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追逐名校名師,不如擇個好班主任,更不如當個好父母

盲目追逐名校名師,不如擇個好班主任,更不如當個好父母

盲目追逐名校名師,不如擇個好班主任,更不如當個好父母

可真的名校名師就是優質教育資源嗎?

案例一:某鄰居,長年抬頭不見低頭見,兒子剛剛小學畢業時,也曾託我打聽區域某初中老師情況,我十分詳細地幫其分析了該學校師資力量,包含班級任課教師配備等等,畢竟家門口的學校,本人也算教育業內人士,瞭解得多一點。當時的建議是選擇一位優秀班主任,因為是平行分班,班主任特別優秀,那麼意味著任課教師配備上便要平衡,不能把全校優秀教師都集中到某一個班,根據該孩子的小學表現,建議數學班主任,畢竟小學數學他還有許多習慣未養好,同時這所學校生源質量並非特別優秀,但很適合這個孩子,過於優秀的生源,他反而會跟不上進度。

當我把這些條分縷析地講給他聽後,新學期開學,他跑來興奮地告訴我,他給兒子託關係,進了一所本地極有名的私立學校,還是某知名教師的“重點班”,無語之餘,我還是祝願他,給兒子找到了優質教育資源。

三年間,孩子住校,只有週末能回來,偶爾能遇到,初一時見這孩子還挺開朗自信,後來越來越少見,初三再見到他,基本不太愛與人交流了,家長遇到我也是長吁短嘆,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給他那麼好的條件,咋這孩子就是不爭氣呢?

最終結局,中考成績不太理想,成為某私立高中捐資生。

案例二:某同學,一次聚會中提起,兒子馬上讀初中,打算選擇公立學校,也託我打聽學校和教師情況,我依然盡心幫她詢問了離她家最近的公立初中的情況,得知有一位優秀語文班主任正好帶初一,當然,數學和英語教師相對平衡一些,因為她兒子喜歡閱讀,英語在小學階段就開始上培訓班,問題不大,數學成績也非常優秀,只是作文稍弱。這所公立初中,也屬於生源普通,因為本地優秀生源無一例外被私立初中掐尖了。她兒子小學成績並不算特別拔尖,中等偏上,選擇這樣的班主任,有利於培養他作文寫作水平,而其它學科,只要班主任帶動得好,有了學習興趣,是完全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的。

她非常信任我的分析,開學時,電話告訴我,就是選擇我推薦的那位語文班主任。現在已經初二,孩子有時聚會時也會跟著一起,非常陽光的男孩,語文班主任一開學就發現了他身上的優點,閱讀很廣泛,經常在語文課上請他發言,還專門給他一節班會時間講自己閱讀體會,孩子信心越來越足,順帶著數學和英語成績也一直保持班級領先。我們同學聚會,她兒子也不玩手機,就靜靜坐一邊看一部大塊頭書。

推測結局,中考按現行分數線,不如意外,他鐵定被重點高中錄取。

盲目追逐名校名師,不如擇個好班主任,更不如當個好父母

名校名師未必適合

家長都是一顆望子成龍的心,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可謂不大,給孩子選擇名校名師,看上去十分美妙,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是否適合。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同,教育出的孩子性格、學習習慣、學習基礎也不盡相同,但名校名師就那麼幾個,風格雖然各異,但一經選定,便不可更改,究竟哪種風格的教師是孩子最適合的呢?家長極少在這上面做文章,當然,這可以理解,畢竟不是教育業內人士,對教師教學風格之類的信息掌握得很少。

名校名師的優勢在於宣傳,一所名校,往往由於數個名師影響,而名師,往往又是數屆畢業生的成績斐然,不可否認,這些都是優質教育資源,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使是名師,所任教班級也未必全部都是優等生,一樣有學習不理想的學生存在,這是班級授課制的必然結果,錄取率再高,同樣如此。

另一方面,名師任教班級中,是無數擠破了頭進來的學生,可以說,這些學生家長中,沒有不重視教育的,在相當程度上,這種班級中學習,學生拼的不僅是自身實力,更拼家長實力。我們都知道,學校教育的基礎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實力有兩方面組成,一是經濟,二是觀念。現在經濟基礎都不錯,家長也肯花錢投資給孩子教育,但觀念上差距就不是僅僅靠金錢可以買到了,家長懂教育,會在小學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不俗的經濟實力,名師的教學,通順的家校溝通,這才是孩子成功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反觀前面案例一中,家長僅僅懂得花錢,自己平時卻極少關注孩子學習或者不會關注,那麼結局當然不會太好看,而唯一有可能彌補家長家庭教育缺失的,只有一位優秀班主任。

名師當然也是優秀班主任,但在如此眾多優秀學生中,能吸引到班主任眼光的總是少數,限於工作場合和工作時間,任何班主任都不可能做到在校內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為什麼不要去優質生源集中的班級,除非你能保證自己的孩子是優中之優,性格還不能太內向,這樣才有可能得到“關照”,否則,很有可能泯然眾人。

盲目追逐名校名師,不如擇個好班主任,更不如當個好父母

選擇離家近的好班主任


初中階段,就近入學,是國家政策,我十分贊同,畢竟我每天上下班,經常遇到揹著學生書包的學生,他們都屬於擇校就讀,每天路途上花費個把小時時間,疲憊不堪,時間利用率實在太低,特別到了初三,學習任務加重,路途時間並不見減少,遇到堵車還要浪費更嚴重。

離家近的初中,無疑是最好選擇,每所學校,都會有優秀班主任,他們或教語文或教數學或教英語,還有可能教別的科目,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帶班好手。同時,每個班主任帶班風格也各有不同,有的擅長組織活動,有的擅長情感交流,有的擅長激勵學習,有的素以嚴厲著稱等等。誰更適合?誰又知道?

提前與預就讀學校教師交流,提前與預就讀學校畢業生、在校生交流,提前與身邊教育界朋友交流(比如說我,嘻嘻),多角度收集該校教師信息,結合自己孩子特點和家庭特點,進行選擇。

盲目追逐名校名師,不如擇個好班主任,更不如當個好父母

最重要的選擇,當個好父母

前面擇校也好,擇班主任也罷,沒有相應的信息資源,普通家長極難做到,其實,在我看來,以上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自己先成為好父母才是。

排除極個別師德敗壞的教師,排除極端運氣不佳遇到他們,多數學生遇到的是普通教師,那麼對於這多數人來講,最終學業成績取決於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契合度,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對優秀的父母,抵得上一所名校、一位名師。

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內,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而最影響班主任對學生態度的,就是家長態度,家長關注學生在校學習,加強與學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溝通,會讓學校教師感覺到促進作用,家長反饋學生在家表現,有利於學校教師對該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

同時,家庭教育良好的學生,基本都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比什麼都重要,我任一線班主任、數學教學多年,凡是遇到這樣的家長,其孩子基本都是學霸,而且還幾乎不用“怎麼教”,成績永遠都是班級甚至年級領先。其實平均計算下來,學生在學校內,接觸班主任時間就算最多,也不過到校前的早讀和午休、中午和下午放學前的十幾分鍾整理時間,再加上課堂教學45分鐘,即使把下課時間的交流也算在內,每天和班主任見面時間也就1小時左右,任課教師更少,基本上45分鐘,而這有限的見面時間,並不等於孩子被關注時間,因為班級中幾十個孩子,還要除以這個分母。因此,別看孩子在校時間長達8-9個小時,每位教師能施加影響的並不多,那麼誰施加影響的時間最長呢?毫無疑問是父母。

綜上所述,孩子最終成績的決定者,相信大家應該都有了自己的判斷。優秀的學生,在這個意義上,其實並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父母培養出來的,同理,差的學生也一樣。為什麼我們一再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正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