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署:便民服务又出新标准

国务院部署:便民服务又出新标准

据新华社5月2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对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扎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探索了“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一枚印章管审批”“一门式一网式”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意见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快更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围绕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国务院部署:便民服务又出新标准

意见在总结归纳地方典型经验做法基础上,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任务和具体要求:

一是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2018年10月底前以省为单位公布各层级政府“四办”目录。

二是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三是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

四是大力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优化提升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深化和扩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五是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清理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加快信息联通共用,打通数据通道,开发便民应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六是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

七是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进一步减少中介服务事项,营造公平竞争的中介服务市场。

八是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关于“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意见要求,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

按照权责对等、权责一致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厘清审批和监管权责边界,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健全工作会商、联合核验、业务协同和信息互通的审管衔接机制。

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原则,积极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处罚信息公开。

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推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开放数据,并与政府审批服务、监管处罚等工作有效衔接。

探索智慧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联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

梳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检查等执法类职权事项,规范程序、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推进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

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各类执法机构、职责和队伍,大幅减少市县政府执法队伍种类,进一步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

整合优化基层治理网格,实现“多网合一、一员多能”,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意见要求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切实履行领导责任,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与地方机构改革统筹结合,研究重大问题,把握改革方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指导市县两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效。

国务院部署:便民服务又出新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