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在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是經常被引用的幾個詞彙,因為這幾個人都在歷史上都留下了彪炳史冊的功績。其中的唐宗就是指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虛心納諫,英明神武,被周圍各國尊稱為天可汗,唐帝國在他的領導下,開創了盛世,擴大了疆土,唐朝的威嚴也遠播四方。

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但眾所周知,李世民接替皇位並不是合法的,他是通過武力除掉自己的哥哥李建成,逼迫父親李淵退位得到的。李建成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雖然沒有李世民軍事才能突出,但直率,寬厚,善於治國,並深得李淵的喜愛,所以李淵稱帝后,立刻封李建成為太子,並自始至終把他作為接班人來培養。

在這種情況下,排行第二的李世民是怎麼逐步取代李建成,走向權力的巔峰呢?據說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期間,在房玄齡的引薦下拜見過一個非常有名的道士,這個道士為李世民看完相後,對他說:必為天平太子!

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此後,李世民便有了奪權做皇帝的信念,但當時的李建成也並不弱,李建成在太子黨的輔佐下,率軍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有著一系列的功績和政績,而且深得李淵的器重,又是家中的長子,綜合來看,李世民是不佔優勢的。

俗話說:“槍桿子裡出政權。”為了能和太子黨一決高下,李世民也開始培養自己的黨羽,他在戰爭中大肆招攬人才,收入自己麾下。《舊唐書•太宗本紀》中就記載到:“時隋祚已終,太宗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

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在李世民的大力籠絡招攬下,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等一系列猛將打手都匯聚一堂,誓死效忠李世民。李世民也對他們表現出不同尋常的信任,來感化他們的內心。比如秦叔寶本是瓦崗寨李密的部下,尉遲恭是敵對勢力劉武周的猛將,李世民在招降他們後,立刻讓秦叔寶統領秦王府右三軍,讓尉遲恭引右一府統軍,而這些部隊都是李世民的貼身衛隊。對於主子的如此厚愛和信任,秦叔寶和尉遲恭等猛人自然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李世民大肆招攬豪傑,野心勃勃,屢建奇功的行為讓太子黨感到了危機。其中作為太子黨謀士的魏徵就提議李建成主動請戰討伐劉黑闥,最終李建成率軍討平山東,擒殺劉黑闥,才算在軍功威望上扳回一局。

天下平定後,太子黨和秦王黨勢均力敵,雖然李世民在唐帝國的軍功無人可比擬,但李建成卻有李世民沒有的長子身份。為了給以後的奪權進行鋪路,李世民發起了歷史上第一波輿論戰。公元621年,李世民在李淵的應允下,開設文學館,招納四方文人學士入館充當顧問。在李世民的厚待與重視下,這些文人大肆宣揚李世民的好,李世民從此在文人眼中成為一個更優秀準君主。

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在李世民培養黨羽,擴大影響力時,李淵也坐不住了,為了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位,他開始削減李世民的羽翼,把秦王府的很多文臣武將外放,來制衡秦王黨。如果按照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李世民是沒有戲的。在這種危機關頭,李世民之所以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出現了,那就是看誰更狠。

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俗話說的好:“人不狠,站不穩。”在李建成做太子時,魏徵常常勸諫他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但李建成卻念在是兄弟情分,一直優柔不決。相反,李世民在非常被動的條件下,經過手下人的再三勸說後,就快刀斬亂麻,果斷髮動玄武門之變,除掉了太子李建成,並逼迫李淵退位。在登基後,更是一不做二不休,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不論大小統統殺掉,徹底做到了斬草除根。

李世民為什麼能取代李建成做皇帝?拋開才能,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字

有人曾說過:“歷史往往都由勝利者來書寫。”李世民登基後創造了政績至今仍就被廣為樂道,史學家把他和秦皇漢武一併稱呼,而他殺兄篡位的行為卻被選擇性忘記。如果當初李建成能狠一點,果斷除掉李世民,逼李淵退位,那歷史或將就是另一種寫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