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博物館”——秀山公園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寬闊的古道通往山上,古道是用石料修建的階梯,路面上是毛石鋪砌。滿滿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觀光指南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三元宮

三元宮是秀山的第一組建築群,也是秀山的第一座道觀,始建於明宣德三年(1428年)。隨著歷史進程的演變,經多次修繕,逐漸演變為佛教寺院,並更名為“普濟寺”。

田勾町王廟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田勾)町王廟也叫土主廟,是秀山最古老的建築,始建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年)。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山門有“(田勾)町王廟”的匾額,大殿上一直懸掛著清代雲貴總督巴錫題寫“大義激華夷”的楹聯:祖啟土,孫開疆,忠義一門,無愧河山正氣;入鳴鐘,出列鼎,王侯累代,居然邊塞功臣。

三王浮雕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三王”就是滇王莊蹻、(田勾,音:曲)町王毋波、大理國王段思平。

寶花玩月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在三元宮裡,相傳有一棵山茶樹,每當月色融融的時候,它的花瓣就會徐徐飄落,令人稱奇的是那些落地的花瓣,全是一種姿態——仰而不俯,一律把“心窩”面向圓月,似乎要把月光全部掬入自己的懷中。明代弘治年間(大約1489年),地方官員為了討皇帝歡心,就千里迢迢把這株山茶樹運到京城,栽種在紫禁城中的御花園裡。誰知一晃三年過去了,這株山茶沒有開花,皇帝一怒之下將它發回通海,仍舊栽種在三元宮。也許是“花神”與“靈山”的相互感應,相互關照,這株神奇的山茶又開了,依舊繁花滿樹,燦若煙霞,再現了花與月相依相戀的奇景。此景作為通海古代八景之一,載入歷代《通海縣誌》。

海天春曉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這是清乾隆年間臨安知府王文治題寫的一塊石匾。原鑲嵌在縣城北城牆上,拆除城牆時,移至此處。

觀光指南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普光寺

普光寺是秀山的第二組建築群,也是通海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

畔富影堂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在這裡遠眺杞麓湖,水碧山青,風光旖旎,但由於杞麓湖是一個封閉型高原湖泊,常常氾濫成災,淹沒了通海盆地,老百姓只能在四周的山坡上耕種,生活十分艱難。到了唐代,從玉溪來了一位僧人,名叫李畔富,他懂得一定的水利知識,就擔當了治水英雄的角色,傳說他用錫杖在湖東捅開了落水洞,滔滔洪水從洞裡洩出,露出了萬頃良田,通海人民從此安居樂業,興旺發展。通海百姓對李畔富非常感激,把他視為神僧,在秀山上修建了這座畔富影堂,堂中塑有李畔富坐像,一手持杖,一手捉龍,再現了他治理洪水、降服蛟龍時的情景。

畔公塔與洗缽池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此塔稱為“畔公塔”,由磚石堆砌而成,高4.78米。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據說這是李畔富洗滌盂缽的地方,故名“洗缽池”。

是觀堂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是觀堂”是普光寺的正殿,建於宋末元初。

“是觀堂”的結構很獨特,因為秀山植被茂密,木結構的建築長期處於高溼度的環境中,自然腐朽的速度很快,所以古人就採用“籬笆牆”的建築風格,並將四周的柱子向內傾斜,從而減輕了房屋的整體重量,使房屋更加牢固,內部通風更舒爽,保持了木質構件的乾燥,使“是觀堂”屹立千年而不倒。

普光山智照蘭若碑

“古建筑博物馆”——秀山公园

普光寺下殿的“普光山智照蘭若碑,是秀山最古老的石碑之一,也是普光寺的鎮寺之寶。此碑對研究元代通海歷史文化有較高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