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百姓視德國人為救星?他們為什麼不願為斯大林而戰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德國人一路勢如破竹,席捲整個東歐平原。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從波羅的海到烏克蘭,很多蘇聯老百姓並沒有選擇決一死戰,而是痛痛快快的選擇放下武器,甚至有一部分人選擇加入德軍。

蘇聯百姓視德國人為救星?他們為什麼不願為斯大林而戰

黨衛軍外籍志願兵

在波羅的海地區,曾經有著三個國家: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這三個國家在1940年被蘇聯給吞併。當地的老百姓對德國人不感冒,對蘇聯人也是十分不滿。不過他們認為,可以借德國人之手趕走蘇聯的士兵,恢復自己的獨立。而德國人也答應三國可以進行有限的自治,於是他們之中有一部分人選擇加入德軍,為自己而戰。黨他們在鎮壓華沙起義中不留餘力,但是在蘇聯正規軍面前又是潰不成軍。

在烏克蘭,選擇德國而拋棄斯大林的人就更多了。在過去,烏克蘭曾經遭受過令人髮指的饑荒,他們之中大多數人害怕斯大林的統治,於是當德軍到來的時候,竟然夾道歡迎這些侵略者。隨後,部分烏克蘭人選擇在利沃夫建立自己的政權。但是,德國是征服者,不是來做慈善的。這些獨立的烏克蘭政權逐漸壯大,逐漸威脅到德國對當地的統治。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德國人靜悄悄的把這些政權的領導人給綁到柏林。

後來,這些烏克蘭人發現:德國的統治比蘇聯還要可怕。重視血統論的德國人對這些烏克蘭斯拉夫人或者猶太人並無好感!不少期盼著德國帶來好日子的人被迫再次拿起槍,投入到反抗德國統治的戰鬥之中。他們組織的游擊隊在敵後讓德軍聞風喪膽,他們戰鬥直到1944年烏克蘭解放。

蘇聯百姓視德國人為救星?他們為什麼不願為斯大林而戰

烏克蘭當地游擊隊

而那些被請到柏林喝茶的烏克蘭人怎麼樣了呢?其實德國也對他們的小政權沒啥興趣,但是養著他們又耗費糧食。於是在1944年德國丟失烏克蘭之後,又把他們空投到蘇軍後方希望他們搞出點大新聞。一沒錢二沒人怎麼搞事情?這些叛徒大多數被蘇軍抓起來,送上了法庭,接受法律的公正審判。

蘇聯百姓視德國人為救星?他們為什麼不願為斯大林而戰

蘇軍游擊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