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松肩坠肘的要诀,这样讲一目了然

太极拳松肩坠肘的要诀,这样讲一目了然

想要松肩坠肘,不妨先记住以下口诀:

用力抬胳膊,练不出松肩坠肘。

不用力抬胳膊,就能练出松肩坠肘。

主动抬胳膊,练不出松肩坠肘。

被动抬胳膊,就能练出松肩坠肘。

松肩坠肘是太极拳的重要练法之一。太极拳的松沉劲是由上往下逐渐练出来的,先是练出松肩坠肘,把松肩坠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练出来。能松肩坠肘,才能较好的实行力发于脚跟、中传于腰、上传于手。它是整体的松沉劲道。

太极拳松肩坠肘的要诀,这样讲一目了然

1、练出松肩坠肘的目的

一是手臂练出沉来;

二是练出手臂的撑劲;

三是练出手臂的气来。

就手臂而言,有三种地方产生力量。

一是肌肉;

二是筋;

三是关节肌(关节之间的肉体组织,有人说叫环形肌)。

太极拳总要求松肩坠肘,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为的就是体现和增加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

有些人一想到用力,就会想到肌肉,其实这是片面的认识人体用力的组织。

由于筋和关节肌,在平时用力的情况下,被肌肉力隐藏起来,使人体会不到,那么通过松肩坠肘,就要把被隐藏起来的筋和关节肌的给扩大化,最终显现出来。

在练拳当中,只有不断地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才能显现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并且逐渐增大筋和关节肌的力量。

通过松,它们之间属于肌肉力慢慢的递减,而筋和关节肌的力慢慢的逐渐递增。

我一直强调,练出松肩坠肘,手臂就会觉得沉重,其实,这就是突显筋和关节肌的用力程度,而减少肌肉的用力程度。

这时就如同筋带动骨头在做动作,而肌肉就如同沙袋一样包裹在筋和骨头的外面,一旦练出筋和关节肌的力就能体会出这种沙袋的重量。

2、什么是撑劲?

由于手臂放松练出沉来,手臂会下拉肩部,肩部放松会下拉脊椎,如同沉重的手臂通过肩挂在脊椎上。

由于腋下要求有空档,造成手臂尤其是肘部向外,那么沉重的向下的手臂,再加上肘部向外的力,二者的合力交汇混合,加上含胸拔背,形成向下向外的撑劲。

太极拳松肩坠肘的要诀,这样讲一目了然

练出手臂的沉来,就会有肩关节开了的感觉,那么,肩关节开了就会感觉到是关节肌和筋在用力的引导手臂做动作。

3、手臂的练法

用起式讲解,钓过鱼的朋友都知道,把鱼竿放出去以后,在抬鱼竿时,用手只抬手握的这一节鱼竿,就能体会出钓的鱼的大小。照此方法,做起式的双臂抬起动作,这时大脑只想着抬大臂,小臂和手都不用管,就如同抬鱼竿。

动作与起式相同,全身放松,只是用大脑去想抬大臂即可,不可用力,大概用4-5秒时间抬起手臂。

太极拳松肩坠肘的要诀,这样讲一目了然

注意,全身放松,大脑只想大臂,不要管身体,反复的练习。这是比较投机的方法,主要是能尽快体会出手臂的沉重感。

学太极拳的人,在谈到对肩肘的要求时,总是有人说“沉肩坠肘”,也有人说“松肩坠肘”,各家太极拳对肘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对肩的说法就不同了。到底哪个更准确呢?

我们看看拳式,从《太极全书》的诸家拳照中可以看出,有些拳式肩不但没沉,反而抬得很高,可见沉肩之说的表达是不确切的。

陈鑫先生在谈到肩的要求时说:“打拳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甲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肩松不下则转关不灵,且松肩不是亸[duǒ]肩,骨节开则肩自松下……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伸屈,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陈鑫先生明确指出,松肩不是亸[duǒ]肩,“亸[duǒ]”是下垂之意。杨澄甫先生曾说“沉肩,松开下沉也”。杨先生也说是松肩。

太极拳松肩坠肘的要诀,这样讲一目了然

我随恩师洪均生先生学拳时,老师常说“把肩的筋松开。”为达到松肩的目的,又教了松肩的方法。通过多年练拳的体会,我认为松肩坠肘意义表达全面,沉肩是松肩的一种表现形式,松肩是沉肩要达到的目的。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只有肩松开,气血才容易达到肢体末梢,更好地发送微循环,达到健身、增强功力之目的,做到“行气如九曲回肠,无微不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