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省再谱新篇 浙江四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八八战略”实施15年来,浙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富民强省之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坚持不懈围绕富民强省走下去,不断谱写新篇章。

近年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形成问题导向、群众满意导向,蹄疾步稳地推进各项工作。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工作成效较好;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国库库款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较好;落实鼓励和支持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工作力度大,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任务完成较好;落实养老服务业支持政策积极主动、大力推动养老项目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这四项工作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我省积极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我省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我省财政部门将“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在财政服务供给端进行深化和拓展,积极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主动上门为预算单位辅导财政政策、听取意见建议、对接资金需求。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共上门服务预算单位14177家,集中辅导702次,服务人数达10.25万人次,实现财政管理改革、预算编制质量、财政部门形象三个“新的提升”。我省实现就业基层平台全覆盖,全省共建成31957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平台,配备3.95万名专兼职人员;就业主要服务事项进行名称、依据、时限、表单、流程等全省“八统一”和网上办理,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零次跑。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我省养老机构设立、变更等事项实现“八统一”,养老机构设立所需材料从原来的9项压缩到5项,审批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

推动改革离不开财政保障。我省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我省建立健全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加强预算支出进度管理,加快存量资金形成实际支出的进度,避免产生二次沉淀。来自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17年省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结余占当年部门预算的7.2%,比上年同期占比下降6.2个百分点。我省还推动出台《关于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教育、科技、文化、农业等领域的支出挂钩事项进行清理规范,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实际财力状况,统筹安排重点支出,有效破解支出结构僵化固化、“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等问题。

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省各级各部门尽心尽力为全省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重点推进全省高校就业服务指导站建设,搭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就业实践平台,提高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至3000元等工作见效明显,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5%以上。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省内农村劳动力余缺调剂工程、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帮扶12.8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与此同时,还率先出台省级机关按比例安置残疾人政策举措,成功招录26名残疾人公务员,国务院残工委还在全国推广了浙江的这一经验做法。

鼓励创业也是惠民生之举。我省按照“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制订出台工商登记“多证合一”,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宽容创业失败,10万元以下创业担保贷款坏账由创业担保基金代偿等含金量高的政策举措,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的具有鲜明浙江特色的就业政策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破解难题,解决痛点。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17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80.08万人,占总人口的21.77%。老龄化、高龄化形势,是我省搞好民生工作必须直面的现实。

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省注重顶层设计、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市场活力、注重强化责任,确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要素保障,兼顾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保障基本与适度普惠,注重增强服务能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建设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着力完善产业政策,优化市场环境,打造服务链条,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将养老服务事业列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