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挑王说90年代:那些武术大师,也就那么回事|以武论武001

单挑王说90年代:那些武术大师,也就那么回事|以武论武001

以武论武——在这个用嘴说拳,以文论武的时代

——单挑王说90年代:那些武术大师,也就那么回事| 以武论武001

——有个练武术的,被混子赶下水沟,然后哭了| 以武论武001

采访人:武作家《以武论武》

受采访人:YM哥

受邀亮点:90年代 某地 公认实战第一高手

武作家按:以武论武是咱们武作家论武术界推出的谈话栏目,旨在尽原貌分享真实而有价值的武术界知识。我们通过一种文学采访而不是主题采访的形式进行,凭借武作家的武学修养引导谈话,每期会通过谈话内容,总结出一个特色主题:可能是技术话题,可能是情感话题,可能是历史话题,也可能是真相揭秘,或者是热度话题……总之,是有意义的话题。随着阅读,就明白了。

四海之内皆兄弟

以武论武(以下简称武):YM大哥好,又“见面”了,一晃得有十八了。

M哥:快,一些个兄弟又是一条好汉了。

武:(沉默片刻)大哥这话提醒我了,咱们过去论起兄弟来,有时候岁数上差着辈分,但还是称为兄弟?是不是有这种情感在里面?

M哥:不是的,你们文人喜欢多想,有时候捉摸的不对地方。你现在是专门搞写作是吧?

武:是的,大哥。不过我是圈内公认的考究严谨,都严谨得过分了。

M哥:是不是啊?

武:真的,抗打听,硬派武作家。

M哥:很好。

江湖上称兄弟这事,是冲着“四海之内皆兄弟”来的,意气相投,就是兄弟。再有拜了门的,大哥发话了,认了这个兄弟,你就不能不认。跟你们武术界一样,都是一个师父收的,就是师兄弟。

现在我是不是得称呼你一声孙老师了?

武:大哥叫我“兄弟”,是对我的认可,说明我还行。

M哥:那行,没想到还能养成一个作家。跟讲道理的人我愿意多说两句。你提前说,是采访武术的事是吧?

武:的是。十多年前,你在我们馆练拳,对我影响挺大的。你的身材就是放在现在,也没遇见几个练到那么壮的。确实印象深刻,然后我当时就请教你实战经验。后来我写小说,总少不了你那一腿。

M哥:什么时候发给我看看。我有读书的习惯。三层楼那个是吧,台阶在外的。那个馆是你开的?

单挑王说90年代:那些武术大师,也就那么回事|以武论武001

过去开武馆很简单,流行单挑

武:合伙的,当时开馆比现在简单,弄几个沙袋,有教练证就可以。不跟现在似的,硬件就得各种健身器材,教练战绩。我们当时是挂在音乐、舞蹈培训一起上的,练拳免费听钢琴曲,美声唱法,呵呵。

M哥:是。

武:当时大家容易崇拜,有踢馆找事的,得会打,会处理,不然办不下去。

M哥:对。当时也有武协管着,但斗殴谁都没办法。

武:大哥你当时练那么壮实,并不缺训练场地,我记得后来咱们还举办过比赛,请当时专业的来打,除了你带的人有打赢的,其他人全被秒杀。

M哥:是有这事,就是我们办的。紧跟《散打王》。“散打王”有十八年了?

武:咱们第一次见面,是有十八年了。不过对你是早有耳闻,事后才知道是你。我哥跟你当时号称南北,但他承认打不过你。

M哥:你哥是谁?

武:XXX,三年挑了你八次,只有第八次算打平了。

M哥:哦!他你哥哥?怎么从来没带你过来?

武:我不混(笑脸)。

M哥:是,那时代早,流行单挑。不能打,不能替兄弟出头,根本立不住。他其实没必要再挑我了,但他非不服。

武:也是有升级排名是吧?

M哥:差不多吧。

M哥:武术训练必须专业,不专业的跟专业的打,肯定得输。

武:大哥,你自身就有训练场地,为什么还到我们那练。是有朋友在那学?

M哥:当时你们那个教练,传说挺牛逼的,过去看看,切磋一下。

武:对那个时代的有些事情,我还不是很清楚。是不是用当时话说,开馆没打招呼,不合规矩?

武:有借鉴么?

M哥:这怎么说呢?不能说没有。不能说人家功夫不好,主要对我们当时用不太上。如果我们当时要开馆,肯定是要引进正规的训练,只是我们当时就是单纯的打。也不讲什么规则,只要不是胜之不武,你用螺丝刀捅都行。

好用的一下就够了

武:我记得当时你主要练腿,当时我们的武术见识,是装逼青年多用腿,打架出身多用拳。但是都传说你腿厉害。你能不能讲讲,有什么独门秘技?

M哥:也没有什么,就是练。熟能生巧,好用的一下就够了。

武:我记得你的踹腿,是带着点斜踏的感觉,略微起纵,下踏。挺难模仿的。

M哥:是,这样容易把人蹬倒,蹬伤。一腿就打出威慑力,往后就好办了。他挨三腿,近不来身,胆气就灭了。后边很容易解决问题。

武:是不是还有,当时手里边多有家伙事,不方便用拳?

M哥:也有这种情况。有明有暗。

武:大哥,你知道山崎龙二么?

M哥:游戏机那个是吧?不一样。那是游戏。

武:大哥,当时你手底下,能打的是不是也很多?

M哥:对,这样容易训练出手。咱们动手跟打比赛不一样,主要是个胆气,敢打与不敢打,敢打怎么打,不敢打怎么打(这些)。现在我们也有练专门打擂台的。

武:过去是荷尔蒙无处释放……

M哥:也有地方释放,就是人单纯。

武:我记得当时有个迪厅的老板,一次那谁带着几十号人去了,据说他拿出把冲锋枪,对着外边打了一梭子。然后都怂了。

M哥:是,也不能说怂了。那个情景,不能不长眼。

这个人你得多向他学习,他现在是著名的画家,头衔老多,一张画卖出天价,带老些学生。艺术家(略)。

武:得请人引荐吧。

M哥:你们都是文化人。方便。

那些教拳练武的,武术大师,也就那么回事

武:谢谢大哥跟我说这么多,记得你是严肃的人,轻易不跟人客套。

武:M哥,想问问你对武术有什么看法,总感觉挺白痴的问题,但还是想问问,有读者也想知道这些。

M哥:没有什么不能问的。武术,你要说对我的帮助,我是靠着拳打出来的。你要说武术是什么,我还真没研究。武术,强身健体吧。

武:大哥,冒昧问一句,你有门派吗?你是专门练武出身的吗?

M哥:怎么说呢?想找个门派还不简单?

武:我意思是,你的实战技术,是纯打出来的,还是专门学过的?有没有什么门派对你有影响?

M哥:咱们那不就是少林拳、螳螂拳么?学肯定得学,但是怎么说?你哥跟我打,研究我,算不算跟我学?

武:我感觉算。

M哥:练武术的打过,教武术的也打过,拳都是好拳,不管哪个门派,练就肯定比不练的强。我要说门派,没有。只能说,见过那些教拳练武的,武术大师,也就那么回事。真动手,也就那么几下。

武:“练就比不练强”。

M哥:这肯定,当初有段时间,我们专打开馆的。叫切磋。实战要从实战中来。

武:就说,提到一些拳种,你都能说出特点是吧?

M哥:接触过的,基本都能说上来。

武:大哥能不能举个特别的武术实战的案例?

M哥:武术实战……有这么一个事,当初我见到在北斗街,一个小瘦子,敲诈一个大高个的钱,那大高个比他能高出一个头。这小个蹦着高抽那个大个的脸,大个一点不敢反抗,低着头乖乖挨着。

武:我记得一次,XX他们,逼着一个练武的跳进造纸厂排污的那条水沟,让走几步走几步,不让回头就不敢回头。

M哥:是,然后哭了,站在水沟里边哭,这样不好。这种事你找L打听。

武:当时咱们跟练武的打,是不是还有个意思,就是当时咱们练不练都得能打,如果打不过练武的,说起来也不好看?

M哥:有这情况。武术也有套路,有散打,有小伙计后来上武校,跟教练闹了矛盾,也把教练打了的。外边打死的都有,还是胆为先,当时都得打架练胆。

选材很重要,不行的,趁早该干什么干什么

M哥:你哥最后一次跟我打,打了我几拳,分量够了。

武:什么拳什么流派这些,他说不上来,但他教育我学习态度很对路。

M哥:说不上来就对了,等能说上来了,人就不能打了。我没说你。

武:说我也没事。

M哥:看来你修炼的可以。

武:这种事情挺多吧?被挑战。

M哥:打出名声后,基本就没敢的了,除非接了什么事,出于义气必须打。

武:当时最后一架,算是得到了你的认可。是真认可,还是给个面子?没完没了的是不是不想打了?

M哥:没完没了的不好惹,你哥出名的不能惹。不过你这话问得有毛病,我得说说你,谦虚不是这么谦虚的。他能在南边立字号,直接就有资格挑我,而且他敢挑战我,用你们文化人说法,你以为他是浪得虚名?

武:是,他是打了不少(圈内名)人。

M哥:以前的事不提了,你还仅限于知道点打架的事。你不知道的,听了你都瘆得慌。

武:大哥,我这次想到要问的,基本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我回去总结总结,能总结出不少内容。谢谢大哥。

M哥:不客气,满意就好。什么时候回来?

武:闲聊。

M哥:闲聊。

……

武:大哥,你说话很客气,我哥说的就很直接,他直接讲“你们这些练武的,在我看来怎么怎么”。

M哥:他有这个资格说。练武也有真练的,有假练的。练武的不好惹,不是多能打,双拳难敌四手。是他们人多,师兄弟拉出来也是一支队伍。

武:大哥,你们现在训练,是老体系还是新体系?

M哥:有方便高效的,肯定要用方便高效的。不过打架么,也就那么回事,主要是心理素质,然后手快,眼快,脑子快。以前需求不一样,你应该知道点,是吧?看情况。

武:是。谁练的多,练的真实,自然谁就强。技术都可以学。

M哥:选材很重要,有些人是一辈子都练不成的。能打都是天生占绝对,不然关键时候顶不住。跟着打的,挑选很严,那种一看就不行的,趁早该干什么干什么。

(后略,谈话告一段落)

单挑王说90年代:那些武术大师,也就那么回事|以武论武001

武作家论述:

在一个时代,流行单挑,打出名堂之后,就有号召力,可以稳固一个小的团队。一个优秀的战斗团队,就会得到一些相应的业务。他们跟商业的关系,就像古代镖局跟票号的关系。团队之间也充满竞争。这个竞争不光是从商业考虑,很大一部分是从兴趣出发,或者说就是“闲得”,斗气,耍威风。

更关键还有一个因素,我没有直接谈,直接谈讨人嫌,是“义气”。你不讲义气,其他都不好使,口碑就立不住。

按着咱们“武作家论武术”的惯例,文章得有技术分享。技术方面,当时M哥练得身形真跟老虎似的,肩宽背厚,浑身肌肉异常发达。说实话,可能是因为当时训练手段的原因,他是偏向健美型,不是格斗型。但是因为他擅打,运动感觉是格斗型,压迫感额外强。

当时大众训练肌肉跟现在很不一样,准确说是不如现在科学合理,饮食配合也都是老法子,所以普遍体脂比例要高,但这样就越发显得有压迫感,这种叫俄罗斯胖。他那时候算是运用现代方法较早的了,肌肉线条很好看,一般人确实不敢单挑他,看到那块就怂了。

与武术相关的部分,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感觉到,他们追求实战,崇拜第一,但是他们对胜负的态度却看得很平常,跟现在咱们争吵的这种不是一个层次。那个时代很多教武术的,在他们看来就跟武术行不沾边,更别说这些人的徒子徒孙了。越是真正打过架打过仗的,越是知道没有常胜,也没有稳赢。常胜与稳赢,都是提前算计出来的。

对于武术与搏击,他们都不排斥,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学习。这是传武传承人普遍欠缺的态度。他们有这个态度,也是职业环境使然,不得不保持状态,所以他们从第一关——选材上,就很严格,不成手的根本不要。

这些成功的打手,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推崇的特点,就是读书,明理。我走上写作道路,就有他们对我的影响。

当时我跟着参加了个局,吃饭的时候,大家讲黄段子,有个大哥出了个题目,叫做:宋美龄侧卧席梦思,打四个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并提示,两个《三国》的,两个《水浒》的。

我答出了史进、宋江,后来又猜出了蒋干,另外一个我不知道(人物知道,但“文化”不够,做不到熟记于心,没对应上)。后来破迷,告知是庞统。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我很惭愧,于是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早年有成,成为了一名文学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