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每个来北京的人,对于这个城市,或许都会有一套自我总结的真实。这时你不需要任何人向你传授有关北京的经验,因为你分明已经很懂。

最近,有一部剧,却偏要向你“传授”。这或许就是《北京女子图鉴》负面评论的由来吧。很多人觉得剧中的北京,俨然不是自己真正经历的北京,所以,不屑。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小城美女陈可依,对于自己出生的小城,天生有着一股美貌女子的不甘和嫌弃。

年轻时的自己,有太多欲望,好山好水的家乡,实在盛不下。

于是,2008年,像很多“有理想”的年轻人一样,陈可依从北京西站切入主城,开始了自己在这个城市,卑微却又自强的打拼。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这部剧是翻拍2016年大热日剧《东京女子图鉴》。因此,坦白来说,刚听到翻拍的消息,我内心是不怎么看好的。前作《东京女子图鉴》已太过成功。它用细腻的日式视角,将一个有姿色的年轻女孩对于自己出生小城的那种不由自主、微微嫌弃的感觉,拍摄得微妙、有质感。并且它用女主对人生每一阶段的“嫌弃”,来推进情节,推进她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看似是很没有内涵的“逆袭史”,但因为主创太过看透,所以一切有种难得的哲学视角。高潮时,东京版用“现实”给予女主角当头一击:出身平凡的她,永远无法成为港区(东京富人区)男人的择偶对象;幻想和年轻弟弟展开的姐弟恋,也被另一出身高贵的大家闺秀横刀夺爱。

这其实就是一种“阶级固化”的深刻主题了。电视剧却深入浅出,让人觉得残酷的同时,又倍感真实 ,真实得让人心寒。

诸如这些,国内翻拍版,能达到这种云淡风轻的深刻吗?

《北京女子图鉴》追到现在,出乎意料地,我觉得这部剧并没有大家说得那么不堪。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目前争论的一个点,是女主角陈可(本来叫陈可依,后受到顿悟后改名),究竟是不是独立女性?反面观点认为她每次上位,都或多或少和一个男人有关,都或多或少和她的人际关系有关,不是百分百凭实力。

这是不是有点对“女性独立”,矫枉过正了?意思就是现在的孩子要想在大城市立足,一点人脉、一点性别优势,都不能用了?陈可的每一段上位,确实或多或少和她的女性魅力有一点关,和她的会察言观色有一点关(给顾总递创可贴、装可怜抢单、巧妙化解明星不合作危机),但茫茫北京,这么多人才,你说她再不放聪明点,如何突围?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北图》的职场戏部分,反对观点认为拍得不够真实。比如说女主在外企的第二份工作,刚开始,两个部门的并列头头在内斗,情节展示:姚梅进公司已经有段时间了,ppt都不会做;客户赶着要一个方案,全部门所有下属都不合作,只能经理自己连夜加班……

这些细节,确实不够真实。不过这部剧的职场戏也可以从大方向上来品味,那么《北京女子图鉴》其实讲述了和男、女领导不同的相处内核。类似女主第二间公司那样借用出差欲对女职员行不轨之事的男领导,在中国并不算少数。剧中也其实将这两种选择的结局——答应或不答应,都演给你看了。所以,就算利用潜规则了,你智商情商不够心也不够狠,最终还是会像剧里姚梅那样,物质生活没有得到什么明显的飞跃,在办公室还遭受老板娘的一掌之辱。人尽皆知了。

类似的情节,亦舒很早以前的一部小说就描述过。那部小说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可悲的是,东亚社会过了这么多年了,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还是这么狭隘和艰难。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跟女性上司的相处,《北京女子图鉴》也描述了一种典型:她们大都会喜欢一个年轻时的自己。陈可的第三份工作,也是真正实现她在北京立足的工作,就是因为这样被女老板顾总垂青。对方也很栽培她(但是将那么好的房子便宜租给她,确实太和现实不符了)。

我们都会莫名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有些人会为拍马屁,故意假装自己和上司具有相同的兴趣、价值观。但陈可和顾总(吴越饰演)的缘分在于,她是不用装的,她是真的很像年轻时的顾总。

真正有能力的上司,容得下有野心的下属。

现实性

剧集刻画了一些“接地气”的现实,恰恰是它的亮点。

第1集中大爷卖一块钱玉米给陈可那个情节,是很多观众特别诟病的地方,说这么小气,两块钱一根人家只有一块钱,大爷还掰一半卖给她。但我却恰恰认为,主创的苦心,在这一情节上其实特别难得啊。

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是“该”对你好的。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外表好的人容易有一种幻觉,认为这个世界基本没那么丑恶。陌生人主动帮你提箱子、刚认识不久的男生主动帮你搬家,漂亮姐姐经常请吃饭……

但其实,社会对于一个美貌女子的善意,并不会持续一辈子。没过多久你就会变成《欲望号街车》里的布兰奇,寄人篱下、因年轻时挥霍而没有积蓄,只能在醉酒时,怀念曾经的荣光。

所以第1集的玉米情节不是很真实吗?为什么大爷看你可怜,就要将本身两块钱的玉米降价卖给你?就因为你长得可爱?

很多观众也特别不理解为什么陈可要和张超分手——她来北京的第一个男友、外企公司的顶头上司。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陈可过生日那天——我们知道女主当时的人设是一直想要个LV包,从到北京的第一天开始,天天想,不惜将LV设置为电脑的屏保。

于是,过生日那天,张超故意给她一个惊喜。在她回家后,情意绵绵递上一个LV的精美包装盒,只等着她来拆。

你想想你要是女主,此刻是什么心理状态?是不是很开心,是不是很激动?盼了一年的包,终于等到了,而且是男朋友送的。

她小心翼翼拆开那时在她心中神圣、精美的LV包装袋,手中赫然出现的却是一件轻飘飘、廉价、甚至不好看的LV赝品睡衣。

“299包邮!”男友兴奋地说,“而且这个包装盒还得另加钱呢!”

那晚,陈可和张超分手了。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大量弹幕批她物质、虚荣,放过了这么好的男人。

但其实,她不是因为他不舍得买包而分手,而是,他根本不懂她。

她的“目标”,在他眼里是无意义、不切实际、难以理解的。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这是当时陈可分手的根本原因。虽然在这集的番外小剧场里,我们发现张超实际上是为她买了包的,只不过托别人从美国带回来,在海关被扣住了。

好几集的番外小剧场,我都觉得是主创过度善意了,因为还会将丑陋往里找补。但有时,现实就是那么丑陋。

现在社会,我们很容易批判一个女子物质、虚荣、眼高于顶。但其实,在无数这样的“心比天高”中,背后是女性自身的努力。

女人的不甘

这部剧肯定让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刚到北京的那些日子。

这时透过屏幕你回忆着曾经的自己:那么青葱、碧绿,充满着一切的可能性和一切的希望。踩在这个城市的任何一条街道,你都觉得你能狂妄地征服一切。

可是没过多久我们就都风化了。被现实风化。

坦白说,《北京女子图鉴》播到现在,“幻灭”的东西仍不够多。女主虽不断遭受挫折,但不知怎的,最后总莫名回归“正能量”。

东京版的残酷,北京版,无法比拟。但是北京版却仍旧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有欲望的女人,不可爱?

这是在第5集张超和陈可吃饭时,脱口而出的,那时他们还是男女朋友关系。

换句话说,一个女人,你是否有资格“要强”。你的要强,究竟是对人生有追求,还是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一点,其实19世纪的福楼拜已经探讨得很深刻了。《包法利夫人》中,美貌女子艾玛,嫁了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后者根本无法满足她对物质、英俊、爱情的强烈欲望。

于是,她出轨了。然而,男人并不是真心。于是,她借债了,不断买着自己想买的物质。

最终,债务形成一个她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巨大黑洞。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包法利夫人选择了自杀。

《北京女子图鉴》:女性,是否有资格“要强”

《包法利夫人》剧照

这是很典型的欲望与自身能力不匹配。但是很多人也会说,包法利夫人那个时代,受当时的社会历史等限制,女人还无法找工作、赚钱,用自己的能力实现人生理想。那么现在,像陈可这样的职业女性,她也不断有着超越自己眼下现实的“欲望”。那么最终,她能实现吗?

这时我就很期待这部剧的结局了,看它究竟是流俗、烂尾,或是,能够产生一点新意或启发?

作为一个女人,这世界对我们是时常图穷匕见的,关键所怀凶器,究竟是有关自我的利刃,还是人云亦云的虚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