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被確定為全省首批22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之一

  日前,在全省召開的鄉村振興試點工作推進會上,西昌被確定為全省首批22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之一。

  2018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西昌動作不斷。除了推動生態示範村創建以外,還堅持以轉型升級為切入點,振興鄉村產業;以集體經濟壯大為切入點,提升鄉村造血功能;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切入點,提升鄉村基礎設施;以掃黑除惡為切入點,強化鄉村治理。

  未來的西昌農村,既有“面子”也有“裡子”,不僅宜居宜業,也有文明鄉風。

西昌被確定為全省首批22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之一

日前,在全省召開的鄉村振興試點工作推進會上,西昌被確定為全省首批22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之一。

鄉村振興是一項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規劃先行,謀定而動。今年省委一號文件首次將“堅持規劃先行”單列,並置於第二部分,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工作。

對入選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的地區,省上將設試點指導小組,由省委農工委、發展改革委、財政、住建等部門組成,下設規劃編制組和專家諮詢組。省財政還將對試點縣、鎮給予一定補助經費。省上將及時出臺鄉村振興規劃導則,並積極研究以立法形式對鄉村振興規劃、建設、管理予以保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西昌今年動作不斷

2017年,西昌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46.12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1元,獲得了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榮譽。

2018年,西昌大地處處掀起擼起袖子推動鄉村振興的實幹熱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西昌動作不斷:

2月23日,西昌召開農口系統工作會,對2018年西昌“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七個緊緊抓住”成為西昌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詞;

“要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實現“七有三好”的總體目標。”3月1日,西昌召開8個生態文明示範村創建工作推進會,提出8個生態示範創建村要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可複製可借鑑的鄉村振興“西昌經驗”;

3月6日,西昌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學習班開班。

  推動生態示範村創建 找準鄉村振興現實抓手

今後的鄉村會變成什麼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西昌人的共識是——既要“面子”也要“裡子”,不僅要宜居宜業,也要鄉風文明。

西昌堅持以生態示範村創建為切入點,堅持“七有三好”,找準鄉村振興現實抓手。

“七有”,即:有符合“七彩西昌 陽光水城”發展定位,體現“小組微生”要求的田園綜合體,實現“小組微生”村莊建設目標;有體現“五位一體”要求(有適度規模、有成熟品牌、有專合組織牽引、有龍頭企業帶動、與電商結合)的特色產業;有完善的生活環境保潔措施和良好的村容村貌;有健全的村規民約及監管機制;有軟硬件達標的村級陣地建設;有穩定的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有A級景區創建和“四好”文明村創建的成功探索和基本經驗。

“三好”,即:“平安指數”“黨風廉政建設”“文明指數”三個測評結果好,切實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西昌計劃每年統籌抓好8個示範村創建,力爭通過10年努力,全市90%的村就近就地入住美麗幸福新村。

  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四個堅持”要做到

為了全面振興鄉村,除了推動生態示範村創建外,西昌還使出了很多“大招”。

堅持以轉型升級為切入點,振興鄉村產業。2018年為“產業轉型年”,在先期省級試點基礎上,西昌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和有序流轉,規範流轉土地6.8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6%。西昌目前擁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7家,解決農民工就業崗位3萬餘個。發展家庭農場97家,其中成才家庭農場成為省級示範農場。規範登記637家專合組織,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經營模式,帶動80%的農戶參與融合發展。推動洋蔥、小香蔥、鋼鵝、建昌鴨、高山黑豬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擁有農產品品牌82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3個。

堅持以集體經濟壯大為切入點,提升鄉村造血功能。西昌按照“11458”發展思路,抓實村集體經濟發展。“11458”即:“一個總體要求”——堅持“造血”與“輸血”相結合,以集體經濟薄弱村為工作重點,以選優育強村黨組織為根本保障,實施“三年攻堅行動”,整體提升集體經濟實力;“一個基本目標”——到2020年,全市所有村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集體經濟超過10萬元的村佔比達到70%以上,超過50萬元的村佔比達到30%以上;“四個堅持”——堅持因地制宜,堅持創新思路,堅持聯動發展,堅持建管並重;“五個立足於”——立足於增強“造血”功能,立足於不“與民爭利”,立足於可持續發展,立足於量力而行、長久打算,立足於持之以恆、久久為功;“做好八篇文章”——領辦合作經濟組織增收、發展第三產業增收、做活土地文章增收、開發集體資源增收、通過綠化造林增收、盤活集體資產增收、依託社區建設增收、打造旅遊項目增收。

堅持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切入點,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實施東西海三河環境綜合整治、大橋水庫引水工程、安寧河干流防洪治理等一批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項目。推動400公里河道清理、邛海周邊四鄉一鎮農村連片整治、安寧河和邛海瀘山周邊2018年萬畝植被恢復、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5000畝綠化造林等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