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始于前代铺垫

优秀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更始于前代铺垫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么做?

最高赞答案,清华大学,知乎ID:Umika Chan,这样写道:

进入清华以后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问卷收上去以后,老师对我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

他接着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是的,这些话听起来虽然扎心,但确实是大实话。

所以,农村出来的人,大部分之所以没有大城市出生的人优秀,不纯粹是智商问题,也不仅仅是运气问题,而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父母奠定的基础,乃至前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实际上,子女确实是踩着父母的肩膀在成长。没有父母乃至前几辈人的努力优秀,就没有下一代的更优秀。

虽然我们感慨,一代人不如一代人,60后批评70后不够努力,70后批评80后无法接棒,80后批评90后不知所谓。但实际情况却是,70后比60后优秀;80后比70后优秀;90后比80后更优秀。相信过几年,一定会看到00后比90后优秀。

这种优秀不是嘴上说说的,是从观念、意识、见识、行为、创造力方面,都已经逐步表现出来了的。

那些从骨子里总认为中国不如西方和美国的人,是哪些人?对了,是50后,60后。他们从匮乏的年代成长起来,物质和精神方面都非常匮乏,所以,当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他们出国,看到的外国的什么都比中国的好。

从此,他们就根深蒂固地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比中国的好,尤其是美国的。但实情真是这样吗?过去是,现在显然不是。

相对于50后那些心底里认为中国不如西方的人,90后对西方的认知就完全不一样,他们是在中国物质开始变得丰富,精神生活也变得丰富的年代成长起来的。所以,面对金钱,他们的观念和态度更加平和,面对西方,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他们不像50后那样矮化自己,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不行,中国不行。

比如,30年前,出国的人见到新干线,惊叹日本人造的车速度这么快。如果让中国来造,他们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事。但现在的00后出国,再去做外国的高铁,就撇嘴,才200多公里的时速,也好意思叫高铁?在我们国家,这种速度的车,叫动车。

这不是狂妄,或者无知,这叫见识不同。在这代人的认知和想象里,如果造高铁的话,那就是1000公里时速,或者2000公里时速,或者干脆用更快更便捷、成本更低的交通工具取代。因为,他自己就是坐着400公里时速,或者600公里时速的高铁长大的,他怎么可能再回头去造300公里时速的高铁呢?

00后的这种认知和优秀,不是自己从零开始取得的,而是前代铺垫、培养、积累的结果。

如果50后算第1级台阶的话,90后是直接从第5级台阶开始的。50后走过了第1、2级,70后走过了第3、4级,00后就直接站在了第5、6级台阶上。观念是,意识是,对金钱的认知是,对精神世界的认知是,对科技的认知也是。

当然,我说的这种认知迭代,主要还是大城市的人,农村的出来的人,认知迭代可能还要慢几拍。弄不好,还在60后那波人的认知水平上前进呢。

不要觉得我耸人听闻,实际上,在中国,教育分层已成事实,认知迭代的速度,正在加速,快的更快,慢的更慢。

我原来公司的老板,她女儿从小在一家英文书院读书,受到了良好的英文教育,高二就出国去读书,后来考上剑桥大学,毕业回国前,就确定了去处,下飞机第二天,就去香港花旗银行报到上班。几年后,加入了阿里巴巴。她爸爸说,你回来,接我的班吧,一年好几亿的生意呢。女儿说,我不会接你班的,我喜欢风投,以后我要搞风投,结果她年纪轻轻,就投出了好几家年销售额过亿的公司。

就拿我自己来说,10多年前从农村老家跑出来,后来定居广州,我儿子在广州出生。我无法像我的老板那样,从小送儿子去年学费10万的私人学校去受教育,只能送他去稍微好点的双语幼儿园学习。即便是如此,他5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可以用比较流畅的英文与美国的外教对话了。看动画片,也可以看纯英文对话的《超人总动员》了。

而我带他回农村老家的时候,我同学的女儿,与他同岁,父母双双去外地打工了,女儿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爷爷奶奶怎么带呢?教不了新的东西,就只好整天开着电视,让小孩子看动画片,所以我同学的女儿他张口闭口能谈的就是熊大熊二。

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想炫耀自己,而是说,父母的努力程度,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成长梯度和高度。如果仍然以台阶来做比的话,我努力挣脱农村,到广州定居,算是越过了第1、2级台阶,则我的孩子因为我的努力,就直接踩在了3、4级台阶上。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在他上高中的时候,再踩上两级台阶,那么我能提供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可能会使得我的儿子有机会踩上5、6级台阶。

虽然我要努力这么久,还无法让我的小孩踩到我老总的小孩一出生就踩到的台阶上,她的女儿一出生就踩到了第8级台阶上(这里台阶只是比喻,不是真的有台阶),但至少,我的儿子比我同学的女儿,就多踩出了四级台阶。这四级台阶,是我的小孩没有付出任何心血和努力的情况下得到的,如果他与我同学的女儿一样用功,那么他的成长速度,就会明显快过我同学的女儿。如果我同学的女儿要追上来,可能要额外多花二三十年的时间。

同样的,如果我的儿子在同等努力的情况下,要追上我老板的女儿的程度的话,他同样就得多付出二三十年,甚至更多的的时间。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所以,很多时候,正确认知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认知这种差距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是坏事,也不是认怂,而是能让我们更加认清自己,理解现实。

我们的任务,不是抱怨命运不公,或者身在哪个平台,而是从实际出发,争取得到更好的机会和结果。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前进,是自我赋予的意义。没有人逼迫你这样做。这只是一种选择。

怎样选择为最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有时,选择甚至可能是一种情绪。不服输、不甘心;不信邪,不怕鬼;不放弃,不撒手。深刻的触动,来自经历,对比,乃至极度的心里不平衡。

见得多了,你才知道现在的自己真的如此之low。奋斗的动力,有时候也就是这么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