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在東南亞遇困,P2B成為新出路?

在尚未成熟的市場進行開拓,說到底是回報或風險的一場豪賭。

P2P平臺在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可以用:“看起來很美”來形容,背後的艱辛誰做誰知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每個市場都面臨不同的發展困境。

P2P投資熱潮看似尚未消退

東南亞P2P平臺創建的熱情從2015年開始悄然興起,如今三年過去了,印尼Amartha在2017年3月份拿到了來自Mandiri資本領投的數百萬美元的資金。

2017年5月印尼小額貸款平臺Taralite獲得日本SBI集團630萬美元的注資,但這些投資事件,都不敵近期Funding Societies得到了軟銀韓國領投的2500萬美金來得勁爆。

P2P在東南亞遇困,P2B成為新出路?

這三年看起來火熱的市場,其中的艱辛卻只有這個行業內的人才心知肚明。在當初的藍圖熱情退潮後,浮出水面的是各國市場存在的困境。

東南亞各國面臨的不同困境

新加坡的政策監管太嚴格

新加坡對於新生的金融監管政策總是走在東南亞的最前沿,早在2014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就開始對資本市場眾籌業務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不僅禁止將眾籌資金借貸給個人,更對投資方設立了門檻限制:

P2P在東南亞遇困,P2B成為新出路?

如上圖所示,在新加坡作為一名合格的眾籌散戶投資人,至少要具有超過兩百萬新幣的個人資產,或者近12個月的收入超過30萬新幣。

如果是企業投資者,則必須要淨資產超過1千萬新幣,或主營業務擁有者均為合格的散戶投資者。

這代表眾籌市場在新加坡只能是“有錢人的遊戲”。但即便這樣,新加坡市場仍然是一個不缺錢的市場,對於這個市場來說最大的問題是被安全的金融環境慣壞了的投資人心態。

正因為有安全和完善的金融體系保駕護航,養成了新加坡投資者謹小慎微的態度,他們更願意將資金投給風險低(雖然收益也不怎麼樣)的上市公司,也不願意嘗試新出現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印尼越南菲律賓市場窮人太多

相比較新加坡保守的富人很多的現狀,印尼、越南和菲律賓則是完全相反。

這些市場的貸款需求巨大,如越南的終端消費一直都佔據國民GDP60%以上的極高份額,但這些國家如今在業務開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國家太窮找不到錢長期支撐投資。

東南亞各國家近年的發展增速穩定,GDP自2014年起就以每年4.6%左右穩定增長,其中印尼GDP最高,而菲律賓GDP漲幅最大每年平均增長約6.8%。

但即便這樣,人均GDP的數值仍然落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也無法達到中國“閒錢多”的狀態。

因此,“錢借給誰”對於這個市場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最大的疑問和難處是——“錢從哪兒找”?

不少印尼的P2P平臺和現金貸企業告知7點5度,他們在嘗試和印尼華人家族和中小型銀行聯繫,希望他們可以加入這個信貸遊戲之中成為資金方,但這些投資人因保守的投資習慣仍然持觀望態度。

這導致瞭如今在這些地區的資金面臨枯竭的困境,不少發育不良的P2P平臺不得不通過股權融資、甚至走成本更高的第三方融回來的錢去放貸。

馬來西亞專業高利貸強悍

在馬來西亞私人借貸這塊市場有一些玩家早就混得風生水起,他們便是早就根植在這塊市場的——高利貸產業。

作為已經存在已久的行業,他們的資金鍊和下家早已非常完善,貸款方只需一個電話、核實完地址和工作情況,便能很快很方便的得到借款。

在馬來西亞,高利貸產業已經成為馬來西亞急需借款者的首選,而產業與黑社會結合暴力催款方式也使得壞賬率較低,這使得P2P的這一網絡新生業務在馬來西亞市場開展遇到諸多困難。

P2P在東南亞遇困,P2B成為新出路?

P2P的人要去做P2B了?

根據7點5度對東南亞市場P2P和現金貸企業的調研得知,已經有部分企業考慮轉向P2B的業務發展。

而此次獲得了鉅額融資的Funding Societies其實也是一家做P2B的平臺,他們主要面向的就是中小型企業。

市場如今最大的問題,莫過大部分的投資人仍然對東南亞借貸市場觀望,不熟悉的領域和不明朗的政策令投資者裹足不前。

P2P平臺由於面向終端消費者,在壞賬率的控制上常常有很大的波動和不確定性,而東南亞國家除新加坡外,徵信數據的缺乏更使得面向個人的借貸業務難以被投資者接受。

P2B相比與P2P對投資者會比較有保障,特別是在新加坡,資產清算是受到政府強法律保護,即使公司破產,借貸方也是可以通過公司的資產變賣方式拿回自己的錢。

因此對於東南亞的這些有錢人來說,P2B的方式比P2P和現金貸企業更容易認可——相對穩定的收益和更透明的資金流向,以及不那麼瘋狂的短期週轉與暴力催收方式,更容易使得這些相對保守的資金擁有者進入這個市場。

而作為東南亞金融中心的新加坡,至今尚未對放貸給個人的業務有絲毫放開和鬆動,這也使得不少投資者對東南亞市場未來的政策前景產生了危機意識。

畢竟,大部分的創業者都不希望自己乾的是短期買賣,因而這些P2P平臺轉而進行更為穩妥的P2B的業務模式,或是一條更為安全而長遠的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