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峯街道:全域改造 刷新「橫峯速度」

2018-09-30 15:39 |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陳遠笛 通訊員 沈益峰

8月31日上午,溫嶺市召開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工作推進會,對溫嶺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工作作了詳細的講解和動員,是繼去年全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工作動員會後,又一場主題鮮明的工作推進會。

横峰街道:全域改造 刷新“横峰速度”

會議指出,溫嶺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一期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莞渭陳村、方家洋村、馬鞍橋村一期簽約率均達100%;一期安置小區約236畝土地已完成房屋騰空拆除工作,已於9月8日掛牌出讓;產業園區一期30畝樣板區域已啟動建設,155畝土地已完成房屋騰空工作,擬於9月份掛牌出讓。

會議強調,要肯定成績,正視問題,準確把握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工作新態勢;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加快實現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工作新跨越;要強化措施,狠抓實效,切實凝聚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工作新合力。

打造鄉村振興,產城融合示範區

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是貫徹十九大精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鞋業轉型,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迫切需要,更是回應群眾訴求,共建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主區塊位於橫峰街道。

横峰街道:全域改造 刷新“横峰速度”

橫峰街道是浙江省著名鞋鄉,也是“中國鞋材之鄉”,以鞋業為單一支柱產業。地處溫嶺城鄉接合部,面積僅15.9平方公里,擁有常住人口3.2萬人、外來人口6.8萬人,各類生產經營單位6000餘家,產業鏈完整、集群效益明顯。然而,產業發展、經濟騰飛的同時,也給橫峰街道帶來了產業“低散危”、環境“髒亂差”、交通“阻堵塞”、規劃佈局混亂等一系列問題。面對這些掣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只有通過全域改造、全域整治,大拆大整、大破大立、重建重構,才能實現華麗轉身,實現產業優化提升。

“既能保障村民安居,又能保證工業不流失,這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是大好事。”對於推進全域改造,促進產業升級,橫峰街道涉面村莊的村民們滿懷期待。橫峰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全域改造打破了村民生活的村界限制,重新統籌整合了區域內涉面村莊,以橫峰大道為界,劃分南、北區塊,統一規劃安置住宅和廠房用地。同時,加快了區域內危舊房整治改造步伐,統一安置外來流動人口住宿,避免民房租住人口密集引起安全隱患問題,確保人居安全。

此外,在改善居民生存生活環境方面,採取分離生產和生活區域的方法,減少鞋業加工的氣體排放和製鞋物品堆積產生的不可降解性汙染。引駐教育、醫療、購物等綜合體建設,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從而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可持續協調發展。通過全域改造盤活土地存量,打通中華北路、川安路、田園路、環湖路和橫峰大道“四縱一橫”路網脈絡,將基礎設施全面配套,市政養護等納入主城區,拉近了橫峰與溫嶺城區的距離,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對加快橫峰融入主城區,推動中心城區北擴提質,形成以橫峰為中心、以鞋業為支撐的城市次中心具有重大意義。

2017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以解放思想促改革的魄力,以廣泛調研抓整治的決心,以打破困境尋發展的毅力,量身定製“溫嶺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相關政策,包括城中村改造、鞋業優化升級園區建設、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全域水系調整實施、城市道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五大工程,總投資達150億元左右,涉及橫峰街道12個村、城東街道3個村,改造村民住房5843戶、1.8萬人,涉及小微企業和家庭作坊超3000家,改造面積達9.5平方公里,以城市化、園區化推動產業興旺、經濟二次騰飛,再造發展空間,再創產業優勢,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產城融合示範區。

“媽媽式”服務,助力全域改造

8月24日晚上11時40分,在橫峰街道馬鞍橋村二期簽約現場,村民蔡某在核對一些細節後,鄭重地在拆遷協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至此,共有256戶拆遷戶完成簽約,馬鞍橋村二期簽約率達到99.2%,標誌著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再下一城。

横峰街道:全域改造 刷新“横峰速度”

橫峰街道前洋村,左側為近幾年新建的小康型別墅。

去年11月份,我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工作正式啟動,以橫峰街道方家洋村、莞渭陳村、馬鞍橋村等3個行政村為一期先行區域,拉開了實驗區建設工作的序幕。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市級各部門、橫峰街道和各村緊緊圍繞“一年全力拆遷、兩年產業入園、三年基本建成”的總要求,第一時間研究制定行動方案,第一時間採取硬招實招,拿出了一抓到底、徹底轉型的信心和決心,贏得了工作的強勢開局,取得了初步成果。

“為了確保簽約進程,我們將工作人員分成4個攻堅小組,全力做好政策解釋和矛盾調解工作,爭取讓村民只進一次門、最多跑一次。”8月23日,當記者見到市國土資源局不動產登記局局長潘友衛時,他正在馬鞍橋村二期簽約點忙著接受村民的諮詢,“短短10天時間,馬鞍橋村二期簽約工作就完成了。這其中,我們不僅要調解糾紛,還要做好村民的‘代辦員’。”從政策解讀到協助查閱檔案,直至陪同辦理公證,工作組全體人員以“媽媽式”服務全力推進簽約工作開展,為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按下“快進鍵”。

“8月19日正式啟動簽約,提前4天進駐,瞭解分析每一戶村民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調解工作。”馬鞍橋村黨支部書記鄭定友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幫助村民算好“經濟賬”“長遠賬”“生態賬”,工作組還特別邀請了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公證中心、浙江臺溫律師事務所的黨員同志常駐村委會,為村民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援助和文本公證等服務。此外,工作人員還幫助村民代為查詢和辦理相關業務,拆遷戶只需帶房產證、土地證、戶口簿、身份證,即可到簽約點完成簽約。

從“要我拆”到“我要拆”

“馬鞍橋村以城西大道為界,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被列入了市全域改造房屋徵遷範圍,涉及山前施、徐家2個自然村,共有拆遷戶271戶,已於4月29日完成簽約工作,簽約率達到100%。”鄭定友說,馬鞍橋村是橫峰街道的一個大村,現有常住人口1900多人、外來人口1.5萬人,村內情況複雜,攻堅難度較大。從去年11月27日全域改造工作組進駐,到4月28日全面完成簽約任務,153天的時間裡,工作組全體人員以攻堅克難的拼勁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白天上門走訪調查,晚上入戶做思想工作,日夜奮戰,風雨無阻,使得馬鞍橋村一期順利簽約完成。

横峰街道:全域改造 刷新“横峰速度”

馬鞍橋一期騰空房屋拆除。

“本來二期是沒有列入全域改造房屋徵遷範圍的,但在一期簽約過程中,不少二期的村民都來到簽約點諮詢簽約政策,並主動提出要加入其中,希望能夠按照一期的安置補償政策,將二期列入房屋徵遷範圍。”鄭定友說,鑑於村民們的意願非常強烈,工作組經過商討並積極爭取後,成功將馬鞍橋村二期納入房屋徵遷範圍。“二期的簽約工作有群眾基礎,因此開展起來輕鬆不少。”鄭定友告訴記者,在二期簽約工作啟動前,村民主動提交簽約材料的達90%。工作組和各村幹部不懈努力,挨家挨戶做群眾工作,善於換位思考,從群眾切身利益角度出發,為群眾鋪路搭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通過前幾個月的政策宣傳和思想工作,馬鞍橋村二期的大部分村民都對安置補償政策表示理解。雖然僅僅10天就完成了二期簽約工作,但工作組和村幹部還是遭遇了不少困難。“打電話不接,上門也不開門,只能在門口靠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中有一戶村民,我們上門了60多次,都沒有給我們開門,工作完全沒辦法開展。最後還是通過聯繫其親友協助勸說,才終於得以進門做思想工作。”面對對改造工作不理解的村民,工作人員和村幹部始終不敢鬆懈,積極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消除村民後顧之憂。

從“要我拆”到“我要拆”,廣大群眾對全域改造工作的支持率與日俱增,靠的是橫峰街道工作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自市全域改造工作啟動以來,橫峰街道工作組全體人員積極發揚“白加黑”“5+2”精神,每天挨家挨戶做好入戶調查、政策宣講、登記統計、測繪評估等工作,做通居民思想工作、調解家庭矛盾,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和“政策剛性”要求,為村民們提供了無微不至的服務,有力地確保了簽約工作的順利推進。

展望 〉〉

“苦戰一百天”

完成二期8個村徵遷簽約目標

4月29日晚上6時15分,橫峰街道馬鞍橋村一期簽約工作完成,簽約率達到100%,這也標誌著我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一期簽約圓滿收官。從6月6日開始,方家洋村、莞渭陳村和馬鞍橋村建設區塊騰空工作陸續完成。8月份,完成一期住宅區域地上建築拆遷工程,並於9月8日發佈一期住宅用地出讓公告。

9月3日,橫峰街道正式啟動第二期全域改造,涉及上洋林、石埭、洋江、西塘、後洋、前洋、高洋王、下葉8個村,累計徵遷改造土地面積約6672.14畝,涉及居民2899戶、9046人。相對於全域改造一期先行的3個村,二期8個村在總結一期經驗的基礎上,完善了宣傳內容,優化了簽約流程,強化了人員配備,同時上線簽約軟件,拓展了簽約方式。

在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工作推進會上,橫峰街道黨工委書記潘仁軍部署了全域改造下階段計劃。他提出,要“掛圖作戰”,按照“苦戰一百天”的簽約目標,在2019年元旦前完成二期8個村集中籤約工作。潘仁軍說,8個村要成立8個“攻堅組”,分準備發動、預審評估、集中籤約、複核歸檔4個階段,精確每一日進度,爭取100天內打贏全域改造二期8個村徵遷簽約這場硬仗。

9月中旬前完成人員組織、宣傳發動、資料收集和評估進場工作;10月20日前完成預審評估工作;11月1日前後啟動8個村集中籤約工作,以10天簽約兩個村的工作進度,至12月10日左右完成集中籤約工作;12月25日前完成複核歸檔工作。緊張的工作進程為的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全域改造攻堅工作,全面奪取全域改造簽約工作的新勝利,在最短的時間內改善轄區內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實現橫峰街道產業優勢新的騰飛。

此外,為順利推進改造工作,市委、市政府從全市各機關部門抽調了67名精幹人員支援橫峰街道工作,分派至各村“攻堅組”。市委常委坐鎮橫峰街道全程指揮,全域改造指揮部下沉到8個工作組聯絡進度、平衡政策,橫峰街道還配備專職班子和骨幹力量,全力以赴保障徵遷工作做精做細。

聲音〉〉

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

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市委常委趙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改造產業升級這項工作。目前,我們已順利拿下第一階段勝利。下一階段,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念,提振精神,勠力同心,以敢打必勝的決心和發起總攻的姿態,發揚不怕艱辛、連續作戰的精神,不懼險阻、驍勇善戰的精神,不甘人後、誓奪勝戰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堅決攻克一切影響既定目標的難關,堅決奪取“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這場攻堅戰的新勝利。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可謂標兵漸遠、追兵日近,我們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建設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工作的重要性。全市上下必須團結一心,把實驗區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實驗區建設跨越式發展。

●橫峰街道黨工委書記潘仁軍: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是推動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城市環境優化變革、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的有力抓手。我們必須一鼓作氣、再接再厲,在原先先行3個試點村的基礎上,全面推開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下階段,我們將深入推進橫峰街道上洋林、石埭、洋江等8個村的徵遷工作,統籌謀劃,全面啟動。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優勢,以堅如磐石的決勝信念誓奪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的新勝利。以實幹建設新溫嶺為己任,全力推動我市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橫峰將以城市化、園區化推動經濟的二次騰飛。

●下葉村村委會主任方敏生:開展全域改造產業升級實驗區建設,對於下葉村來說,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能全面提升我村的鞋業發展、環境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生活水平。從此,農民變市民,家家住新房,戶戶有廠房。下一步,我們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決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於城中村改造的部署要求,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勇擔責任,以群眾利益作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深做細群眾工作,解決好村民們的實際困難,做好街道、部門與村民之間的溝通橋樑,充分彰顯村級力量在推進工作中的主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