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在東南亞一線的投資機構到底怎麼看東南亞?(一)

導讀

東南亞近年來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口紅利明顯,創投市場也一片火熱。相比來看,國內的創投市場已經進入白熱化,“獨角獸”也越來越難找,早期項目可選擇的資本背景也越來越多元。

正因為如此,國內一些機構開始把目光移向新興市場,而東南亞由於文化、政治、經濟等原因,似乎是目前看來可以移植/重現國內互聯網發展劇本的絕佳市場。

這次【7點5度】對話的投資者David,現就職於某一線VC平臺。David目前主要負責國內和東南亞的項目挖掘。所在基金在東南亞已經投資多個項目,而他最關注的領域包括TMT、大消費和物流。

人物說:“Benchmark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感覺,就好像你既坐在時光機上,又在各個變量微妙的平行時空之間穿梭。”

--David

正文采訪

David的投資理念

7點5度

您個人認為現階段國內/東南亞什麼樣的企業值得投資呢?

David

我們目前在中國大陸的投資邏輯很直接。一個賽道內,只投第一或唯一。對於目前在東南亞的項目,我們認為項目應當順應當地環境,能利用互聯網的紅利,能夠快速規模化。直白講,我覺得東南亞還有一些C端流量巨頭和小B流量巨頭出現的機會。

7點5度

可以簡單講一下您是怎麼做投資決策的呢?

David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判斷一個項目值不值得投,簡單來講“先看賽道、再看人、再看公司戰略”。一般我會先用比較長的時間摸清市場和產業結構,再判斷公司的戰略是否可行,最後對人的背景和雙商做評估。

David看國內

7點5度

國內一直不被強調的風口是怎麼形成的呢?您認為要素需要什麼?

David

國內風口近年來不斷被很多具有基石投資人效應的天使投資人/投天使或Pre–A輪的明星基金帶起來。風口的形成首先是理論支撐,大家發現一個痛點存在,或者發現一個商業模式理論上確實可大幅提效,就會圍繞著這個理論或者痛點做各種各樣的嘗試。從個人角度來講,就是 現實(痛點)+理論(想象力)。

7點5度

您認為2018年國內可能存在的風口在哪裡?

David

2018年國內第一個風口,感覺是各種數字貨幣(智能合約),及與區塊鏈相關技術。去年教育、新零售很火,今年會回到偏tech(技術)的層面來,畢竟開年徐老師就定了一個區塊鏈的基調(笑)。

7點5度

那您認為現在國內投資環境的最大問題又是什麼?

David

國內投資環境其實我仍然非常看好,項目推陳出新,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一級市場錢有點多,這倒可能是個小問題,這就導致項目估值都不便宜,但是國家基本面等方面對投資者來說還是一個廣闊天地。

David看東南亞

7點5度

您認為東南亞現在也存在風口麼?2018的風口可能在哪裡?

David

我認為東南亞目前的風口比國內更多元化,“現實(痛點)”的那一部分也更明顯,並且風口根據國別的不同有所不同。整體來說,電商,O2O,Fintech這三個在中國發生於不同時期的浪潮在東南亞正在同時發生。投資打法跟國內也有很大不同,就像三浪交疊的潮水一樣,水文信息複雜。

很多次交流下發現,很多有經驗有想法的人在東南亞“什麼都想幹,卻哪裡都下不去手”。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做出行的公司做起了支付和“人肉ATM”(【7點5度】補充:這說的很可能是印尼的出行獨角獸Go-Jek)。

但是總的來說,東南亞創新企業的發展沒有離開這樣兩個基本路線:

1. 2C企業: 流量中心–線上消費/支付中心–線下消費/支付滲透;

2. 2B企業: 利用互聯網為傳統行業最低效的環節提效,然後向產業鏈上下游滲透。

7點5度

怎麼看待國內資本出海東南亞的趨勢?

David

國內資本出海東南亞是好事,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戰略出力,也搭上東南亞人口紅利、經濟騰飛的順風車。同時中國發生過的事情也可以成為參考劇本,在資本和人的努力下在東南亞做一些創新創業。同時看東南亞和國內市場,我覺得像是一個多變量的對照實驗,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點。

7點5度

您對國內出海東南亞的項目/團隊有什麼看法麼?

David

國內團隊出海東南亞,一定要接當地的地氣。為什麼這麼講?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來,我們看到哪個外國人單槍匹馬在中國把公司做的很好的?基本沒有。

7點5度

東南亞其實已經有很多本地投資機構了,國內機構投資東南亞相對於本地機構,優勢在哪裡?

David

我個人認為相對本地機構的優勢,其實在於我們是好唸經的外來和尚,會給企業做一些更好的背書。同時我們也更熟悉中國和美國發生過的事情,Benchmarking起來更感同身受,更知道什麼商業模式發展到後來會遇到哪些坑。

7點5度

您個人比較偏好什麼樣的創始團隊有什麼偏好?(全本地人?全中國出海團隊?混合?)

David

出海項目方面,我個人不太看好純中國團隊,當然手遊類除外。

以上是【7點5度】與David的全部對話。

衝在東南亞一線的投資機構到底怎麼看東南亞?(一)

【7點5度 | 人物說】後記

從其他渠道瞭解到,David所在基金之前海外投資除了美國外,大量的資金投向了印度,東南亞方面投資信息一直沒有對外披露。 而2018年基金可能加大在東南亞方面的權重,並且會在合適節點對外披露部分之前在東南亞“悄悄”投資的公司,這個素來以穩健著稱的基金到底在東南亞會有怎麼樣的佈局我們大家都很好奇。

之前徐小平老師的區塊鏈表態截圖流出當天,David也不免俗套的在朋友圈發佈了自己虛擬貨幣錢包的地址。新加坡作為目前東南亞鏈圈/幣圈的中心,也是很多中國區塊鏈出海企業的首選地之一。區塊鏈作為對傳統機構相對陌生的領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投資人也在慢慢接觸、學習,至於後續是否會有跟進尚屬未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