平面”之下是我们的潜意识,记载着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体验与记忆。

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设计,也就是当我们学会某种技巧,就再也不用去想该如何做,它会自动运行,以后每一天我们就这样启动了自动运行装置。

学骑自行车正是如此,在初学时我们曾不断跌倒,但一旦我们掌握其中的窍门,我们就不会忘记。这种模式会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而且我们很自然地就会习以为常。

所有的结果都与你的童年有关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儿童心理学理论是,当父母关系陷入困境时,孩子们开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例如,如果父母很不幸地离婚了,那么其中一种情况是孩子很可能会以某种方式牺牲自己,也许是生病或发生意外。

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是孩子会突然惹是生非或在校成绩一落千丈。这一切都是孩子的本能和选择反应,试图帮助或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希望借此父母能将注意力放在家庭中更迫切的问题上。孩子们上演一幕幕的戏,希望能阻止父母争斗,让家庭至少可以有一段时间重聚在一起。

我们不难发现,在破碎或不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生活上也是跌跌撞撞。他们会认为父母的痛苦都是他们的错,并且会采取相应的行为。

当然,我们比较容易从别人的家庭中看出这股动能,但是,假设父母之间的关系够恶劣,那么孩子的反应就会变得很极端,退缩、尿床、大哭,以求注意力或表现得像个超级乖宝宝。

许多“超级乖宝宝”长大后都会说他们有一个完美的童年,其实这意味着他们仍然活在逃避之中。

亲密关系最大的课题:依赖与独立的拉锯

所有的外在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当我们兴高采烈描述我们的新欢时,朋友往往会对我们加在新欢身上的“美丽光环”感到质疑。有句谚语说,爱情是盲目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真正看到我们的新伴侣,我们只是看到自己的正面投射。

同时,我们的朋友也可能是盲目的(或者至少是弱视),因为他们看到的是自己个人的负面投射。

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一些朋友坠入爱河时,他们会以最正面的方式来描述新欢。他们很可能把新欢介绍给我们,于是我们主要是出自好心回应他们,想象我们即将见到王子或公主。

然而,当我们看到他们时,我们很难保持正经,因为他们似乎和朋友所描述的样子完全不是一个人。

很重要的是,关于他们的新欢你不要试图直话直说。如果你真的直说的话,很可能你会被控诉想要摧毁他们这段美丽的际遇。他们认为新欢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反过来,你是会透过你个人的投射来看他们的伴侣。我们都是透过我们头脑的滤镜来看身边的人,所以真相是什么呢?这个答案则是取决于问与看的人了。

亲密关系最大的课题:依赖与独立的拉锯

有时候爱是依赖与独立的拉锯

并不是所有的关系在早期就会遇到心魔陷阱。有时候我们会从蜜月期直接跳到所有关系最大的课题:依赖与独立之间的拉锯。

我们原本对伴侣感到兴致勃勃的一切,突然间我们却感到厌烦,我们感到无力且失望透顶,甚至有造化弄人的感觉。毕竟,我们一开始就以为这个人会永远珍惜且爱护我们。

然而,相反地,他们似乎无视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陷入了争吵的陷阱,目的是想尽办法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硬要我们的伴侣改变行为,好让我们快乐。

通常这种情况先发制人的是女人,情节大都是因为男人们的神经过于大条,让她们无法忍受而生闷气。此时,男人们却对为何她们的心情那么差摸不着头脑。

“怎么了?”他问。“没事。”她随便回答,双手交叉搭在胸前。这就是一个典型生气的例子,她气为什么她的伴侣无法和她心灵相通,不知道她的需求是什么。

让人不明白的是,我们往往需要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我们。如果这位生闷气的妻子可以接受她的老公未必永远都会知道她的需求,那么,她就可以直接温和、清楚地告诉他自己的需求。

“需要我写出来吗?”她可能还会挖苦他。嗯,事实上这是需要的,有时候我们就是要把话详细地说清楚,不管我们是男人还是女人。

伴侣是你的镜子

伴侣是你的镜子,你越靠近越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佛家中有句谚语:虽然我们能看到其他人,但我们却看不到自己。而“关系的魔镜”就是迫使这些潜意识的需求、动力和复杂的情绪浮上台面。

说实在的,我们对自己的潜意识驱动力浑然不知。我们随着他人的行为“起舞”,责怪他人害我们有这种感觉。然而,在承诺的亲密关系中,无可避免我们会原形毕露。

所有潜意识的驱动力和冰封已久的痛楚都会浮现,目的是让你有机会疗愈,你绝对是逃不掉的。

许多婚姻或亲密关系都是败在忽略这个原则:我们的伴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除非我们愿意探讨这个功能,不然我们会与我们最近且最亲密的伴侣拉开距离。

唯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踏上美满幸福的道路。

90秒自测抑郁症、焦虑症与强迫症?不,你要的绝不仅于此:https://www.toutiao.com/i65419221501550269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