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每個相信愛情的人,都應該逛一次巴黎公墓?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因為世界上最傳奇的愛情,均埋葬於此。

文 | 胡雯雯

如果你是個心中依然有文藝夢想的人,巴黎肯定是個值得造訪的城市。然而,到凱旋門前打卡、在咖啡館裡自拍、去巴黎聖母院前喂鴿子、在老佛爺裡血拼……這些舉動如今似乎已顯得俗套有餘、情調不足。

如果說還有一些不那麼熱門的地方,能讓你同時在空間和時間維度上,感受過去歐洲文人墨客的風骨,就如歐文•威爾遜在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中一樣,與過去的偶像們神交,那麼,有哪個地方能比巴黎公墓更文藝呢?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即使在清明節這種蕭肅的氣氛裡,在巴黎逛一逛公墓,也有一種另類的浪漫。這裡立滿了歷史長達幾百年的墓碑,參觀者們帶著鮮花、地鐵票、滿臉的激動前來,緬懷著一個個我們來不及參與的,群星匯聚的年代。

雨果、大仲馬、茶花女、杜拉斯、王爾德、盧梭、薩特和波伏娃……他們都曾在巴黎的街道巷弄中駐足,留下無數文壇碩果,以及風流韻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他們如果不是生在巴黎,至少也要死在巴黎;如果沒有死在巴黎,最好也能埋在巴黎。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拉雪茲墓園內,杜拉斯的墓碑只有簡單一塊石板,卻灑滿粉絲們帶來的小禮物。圖_陳海平

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從浪漫主義到超現實主義,無數文人雅士匯聚巴黎後,就遲遲不願離開。從十八世紀開始,市區的墓園已經不堪重負。出於衛生和擔心傳染病的考慮,巴黎議會決定在市區外規劃新墓園。

為了鼓勵民眾使用當年偏僻冷清的拉雪茲公墓,市政府不惜大費周章,在19世紀初將拉封丹和莫里哀的遺體改葬到那邊,硬是將它打造成如今這個埋葬著多位名人巨星,以及幾十萬逝者的文化地標,也成功帶熱了周圍的產業。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拉雪茲墓園內景。圖_陳海平

如今,巴黎四大墓園分別為北邊的蒙馬特墓園,南邊的蒙巴納斯墓園,東邊的拉雪茲墓園,以及市中心的先賢祠。每個墓園中,都能找到傳奇的故事。比如中世紀阿爾貝拉和埃洛伊茲轟轟烈烈的師生戀(拉雪茲墓園),小仲馬和茶花女的纏綿(蒙馬特墓園),薩特與波伏娃的特立獨行(蒙馬特墓園),雨果與原配和紅粉知己間的糾纏(先賢祠)……

他們的境遇,在巴黎這場流動的盛宴中,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身後留下的各種八卦雅趣及奇人異事,或美麗,或淒涼,都隨流水花落去,自有後人評說。

王爾德 Oscar Wilde

(1854.10.16~1900.11.30)

拉雪茲墓園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這位出生于都柏林的著名詩人和劇作家,畢業於都柏林和倫敦名校,卻潦倒一生,又恃才自傲。他曾說:“你想知道我一生的這出大戲嗎?那就是,我過日子是憑天才,而寫文章只是憑本事。”

王爾德既寫詩,寫童話,也寫幽默諷刺的戲劇,可以想象,當時英國人對他特立獨行的作風鄙夷又排斥。1895年,他與某貴族之子的戀情被曝光,並因“與其他男性發生有傷風化的行為”被起訴。在法庭上,王爾德慷慨陳詞:

“這愛在本世紀被誤解了,以至於它可能被描述成‘不敢說出名字的愛’,並且由於這個誤解,我現在站在了這裡。這愛是美麗的,是精緻的,是最高貴的愛的形式,它沒有一絲一毫不自然,它是智慧的,並循環地存在於年長男性與年輕男性之間,只要年長者有智慧,而年輕者看到了他生命中全部的快樂,希望以及魅力。以至於這愛本該如此,而這個世界卻不能理解,這個世界嘲笑它,有時竟然讓這愛中之人成為眾人的笑柄。”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儘管如此,他仍被判有罪,兩年後獲釋,他立刻前往巴黎,直到46歲時,由於腦膜炎死在了巴黎的阿爾薩斯旅館。在王爾德去世50週年紀念典禮上,人們將在他去世18年後也死去的遺囑執行人和忠實愛人羅貝爾・羅斯的骨灰,也葬入此穴中。

王爾德的墓碑可能是拉雪茲墓園中最顯眼的,由於長期印滿來自全球粉絲的唇印,如今它已被玻璃牆保護起來,避免在太多的愛下不堪重負。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墓碑造型是根據其詩集《斯芬克斯》雕成的獅身人面像,卻曾因上面的男性生殖器而遭塞納省長禁止暴露,長達六年之久。1961年,雕像的性器官慘遭閹割。有人說是衛道士所為,也有人相信是被粉絲偷走收藏,甚至還有人說,是拉雪茲墓園管理處拿去當鎮紙了……

阿爾豐西娜

普菜西(茶花女)

Alphonsine Plessis

(1824.1.15~1847,2.3)

蒙馬特墓園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蒙馬特墓園中葬著一位名為阿爾豐西娜・普菜西的女子,曾是當代名交際花,後來因為小仲馬《茶花女》將紅顏薄命的她作為瑪格麗特的原型,因而成為傳奇人物。

出身低微的阿爾豐西娜,原本是旅社服務員及雨傘女工,十五歲離家去了巴黎,靠洗衣與制帽維生。後來,貌美年輕的她成了富商金屋藏嬌的對象,未滿十六歲時,豔名便已傳遍巴黎。她琴棋詩畫樣樣精通,特別偏愛茶花,外出時必隨身佩戴。據說,她一個月裡有二十五天戴白色茶花,剩下五天則戴紅色茶花,以此作為暗示客人的信號:戴紅茶花當天無法接待客人。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1844年9月到1845年8月,她成了小仲馬的情婦,後來又與鋼琴家李斯特交好。幾年後,她就因感染肺結核而香消玉殞,年僅二十三歲。阿爾豐西娜臨終之際十分淒涼,身邊只有兩名舊情人陪伴,但小仲馬當時人在馬賽,沒能見上她最後一面。

她病逝後,為清償生前債務在故居舉行了遺物拍賣會,結果全城男子爭相前往競標,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償還債務後,拍賣的餘款留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條件只有一個: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

小仲馬 Dumas Alexandre Fils

(1824.7.27~1895.11,27)

蒙馬特墓園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生與死組成了我,我的死比我的生更令我感興趣,因為生時有限,死無窮盡。”

——小仲馬的墓誌銘

大仲馬在《漫談》中曾問小仲馬,“你對瑪麗的愛,不是愛情的愛吧?”小仲馬回道:“我對她的愛,是憐憫的愛。”在茶花女過世後,小仲馬曾重返其香閏,睹物思情之下,連夜寫下一首感人的詩,並抄錄給大仲馬看。後者評價:“瑪麗這一生可以好好寫本書了。”從次,便有了《茶花女》這本經典之作。

作為一位私生子,小仲馬是7歲時才被大仲馬認作兒子的,而其生母,一位裁縫,始終沒有被大仲馬接納。這種身世,在小仲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日後的作品,也貫穿著對資產階級社會道德問題的探討。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後來,《茶花女》改編成話劇上演時,大仲馬正流亡布魯塞爾。小仲馬興奮地向他發去電報:“第一天上演時的盛況,足以令人誤以為是您的作品!”大仲馬則回電:“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大仲馬 Alexandre Dumas

(1802.7.24~1870.12.5)

先賢祠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這位法蘭西浪漫主義作家,著有《基督山伯爵》《三劍客》等名作,過世後原本安葬於家鄉維萊科特雷一帶,在家族墓地裡安睡了一百多年。但在其冥誕兩百週年時,“大仲馬之友會”會長寫了封信給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剋,建議將這位著作等身(堂堂三百餘冊)的文學巨匠,移靈至先賢祠。

大仲馬家鄉堅決反對,希望尊重作家“落葉歸根”的遺願,但輿論阻擋不了政府移靈的決心,希拉剋還特別頒發總統詔令:“通過此一移靈舉措,共和和國向其最不安分與最有天分的子民致敬,該子民終其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們理想的共和國……大仲馬應該長眠在他作家老朋友雨果的身旁。”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先賢祠的地下墓室中,大仲馬位於中間,雨果位於左手側

2002年11月30日晚上,大仲馬的靈柩由一支裝扮成中世紀劍客模樣的護靈隊抬著,緩步前往先賢祠。棺木上覆有象徵法蘭西的藍色旗幟,旗幟上寫著大仲馬在《三劍客》裡的名言:“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總統希拉剋親自主持安葬大典,先賢祠前同步上演了大仲馬的話劇,部分在街上觀看的民眾還穿著古時的服裝。

大典現場,有人高聲誦讀起雨果致小仲馬的一封,悼念其父的名信:“大仲馬是全世界的……他以莫可名狀的、既愉悅又分明的條理,來淨化與改善心靈;他窮盡人類才華,又播下種子……

薩特和波伏娃

Jean- Paul Sartre

(1905.6.21~1980.4.15)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1986.4.14)

蒙馬特墓園

波伏娃,哲學家、作家,著有《第二性》的20世紀女權運動先驅。有不少人認為,她是比薩特更出色的作家和哲學家,但在認識後者後,她卻為之傾倒,成了薩特的“終身伴侶”,被其暱稱為“小海狸”。

在存在主義之父,風流成性的薩特看來,世界上有兩種性關係,一種是“必然的”,另一種是“偶然的”。後者處於邊緣,無足輕重,而前者的愛才是永久的,處於中心的,波伏娃擁有的正是前者。而只要波伏娃願意,同樣可以擁有“偶然的”性伴侶,只要和薩特之間坦誠相告即可。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兩人一直分分合合,波伏娃做過薩特的情婦、廚娘、經理、女保鏢、護士,忍受了他各種風流傳聞,就是沒有做過他的妻子。

當薩特於1980年逝世時,萬人空巷,老中青三代法國人都走上街頭,對這位哲學家表示敬意。一位年輕人這樣對父親總結:“我去參加了抗議薩特過世的遊行!”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1937至1939年,波伏瓦與薩特曾經住在Hotel Mistra酒店,牆上紀念牌寫著:“雙方各訂一房以保留自由,直至死亡將他們在蒙馬特墓園結合。”

波伏娃在六年後病逝於巴黎時,葬禮與薩特一樣隆重,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齊聚蒙巴納斯墓園,為她默哀致意。她曾在《再見薩特》中寫道:“薩特的死讓我倆分離;我的死卻不會讓我倆重聚。即便如此,我們兩個人這一輩子可以合得來這麼久,已經很美了。”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最終,生前不同房的兩人,合葬在了同一墓穴。

阿爾貝拉和埃洛伊茲

Heloise(1101~1164)

Abelard(1079~-1142)

拉雪茲墓園

阿貝拉爾與其妻埃洛伊茲生時因愛而結合;兩人未能在一起時,便藉由魚雁往返來維繫愛意。最溫柔纏綿的情書,讓他倆在墓中相會。

——墓誌銘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阿貝拉爾是法國著名的神學家和哲學家,在擔任家教期間,愛上了與他年齡相差甚巨的埃洛伊茲,但被少女的叔父,巴黎主教座堂的富勒貝爾拆散。這對戀人私奔至法國布列塔尼後,有了個孩子,於是又在叔父的堅持下成了婚。

埃洛伊茲怕婚事會影響自己在教育界的職位,希望不要公開,結果惹怒了叔父。叔父將阿貝拉爾施以了宮刑,在當時造成了極大醜聞,因為這是對付通姦男女才施行的。富勒貝爾後來也被吊死。埃洛伊茲則一直留在修道院,阿貝拉爾也前往當了修士。其間,兩人魚雁往返,寫下了無數哀婉動人、千古傳唱的情書。

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1802.2.26~1885.5.22)

先賢祠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如果你問法國人:“誰是法蘭西最偉大的文學家? ”估計十個人中有九人會說:“維克多・雨果! ”但如果你問,“誰是法蘭西最風流的文學家? ”估計答案還是雨果。

雨果的原配阿黛爾,年少時便在一座修道院見過面,算是青梅竹馬。戀愛多年後,兩人順利成婚。然而幾年後,阿黛爾與雨果的朋友發生婚外情,雨果在受打擊之後,原諒了妻子,妻子最終與情人斷絕來往,並在生命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追隨著雨果,直至去世。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朱麗葉•德魯埃

然而,雨果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妻子出軌三年後,他邂逅了美麗的演員朱麗葉•德魯埃,兩人從此相愛。後者一輩子沒有結婚,就連雨果流亡期間也不離不棄,且幫他謄寫了《悲慘世界》等大量書稿。儘管雨果在1868年喪妻後,依舊沒有娶朱麗葉,但50年來,她沒有一天不給雨果寫情書,至今仍有近兩萬封信保存在法國圖書館。

雨果的另一位正式情人是位有婦之夫,雷歐妮.烏奈特,後者還因為此次偷情而坐牢兩年多。而雨果也跟各種年齡的交際花、演員、妓女、女粉絲們傳出過無數風流韻事。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然而,這些並沒有影響他在民間的聲譽。在其80歲生日時,幾萬民眾自發舉行盛大的遊行,從他窗下走過。在1885年5月,雨果感染了肺炎,在一週後溘然長逝,終年83歲。據羅曼•羅蘭記載,當夜巴黎上空暴雨大作,電閃雷鳴,冰雹傾盆而下。

次日,法國為他舉行了國葬,將其靈柩放入先賢祠,無數民眾在凱旋門附近為其守靈,周圍堆滿了鮮花,到處閃爍著盔甲和蠟燭的光輝。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按照雨果的遺囑,他將五萬法郎留給了窮人,全部文稿捐獻給國家圖書館,並拒絕任何教會的葬禮服務。葬禮當天,遺體用沒有幾乎任何裝飾的窮人靈車裝載,沒有牧師,沒有主教,沒有唱詩班。但在黑色靈車的後面,卻跟著兩百萬自發送葬的人群……

巴黎四大墓園地圖及簡史

點擊地圖可查看大圖

1.拉雪茲墓園( 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

墓園地址: 16, rue du Repos, 75020

地鐵: Gambetta, Père Lachaise, Phillipe Auguste

拉雪茲墓園坐落在巴黎附近七座丘陵的“主教領地 ”上。1430年,雜貨富商旺都尼買下該地,改名“葡萄山 ”,還蓋了鄉間豪宅;後來,路易十四下令重修豪宅,用來接待他的告解神父,即墓園由此命名的拉雪茲神父。

十九世紀初,新古典建築大師布龍尼亞,在省長命令下,在此興建英式園林風格的墓園。1871年5月,凡爾賽軍兵士在墓園東北角一堵牆前,槍決了巴黎公社社員。墓園東北角至今仍埋有一千多名公社社員的屍首。

先後擴建過五次後,拉雪茲墓園如今已成為巴黎第一大墓園,規模四十四公頃,現有墓穴七萬座。無數名人騷客死後落戶於此,它也成了巴黎的文藝地標之一。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2.蒙巴納斯墓園(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

墓園地址: 3, boulevard Edgar-Quinet, 75014

地鐵: Edgar Quinet, Montparnasse-Bienvenüe, Raspail

如今這一帶繁華無比、街口著名咖啡廳林立,但在十六世紀時,卻是巴黎人的垃圾場。十七世紀,該地成為修士的私人墓地;十九世紀,巴黎市取得這塊土地與鄰近土地,建造了一座大型公墓,從十九世紀末修整後,至今沒什麼變動。如今它是巴黎市第二大墓園,佔地十九公頃,共有三萬五千座墓穴。十七世紀建造的磨坊至今依然矗立於園中。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3.蒙馬特墓園(Cimetière de Montmartre)

墓園地址: 20, Avenue Rachel, 75018

地鐵: La Fourche, Place de Clichy

蒙馬特從高盧-羅馬時期就是採石場,法國大革命時期改作公共墓穴。隨後又因為市內墓園都關門了,於是收留了許多巴黎市內容納不下的逝者。1825年,整修後的蒙馬特墓園正式啟用,後來不斷擴容,如今成為佔地十一公頃,約兩萬個墓穴的巴黎市第三大墓園。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4.先賢祠(Panthéon)

墓園地址: Place du Panthéon, 75005

地鐵: Maubert-Mutualité, Cardinal-Lemoine

公交車: 21, 27, 38, 82, 84, 85, 89

RER快線: B線,Luxembourg

1744年,法王路易十五在梅茲大病初癒,深信受到巴黎主保聖人聖潔娜維耶芙庇佑,決定為她建造神殿,並委託御用建築師馬里尼侯爵負責。由於財政困難,後來才由龍德萊於一七八九年完成大作。教堂竣工恰逢法國大革命,革命政權將教堂改為埋葬“法蘭西偉人 ”的陵墓。1971年4月4日,國民議會決定將此地作為偉人公墓,並稱為“先賢祠 ”。

1821年到1830年,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又將先賢祠改回專供教堂之用,但地下墓室並沒有遷移。路易十八的近臣專門問過,要不要將沒信仰的伏爾泰的遺體遷出?路易十八說:“就讓他待在這兒吧。每天讓他聽彌撒的聲音就夠懲罰他的了。”

直到1885年,雨果逝世,入葬先賢祠,此後先賢祠才終於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偉人安息之處,如今有七十三名偉人安葬於此。

先賢祠為地下墓室,此處不放地圖。

为什么每个相信爱情的人,都应该逛一次巴黎公墓?

《巴黎文學散步地圖》(下冊)

定價:49.00

書號:978-7-5086-6283-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頁數:264

來源|南都週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