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變身美麗鄉村

贫困村变身美丽乡村

改善基礎設施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雨天一團泥,晴天塵滿天”,這是過去對海邊村群眾出行難的真實寫照。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目前,5條村全面鋪起了硬底化巷道,而且村村修起了環村路和入村路。

“幾代人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還村村修起‘連心路’。”走在寬闊的村道上,村幹部何林高興地介紹,過去村巷破損嚴重,如今改善了基礎設施,村裡的環境轉好,村民生活質量也大大提高了。言語間,何林對幫扶單位和駐村幹部充滿感激之情。

在海邊村,幫扶單位除了幫助貧困家庭脫貧奔康外,還著眼改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村裡建起一個“大項目”。海邊村3700多村民,臨海而居,修建一條防風浪海堤是他們的願景。

駐村幫扶以來,扶貧工作隊想為群眾所想,急為群眾所急,投入98萬多元,去年下半年起開始施工,近日,這項民心工程終於竣工。這條防風浪堤長約為1.3公里,還配套建起4米寬海堤大道,並豎起路燈。夜裡路燈齊亮,村民三五成群散步休閒,沐浴著習習海風,貧困村裡的夜生活也充滿著詩情畫意。

瞄準主導產業助力貧困戶脫貧

初夏的海邊村,已明顯感受到陣陣熱意。讓村民感到“灼熱”的,還有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海邊村總人口3770人,貧困戶127戶,貧困人口450人。村幹部說,過去該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工作隊進村幫扶後,緊緊依託沿海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產業來分紅,如今人均年收入已超過9千元。

“通過調研後,我們根據該村實際情況,因戶施策,實施‘坡上養殖和海水養殖’兩大模式,統籌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駐村幹部何永興胸有成竹地說。具體做法是,利用產業資金幫助有勞動力的26戶貧困戶發展養牛業。同時,依託該村沿海適宜發展紅扇貝螺的資源優勢,投入產業扶貧資金188萬元實施“海產品養殖加工項目”,採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一體化經營模式,全面帶動海水經濟的發展。

與此同時,工作隊帶頭組建合作社,吸引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加盟,實行規範化經營管理,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每兩天為一個生產週期,負責收購全村收穫的紅螺。每次收螺過程中,又有20多名貧困人口參與。“不但得到利潤分紅,還領到工資,一舉兩得,太划算了。”不少貧困戶說。

據瞭解,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駐村幫扶海邊村的兩年來,幫扶項目及投入資金總達330萬元,改善了貧困村落後面貌,帶動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談及下一步的計劃,駐村幹部何永興說,將協助海邊村創建網具廠,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服務,同時帶動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