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領導彙報工作,千萬別用微信語音

不知道你是否認同

當今最讓人反感的兩大行為就是:

打電話和發語音,尤其是後者

此前,重慶晚報發了一則新聞就引起熱議:《小夥子給女主管發語音彙報工作被批評“態度有問題”》

給領導彙報工作,千萬別用微信語音

領導覺得這是工作態度問題:
“一大段一大段地發語音消息,難道就不能發文字嗎?發送文字會浪費很多時間嗎?總之,我認為這樣做顯得態度很不端正。”
張珂覺得很委屈:
“自己給主管彙報工作發的是語音消息,邏輯清晰,也很有禮貌,沒有冒犯主管的意思。”

要我說,這位小夥子,你還好意思感到委屈?

我覺得你一點都不委屈,甚至還有一點活該

給領導彙報工作,千萬別用微信語音

在職場中:
領導給你發語音——不爽也要忍著 領導那麼忙你要理解。
你給同事發語音——要提前問一句是否方便是最基本的禮貌。

你給領導發語音——你!是!在!作!死!嗎?!

“不要為了你的方便,而給別人帶來不便。”

給領導彙報工作,千萬別用微信語音

在職場中,有些人喜歡發語音,他認為語音比文字來的快,重要緊急時刻能馬上傳達到位,省去了打字的麻煩,或者裡面還不容易出現錯別字。

然而,比起文字,語音消息可以說是一種非常低效的存在了。

100字的內容,打字約兩分鐘,掃一眼能抓住重點用時不過10秒鐘;

你可以一掃而過可以保存,還可以轉發給朋友一起哈哈哈。

100字的內容,語音只要幾十秒;但聽的話就有很多可能了——

環境嘈雜——要找耳機

誤觸停止——要從頭開始聽

公共場合聽——外放,一群人都聽到了

發現聽不清——調高音量再聽一遍

圖書館聽——不小心外放了,慌忙按停止

想要確認重要信息——回頭一個個重聽了一遍

……

實在非發不可,你可以提前打字問一句“您現在方便聽語音嗎?”也不失為一種禮貌。

有人會說了,哪裡那麼矯情,不想聽語音可以轉換為文字啊。

且不說長語音轉換時間要十幾秒

你大概不大瞭解我們蘭方人吧?

普通話不標準甚至還摻雜各種方言你感受一下。

“永遠不要把你的時間成本轉嫁到領導身上”

越正式的事情,就越需要用文字敲定

為什麼工作最好不要用語音?

彙報工作這種事,領導恨不得你言簡意賅嚴格遵循總分總半句廢話都不要有,你居然發語音?是不是還要培養一下領導歸納總結的能力?

試想,你彙報工作提到了一大串數字、一系列條款,你是不是還要領導拿個小本本記一下?幾行字能都說清的事情,你非要分十條語音發,有些甚至連“額”“嗯”“啊”這樣的語氣詞都恨不得單獨發一條,是想在領導惱火的邊緣試探嗎?

“不喜歡接到語音信息,除非是心上人發的”

“不能複製轉發、沒有進度條、無法暫停,你為什麼要發語音?”

給領導彙報工作,千萬別用微信語音

語音相對於文字的優勢就是,它是情感的直接表達。

一段語音=一段文字+一套表情包

語音消息最適合兩種人,一是親人之間,二是愛人之間。附加一種真的不方便打字或在趕時間的人。

父母年紀大了不愛/不會打字,但還是時時刻刻惦記著在外打拼的你,想跟你說說話,聽聽你的聲音;

有幸被戀愛腐蝕的人,想必對方發語音聽著心都會化了呢吧,甚至還會反覆播放呢;

不要給人添麻煩

蔡康永說:“我對‘麻煩’的界定很簡單,就是你要拿捏你跟那個人的人際關係,超越那個人際關係,你就給別人添麻煩。所以,孩子病了爸爸媽媽照顧他那當然不叫添麻煩,男朋友跟女朋友住在一起我幫你倒杯水這當然不叫麻煩,因為這是他們的人際關係。”

人跟人的人際關係如果一旦超過了那個分寸,你就是給別人添麻煩了。所以在發語音的時候應該思考跟對方的關係。

有事別發語音,沒事別打電話

這是對對方的“高級”尊重

“一些不成文的規矩,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素養”

除了不要隨便發語音,職場有哪些不成文的規矩?

這裡附贈幾條當代社交禮儀。

給領導彙報工作,千萬別用微信語音

  • 有事直說,別問在嗎

  • 那些主動加了我,又不跟我聊天,還雙向屏蔽了朋友圈的人,你是過來暗算我的嗎?

  • 約人要提前一天說。(讓人提前安排,不會覺得是湊數)

  • 給你看照片,請不要“自覺”左右滑。

  • 別人在用電腦的時候,別在旁邊衝著人電腦屏幕看。

  • 借了錢及時還!

  • 別人可以自嘲,但是你千萬不能附和。

  • 不要感覺別人理所當然應該幫你。

  • 聚會的時候,不要自顧自低頭玩手機。

  • 不要沒經過同意,就隨便看別人手機。

  • 能打電話就不要語音通話,不是誰都跟你一樣流量都夠的

給領導彙報工作,千萬別用微信語音

關閉後就不允許任何人給我發語音消息

(哦,除了我敬愛的領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