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夕陽西下,碧波染上一層暖色,水鳥在湖面上振翅飛翔,圈圈漣漪,盪漾著水中央綠意浸染孤島的倒影。“美極了,就像一幅自然潑墨的美麗山水畫,草綠花紅,生機勃勃。”5月23日,站在東湖邊,遠眺的市民陳苗不禁停住了腳步,凝望著這迷人的自然風景。

地處老城區的三角池片區曾是居民口中的“鬧心地”,灌木雜亂,黃土裸露,地面坑窪……海口啟動環境綜合整治,因地制宜進行生態修復,精細化提升園林景觀,激發老城區的活力,僅用120天褪去“髒亂差”,實現舊貌換新顏。

海口在城市更新“五化”先行中,瞄準民生痛點,將民本理念融入到經營城市的點滴中,加快推進城市“淨化”,狠補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刷新城市顏值。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潔淨的濱海大道。

新面貌:刷新城市顏值 街區煥發生機

千餘米長的龍舌路,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實現了蝶變:坑窪不平的路面全部鋪上瀝青硬化,裸露的黃土披上盎然的綠意,增設果皮箱,電動車整齊劃線停放,商鋪招牌統一規整,流動攤販不見了蹤影。“剛走進這裡,我還以為走錯路了。”5月23日,在外地打拼多年的海口市民鍾秀玲回來探親,家門口這條小巷的蝶變讓她讚歎不已。

小街巷牽動大民生。海口切實把脈市民生活痛點,問計於民,問需於民,進行拉網式排查整治,2000多條背街小巷漸次完成改造。如今,破損的牆面全部美化,天空雜亂的電纜線揮別“蜘蛛網”,節能路燈照亮出行路,休閒健身路徑提升市民生活質量。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市民在紅城湖邊整潔的步道上晨跑鍛鍊。

海口將改造和保護密切結合,堅持修舊如舊、以古為新的原則,古街巷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紛紛換上新顏,留住人們心中濃濃的鄉愁。培龍市場后街是條古街巷,由於年久失修,路面坑窪不平,地下排水設施堵塞,路燈暗淡。升級改造之後,這條老街巷煥發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入口處立起紅色的高大門樓,公共通道鋪上了青石磚,兩側的多層建築立面一派瓊北古建築風格,成為集休閒娛樂、餐飲美食、購物消費為一體的古城文化特色美食街。

得益於對忠介路、培龍市場后街、宗伯裡一橫街等一批古街巷修舊如舊的改造,歷史悠久的府城文化街區重新煥發了活力。而海口另一張歷史文化名片——騎樓老街,同樣在久久為功的提升過程中實現了蝶變,成為備受市民遊客青睞的文化地標。

新景觀:深化水體治理 再現“水城”風貌

每天早上,美舍河群上村休閒廣場格外熱鬧,社區居民都喜歡到這座家門口的小遊園健身。舉目四望,碧水河畔,清風拂面,大葉油草錯落分佈,蜿蜒的園路向前延伸,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原先,這裡就是個臭水溝,隔幾百米都能聞到難聞的味道,岸邊灌木叢生,是人們的‘鬧心地’。”5月23日,看著眼前的美景,市民林欣很是感慨地說,這裡被納入美舍河水體綜合治理後,河邊的私設排汙管被一一摸排出來並清除掉,建起了多處淺灘、溼地,在河灘上種植本地大葉油草。經過半年多持續的水體治理,河水清了,河岸美了,漸漸吸引來休閒的人們。

遊客在美舍河邊乾淨的走廊上觀賞美麗的城市風光。

在美舍河水體綜合治理中,海口通過科學治理、成本控制、社會共治、機制創新,變過去的“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歷時9個月,在3.5萬平方米的建築垃圾堆棄場之上,建成1.4萬平方米的八級梯田人工溼地,重現水清、岸綠、白鷺飛的和諧美景。

海口還在美舍河中嘗試種植紅樹林,這是我國首次在城市內河成功種植紅樹林。按照這種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理念進行治理,花錢不多,卻有更好的效果,在最近多次的強降雨中,美舍河河岸經受住了考驗,沿岸積水比平時少,退水也比平時快。美舍河治理成效顯著,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生態治水永遠在路上。海口素有“水城”之稱,椰風海韻、江海交匯,河灣湖汊縱橫,溪流水道綢密,海口繼續把水體治理作為“淨化”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實“河長制”“灣長制”,大力推廣複製美舍河治理的科學路徑和經驗,全力抓好“兩湖兩溝一溪”等32個水體治理,加快推進市域水系連通,恢復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和流動性,恢復海口“水城”風貌。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小朋友在東湖邊乾淨的步道上游玩。

新招數:推動海綿改造 補齊城市短板

在三角池片區環境綜合整治中,東西湖水重現清澈,湖心島煥然一新,環湖的市政道路在改造升級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因地制宜採用透水材料,讓改造後的道路好看又實用。

“這次改造,我們採用高質量透水混凝土,精心養護,實現非機動車道的海綿化。”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築所工程師申彬利說,相較於傳統路面,透水路面遇到集中降水時,雨水能快速滲入地下,補給城市地下水資源。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工作人員划船在東湖上清理垃圾。

申彬利表示,三角池片區改造工程引入“海綿化”和“精細化”理念,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在設計、施工、植株的購置等方面,充分結合海口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功能需求、景觀效果及建設成本,使道路建成後能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為狠補城市短板,三角池片區在道路改造時推廣透水鋪裝材料,新型材料本身的多孔隙特性,為其過濾淨化雨水、存蓄滯留雨水、消納周邊雨水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園林景觀提升上,著重考慮水生態系統,海綿化改造是突出特點。”申彬利介紹,在東湖路、博愛南路等道路改造時,多點佈設下沉式綠地,方便雨水順勢流入。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工作人員乘船在東湖上清潔垃圾、水草。

市市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在海府路、白龍路、長濱路、龍昆南路等道路改造時,充分考慮海綿城市雨水自然滲透理念,在綠化帶中大面積種植大葉油草,這種本地草具有生命力強和節約資金成本等諸多特點,正逐漸成為海口城市綠化的新寵。綠化帶承擔大部分調蓄雨水功能,雨水經由綠化帶下滲入土壤,可作為地下水的補充。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經過整治後的東湖路與新華南交界處,凹凸不平的空地被改造成乾淨整潔的小廣場。

新常態:構建長效機制 呵護城鄉美麗

為了保持城市淨化的常態化,海口正構建環衛常態、長效機制,重點加強對環衛企業的監督考核,嚴格落實“門前三包”等環衛管理機制,提高主城區清潔保潔效率。同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開展農村潔淨家園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加大農村保潔力度,實現全域海口乾淨整潔。

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對道路“牆到牆”實施全覆蓋保潔管理,並對南大立交橋、世紀大橋、海秀快速路、濱海大道、國興大道、龍昆南路等重點路段和中小學校等重點區域推行高峰時段“潮汐式”保潔作業,根據人、車流量變化,適時增加機械化及人工保潔力量,確保重點路段、重點區域在高峰時段的潔淨。同時,加強道路機械化作業,一、二級道路實現全部機械化清掃作業,全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80%以上,有效控制道路揚塵。

▼環衛工人在清理路面上的落葉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環衛工人清潔道路兩旁的路燈

“水域衛生保潔實現常態化。”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各環衛PPP企業按照定人員、定河段、定時間、定標準、定任務的“五定”標準,對轄區水域實施日常保潔、全覆蓋管理。為了呵護美麗鄉村,海口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目前全市各鎮均已實現“戶清掃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將農村生活垃圾納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處理,覆蓋率達100%。

市環衛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強化環衛作業質量監督,海口建立了240人的監督管理專業隊伍,通過搭載數字化管理平臺,對PPP企業的運行管理進行全方位監管。為強化法規制度保障,海口先後出臺了《海口市愛國衛生管理辦法》《海口市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管理辦法》等20餘項城市衛生管理法規、規章,使城市精細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有效的常態化管理機制。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西海岸帶狀公園,環衛工人清掃沙灘上的垃圾。

▼環衛工人正在擦拭垃圾箱

變!變!變!海口“顏值”持續刷新中,你發現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