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富家少爺,餓暈在街頭,堅守民族大義拒做漢奸的一代宗師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州腹地,水路陸路交通發達,在明清時期,是著名的四大名鎮之一。工業、貿易非常發達,同時這裡還是武術之鄉,是南派武術的發祥地之一。

清末時期,由於社會動盪,工人、商人、百姓為了自保,紛紛學武防身。佛山武館紛紛成立,盛況空前。著名的武術大師黃飛鴻、張宏盛、梁贊、董小青等人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

他於1893年出生在廣東佛山的一個名門望族,祖居在佛山佛賢路,號稱桑園。葉家桑園房子非常多,連綿好幾條大街,在佛山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現在還保存比較完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當年葉家把祖居旁邊的祠堂租給了一個叫陳華順的人,此人外號“找錢華,”打的一手詠春拳,他就在葉家祠堂收徒教拳。葉家的小少爺剛剛七歲,沒事就跑去看陳華順教人打拳,竟迷上了功夫,要求跟他拜師學藝。

曾經是富家少爺,餓暈在街頭,堅守民族大義拒做漢奸的一代宗師

葉家小少爺是誰呢?他就是後來的一代宗師——葉問,原名葉繼問。小葉問跑去找陳華順學藝,但陳華順卻不是十分願意,因為他是房東的少爺,家境富裕,但練武卻需要極其嚴格,他怕因此得罪了葉問的父母。

據葉問的二兒子葉正說,陳華順沒法推脫葉問的拜師請求,便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交一百個大洋的學費。要知道那時候一個大洋能買一百多斤大米了,一般百姓家庭,一個月也沒有一塊大洋的收入。

沒想到的是,七歲的葉問只隔了一天,就興沖沖的拿著一百大洋交給了陳華順,正當陳華順吃驚的時候,葉問磕頭拜師。沒辦法,陳華順只好收下了這個執著富有的小徒弟。

經濟上允許,周圍練武的氣氛濃厚,加上葉問勤學苦練悟性高,到了十七八歲就練得一身好功夫,和當時的詠春拳高手阮奇山、姚才並稱為“詠春三雄。”

出生在富裕家庭的葉問,受過很好的教育,再加上家教很嚴,所以葉問身上看不到一絲好勇鬥狠之氣,反而像一個教書匠一樣文雅沉穩。從1914到1937年間,葉問娶妻生子,並當上了一名警察。

除了練習武功和上班之外,閒暇時葉問和一些志趣相投的武林人士一起切磋武藝、喝茶聽戲,或者圍觀鬥雞、鬥蟋蟀,過了二十年優哉遊哉的生活。

1938年,日寇佔領了佛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葉家的桑園被日本人強行徵用。在失去祖宅的同時,葉問也失去了工作,別說當少爺練功,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沒辦法靠變賣家產為生。

日寇的一名武術教官聽說葉問功夫很高,就要求和他比試。葉問知道後避而不見,但這名武術教官派人在葉問家門口日夜監視,終於有一天把葉問堵在了家裡。

躲不過,只好迎戰。那名教官請葉問到他佈置好的擂臺上比武,葉問說不必了,就在這吧。原來詠春拳的長處就在於近身格鬥,所以葉問讓在家裡比試。不到一分鐘,葉問就制服了這名教官。

後來這名教官又請葉問到日軍中教他們詠春拳,並帶來了幾代日本大米作為禮物。這時葉問家裡已經揭不開鍋了,家產也變賣的差不多了,他的兩個幼女因為缺糧餓死。但葉問對日寇說,我喝慣了珠江水,吃不慣日本大米,請拿回去吧。

曾經是富家少爺,餓暈在街頭,堅守民族大義拒做漢奸的一代宗師

惱羞成怒的日本人準備秘密綁架他到軍隊,葉問提早做了準備,悄悄跑到朋友周清泉家。幸好沒多久那隻軍隊調到其它地方,因為才重新回到自己家裡,直到後來去了香港。

到了香港之後,找不到活計的葉問流落街頭,衣食無著,在深水埗桂林街的天后廟借住了半年。沒多久大兒子葉準來香港找他,本想找份工作安頓下來,但那時香港湧進大量人群,工作非常難找。

山窮水盡之下,葉問決定教拳賺錢。以前曾經認為教拳賺錢為恥,有辱斯文,但生活的壓力,也使這個從小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向現實低下了高昂的頭。

1950年7月,經朋友李民的介紹,葉問在九龍大南街的職工總會,開設了第一個詠春班。開始的時候,只有八個職工學生,葉問和他們同吃同住,全部家當只有一張床。

後來,葉問的拳館搬到了利達街,這裡緊挨著九龍巴士工廠,吸引了大批的工人登門學藝。巴士司機或者售票員,每天都會面對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各式人等,不乏無賴流氓之類,極容易發生逃票等糾紛。

詠春拳不需要大開大合,很適合貼身近搏,所以巴士這種狹小的空間非常容易發揮作用。詠春在手,無懼地痞流氓,很多司機和售票員用詠春拳教訓了地痞無賴們,於是詠春拳在香港名聲大振,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

曾經是富家少爺,餓暈在街頭,堅守民族大義拒做漢奸的一代宗師

後來,香港的各行各業都開始學習詠春拳,特別是香港警察的加入,更讓詠春聲名遠揚。當時的著名探長鄧生,他學習詠春之後,和其他派別的拳手切磋,覺得詠春非常實用,於是就大力推廣。

後來警界探長級別的人物和便衣警察,都前來學習。後來,詠春拳體育會在購買旺角水渠道的一塊地,贊助人員的名單上有在香港警界叱吒風雲四個的人物,呂洛、藍剛、韓森、顏雄。

1955年,13歲的李小龍跟隨葉問學習詠春拳,非常刻苦從不缺課,到了武館就從早練到晚,葉問也很喜歡這位問題很多的小徒弟。李小龍成名之後,很想再跟著葉問練習,他提出一個條件:買一棟三十萬港幣的樓房,另外再買一輛汽車接送師傅,但要求葉問單獨一對一教他功夫。

但葉問回絕了,用教拳謀生,已是他的底線,用功夫換取利益,更讓他認為是最大的恥辱。平時和徒弟們在一起吃飯,若有人提出有關功夫的問題,葉問一概不理,如果不識趣追問,葉問就會起身就走。

兒子葉準曾經問他為什麼這樣,葉問說:我的職業就是教功夫,平時都教厭了。喝茶吃飯,是我最輕鬆的時間,此時再問我功夫,就是剝奪了我休息的時間,所以我一定不理。

1972年,葉問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79歲。在他的身後,詠春拳日益壯大,他的弟子曾經被很多國家的軍警聘為教練,在香港演藝圈的狄龍、謝霆鋒、林正英、呂良偉等學習詠春拳。全世界練習詠春拳的人超過兩百萬。

葉問一生謙和內斂,光華從不外洩,但漸漸成為多部影視作品的主角,詠春功夫一再出現在熒屏之上,他對功夫的熱愛,不屈不撓、安貧樂道的精神,一直感染者我們這些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