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See You,揭秘ICU

北京东单九号院,是著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所在地。百年来,从这里毕业的莘莘学子,已成为中国医学界的脊梁。现在,他们又汇集在这里,为每一位中国老百姓,用平实简单的语言,做负责任的医学科普。

近年来,ICU这个名词已经通过大众媒体得到广泛传播。从出身ICU的台北市长柯文哲,到火遍朋友圈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再到不久前弗格森老爵爷突发脑溢血手术,成功后也被送进了ICU。ICU似乎离我们很远,又似乎离我们很近。

但大家都公认的就是,在生命最危急的时刻,ICU将成为守护健康最后的防线。那么ICU靠什么起死回生?ICU是不是总能力挽狂澜?ICU里如何避免人财两空?如何选择要不要进ICU?

这篇推送告诉你!

I See You,揭秘ICU

ICU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的简称,根据专科不同,还会区分为外科ICU (SICU)、内科ICU (MICU)、神经ICU (NICU)、新生儿ICU (NICU)和儿科ICU (PICU)。

01

ICU靠什么让病人起死回生?

ICU与普通病房相比最大的差别是人力和设备。

不过ICU并不是仪器设备和高级药物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其实是人和管理。每张ICU床位平均拥有的医生和护士人数远远多于普通病房,原则上ICU里一个大夫应当最多管3-4个病人,一个护士最多管2-3人,而且这些大夫和护士是经过专业重症培训的。

只有掌握专科技术的人员用好高级的设备和恰当的药物,才能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的生命,这两者缺一不可。

I See You,揭秘ICU

02

ICU是不是总能力挽狂澜?

当然不是。

危重病人转入ICU后,有一些能够好转,但仍然有相当比例病人会恶化直至死亡。重症医学业内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是ICU病死率,也就是一段时间内住ICU的病人中死亡或者恶化自动出院的比例,我们病房的粗病死率就常年保持在三四成左右。

如果一个ICU的病死率低,并不一定说明这家ICU水平高,而很可能说明收治的病人太轻了。

总体来说,疾病是否能够治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疾病本身。很多病不治就能好(这个比例其实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另外一些病不论谁治、怎么治、在哪里治都能好,还有一些病不论医护多么努力、病人和家属多么积极,也不论是否转到全国乃至全球最好的重症监护病房,最终都难逃阴阳相隔的结局,只是推迟了病人离去的时间;剩下的病人才是有可能通过ICU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努力而最终转危为安的病人。

I See You,揭秘ICU

03

哪些病人需要收入ICU?

另一方面,有一些病人病情其实已经处于不可逆的境地,比如伴有全身转移的晚期肿瘤或无移植机会的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肾衰除外),即使收入ICU也很难改变最终结局,但如果本人或家属仍然希望“搏一把”,ICU也会考虑收治此类病人并实施最后的努力。虽然这些病人收入ICU后常常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一些痛苦,即使没有奇迹发生,但是对亲人来说这些努力可能足以起到很大的安慰作用。

I See You,揭秘ICU

04

ICU是不是很昂贵?

ICU的运转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因此费用是比较高的。

ICU的费用与所给予的诊治和护理措施有关,国内大多数ICU的费用每天数千至2万元,其中多数在医保覆盖范围内,不过同样会涉及一些自费项目,因此具体自付金额很难估计;更难预估的是住院时间,对于大多数危重疾病,无法预测多久能好转,部分病人会进入“僵持”阶段,说好不好,说坏不坏。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每天近万的费用也不会是小数目,当然像2005年哈尔滨天价医疗案500多万的ICU住院费是极为罕见的。

此外,部分从ICU好转出院的病人会进入相对较长的失能状态,从家庭收入来源变成需要花钱照顾的角色,这对很多家庭来说,也意味着相当大的压力。

I See You,揭秘ICU

05

住ICU有哪些弊端?

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ICU并不等于保险箱,并不能让人高枕无忧,而实际上住ICU有很多已知的和未知的弊端。

最大的弊端当然是“治不好,ICU大夫跟家属一样,也期望治好每个收治的病人,但是医学不是万能的,现实常常事与愿违。与“治不好”相辅相成的就是“花钱多”,人财两空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其次,对病人来说,住ICU常常是“遭罪”的,尤其是神志清楚的病人,除了疾病本身的症状外,ICU诊治所包括的各种穿刺、置管、翻身和吸痰也常常伴随着疼痛或不适,病房内24小时不间断照明、此起彼伏的各种仪器报警声,都会成为不适的来源,很多病人从ICU转出后感觉曾去了人间地狱,宁死不来第二次。

再次,ICU不允许家属长时间陪伴,每天只有半个小时的探视时间。对于最终未能好转的病人来说,

临终的这段时间家属无法陪伴其实是莫大的遗憾

最后,ICU的诊疗措施和环境本身就是医源性伤害的来源,比如院内感染、穿刺并发症等等,虽然有很多预防措施,但是这些伤害一旦发生,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有可能就是致命的。

I See You,揭秘ICU

06

如何选择要不要进ICU?

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应当个体化分析。从ICU专科医生的角度看,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年龄和基础生活质量;

(2)导致本次入院疾病的可逆性以及预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3)本人和家属意愿;

(4)经济基础;

(5)能够获得的医疗资源。

其中第2条是核心,但专业性太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的问题极为突出,甚至很多时候医生也无法准确判断预后,进一步增加了决策难度。

I See You,揭秘ICU

摄影:翁利

I See You,揭秘ICU

江伟

I See You,揭秘ICU

东单九号院

面向大众普及的医学资讯

来自东单三条九号的校友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出品人:东单九号院健康理事会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及朋友圈!

“东单九号院”只做科普,不做诊疗。如有疾病,请尽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